【读书】与好友一起解读论语
发布于 2021-10-10 19:02
(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友注:
前两点为我所动,忠诚如何理解呢?该是在其位,谋其职;最后的“信”十分重要,“信”也有个度的问题。
笔者注:
文、行、忠、信应该是孔子教育的核心,应该放在一起理解,不应是分开的,这也符合中国人的智慧“一内含二,合二为一”,我认为文应该就是现在的学习知识、学问、文化;行应该就是将前者的“文”应用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之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学问更加深刻;忠应该就是忠诚、忠信也可以说是守诺、守信,忠的范围应该很广,孝顺父母、认真工作、遵纪守法、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不是忠;信应该是诚信,可能侧重于义,与人交往要注重义。文、行主外,忠、信主内,内外兼修,最终落实到为人处世上,不断修养自己的德行成为君子吧。
(二)子钓而不纲,戈而不射宿。
友注:
这里讲到一个“度”的问题,凡事都讲一个度,“度”之间可以完全颠覆,无所谓好坏,与朋友交,即要保持在尊重朋友的度,法度之内可以稍稍放松一些。
此处我认为不是在简单谈钓鱼捕鸟,而是钓鱼就是钓鱼,钓的不是鱼,而是乐趣,就如曾仕强先生所说我们需要工业,而不需要工业化,需要商业,而不需要商业化。应该也是把握好“度”吧。当然这里也体现了孔子的仁爱之心,保护动物。
(三)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友注:
君子有道,为天公所保,惟朋友所保;小人道德感不强,道德界限模糊,自然常常有来自身边人际交往的愁。所遇到的事,都是应该遇到的。
笔者注:
这句话应该谈的是“心境”,修行即修心,万事发端于“心”,良好稳定的心必然为淡定,君子都有良好的心态,心无挂碍,固然坦坦荡荡;小人则反之,想法很多,扰乱心智、无所适从,固然常常忧愁。当然在一些重大考验抉择面前,关乎人生未来难免会忧愁,会有所挂碍,毕竟人都是有情性的。所以没有绝对的君子也没有绝对的小人。
(四)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友注:
温和又严厉;威严但不凶恶;庄重而又安详。读到这一句,恍然大悟,原来孔老先生讲过这样的话,但有一点十分重要,位置的问题,孔子这句话的立场应该是老师,面对的人群是学生。
笔者注:
我认为这就话是孔子的弟子评价孔子的,孔子是老师但这个老师不同于现在我们说的老师,现在的老师是职业,大部分老师都是在学校教文化课的人。孔子这个老师是老师也是父亲也是朋友等等,弟子与老师朝夕相处,不仅仅教文化,当然是孔子真性情的流露。如果孔子是装出来的,不可能天天装,当然孔子也不可能这么干的。温和又严厉;威严不凶恶;恭敬而安详,这是一种高级的表现,也符合中国人的“外圆内方”,随和而有又规矩。
(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友注:
一个真正的重视自身修为的君子,常常以博爱的情怀拥抱天下,做到团结一心,而不勾勾搭搭。
笔者注:
作为有道德有德行的人,能够包容团结自己所面对的境遇包括自然环境、人、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不像有些人仅仅去适应去附和与自己相“和”的境遇。简单说就是君子与天时地利人事相和,小人只和自己的和而和。一阴一阳之谓道,君子和小人相互转化,我认为没有真正的君子也没有真正的小人,相对而言而已。以“善变”的态度去看传统经典可能会发现更妙的东西。
主编微信|hxydzsy2787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