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论坛】“双减”政策下的“提质增效”(第二期)走进高富英名校长基地“减负提质”校长论坛第二期,看看我们的校长是如何在“双减”政策下为课堂提质增效的:嵩明县杨林中学校长
张绍稳
“双减”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国家的改革决心,也意味着学校面临新一轮的提质与创新。“减负提质”,首先应当提高教师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转变教师“减负吃亏”的观念,做到从心出发、打通思想关、统一步调。这对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有效减轻学生双重负担的同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突破,让课堂更具科学性、适度性,更能生动地吸引学生,使“减负”与“提质”一同发展。本人的理解是:减负的对象是学生,实质是要减轻学生在学习上和心理上过重的负担,让其学得轻松、活得快乐;提质的对象既是学生也是老师,老师要把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突出地位,搭建良好平台,开展素质教育,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一代人才;而学校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因为课堂是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只有这样,“双减”政策才算真正落实。 “双减”作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求我们以更透彻的目光来扭转传统教育理念,用新的眼光和思维思考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这项工作必然任重而道远。 嵩明县小街镇第一初级中学副校长
杨开松
新学期已经开学,在“双减”大背景下,为了减少教育焦虑和内卷,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学校不得设置重点班等等。消息一出又引发了许多家长的担忧,只要有中高考的存在,只要有竞争的存在,到头来依旧是累了家长、苦了孩子。其实国家减轻教育焦虑和负担的决心大、措施强,是在探索更符合各个年龄段的教育方式。比起考100分还是99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如果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那就歪曲了学习和教育的意义,毕竟人生的赶考还有更多的注脚。过去的这个暑假焦虑的不仅仅是教培机构,好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没有了周末学科辅导班、没有了寒暑假学科补习班的新学期到底意味着什么?该如何去应对?“双减”后一部分学生成绩会下滑,家长会茫然无助,这是因为可怕的被安排习惯在作祟,其实大多数家长过去送孩子去上补习班也只是寻求一个心里安慰,该花的钱也花了,成绩再不好那就是你的事了。现在这个被安排没有了,原有的秩序没有了,原有对孩子学习的额外加持力量没有了,而新的秩序还没有建立,这些还没有引起太多家长的重视。很多人说“教培已死,教育重生”,其实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家庭才是教育的主战场。原本家庭教育生态比较好的学生,“双减”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而完全依赖教培机构的学生,“双减”后家长任其自由生长,减掉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负担,很有可能是孩子的未来。因此,“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只有抓好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自觉自律,真正热爱学习的孩子,这样他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富民县罗免民族中学副校长
张贵云
“双减”是教育战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教育是改变人、成全人的工作,而教师是育人和实施“双减”的主体。在“双减”的形式下,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并付出行动,真正落实“双减”工作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我做以下思考:1.在“双减”的形式下,教师更应加强备课。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围绕育人目标,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提出有效的问题,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促进教学的有效生成。2.认真上课。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题,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学会知识,提升能力。做到知识入框、建立网络体系;学习策略生成,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正向体验,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感和成功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3.作业的设计。首先,作业设计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基础的相对比较容易,在关心弱势学生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巩固学习的保障;发展性作业略有坡度,给中等学生思考的空间;创造性作业比较难,引领优秀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其次,作业的安排要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让学生做一题会做一类题、会讲一类题、会出一类题。让学生学会充分挖掘每一道练习的价值,学会建模。 西山区海口建磷中心学校副校长
何林元
今年的“双减”可能将成为年度最热词汇之一,关系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我深有体会:减负喊了很多年,家长、学生、老师却日益不堪重负。更为关键的问题是,不断上扬的中高考分数线并没有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知人才匹配相应的贡献值。万众高呼之下,“双减”势在必行,但不是减质量、减责任、减动力。“双减”的同时应该“双升”,首先是学校教育应进一步聚焦课堂,真正落实落细课堂学习主阵地作用,全体老师全面提升“优课率”,引导受教育者集中心思、锻造心智、磨砺心性。同时,学校要为每一个孩子提升终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基,注重分数的同时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兴趣方能“穷追不舍”,通过学生的饱满精神进一步激发其追求真理、热爱科学的内在动因。学校是促进人成长的地方,人的成长既包括能力的提高,更包括德性的养成,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学校教育的洗礼,也许就很难成长为一个健全的生命体。希望“双减”之下的美好教育现象不断发生,质量更高,效益更佳,既考虑当下,又着眼未来。 禄劝民族中学副校长
杨宏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毫不动摇的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时也要认真思考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使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减负不减质。要做到减负不减质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我就从如何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双减”背景下的提质增效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教育信息化中有一种教学方法称为精准化教学,精准化教学的方式是通过课堂、检测、考试等方式实时反馈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每个学生的学习报告,学习报告中就包括学生的薄弱学科、学科薄弱内容、错题集等多维度学习情况,老师布置作业时就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报告从大数据题库中差异化的布置作业,实现精准化教学。这样即控制了学生的作业量,又提高了作业的质量,针对性的让学生对各自薄弱内容加强练习,从而在一定情况下实现了减负不减质。以上仅仅只是“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的一点点看法,作为“双减”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和推动者,我们将勇于面对新的挑战,认真思考,努力实现“减负增效”,肩负起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担当。昆明市第四届“高富英名校长培养基地”主持人
高富英 校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教师是学校授业解惑的灵魂工程师,是孩子徜徉知识海洋的指明灯,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学校教育决不能以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成绩的唯一标准,而必须强化教育服务国家与社会的意识,把着力点放在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之上,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上下功夫。
学校和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一条“双减”之下的提质增效之路,为孩子的高效学习、快乐学习保驾护航,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期的精彩内容!
审核:高富英
编辑:潘雄刚
昆明市高富英名校长基地
搭建校长学习共同体
携手促进教育新发展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