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管理导则》解读和浅见(5)
发布于 2021-10-10 20:21
本系列的参考标准见链接(需复制链接在电脑端打开):
http://openstd.samr.gov.cn/bzgk/gb/std_list?p.p1=0&p.p90=circulation_date&p.p91=desc&p.p2=%E5%B7%A5%E8%89%BA%E7%AE%A1%E7%90%86%E5%AF%BC%E5%88%99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说明工艺文件的编写的。
工艺文件的形式有很多,我记得当年读书时有一门工艺课程,确实有很多这样那样的“卡”,现在认真了解一下,好像有一点点回忆的感觉。
我现在是很少接触这样那样的“卡”了,或许有朋友在工作中会用到这些文件。我这些年接触的最多的怕就是作业指导书了。
这里想重点分享一下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和设计程序。
基本要求:
导则对规程文件的基本要求有9点:
5设计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
5.1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现场生产操作的重要技术文件,应做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5.2在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
5.3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资源和能源消耗。
5.4设计工艺规程必须考虑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
5.5结构特征和工艺特征相近的零件应尽量设计典型工艺规程。
5.6各专业工艺规程在设计过程中应协调一致,不得相互矛盾。
5.7工艺规程的幅面、格式与填写方法可按JB/T9165.2的规定。
5.8工艺规程中所用的术语、符号、代号要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5.9工艺规程的编号应按GB/T24735的规定。
这9点内容,我是这样来整理其框架或者说关联的。
比如说认识一个人,我们首先是看他的外形特征并能识别,这些都是通用性的做法,也是标准化的认识模式。关联到导则,即,外形:5.7,特征:说着人类的语言5.8,识别:编号命名5.9。
然后,我们识别他的内在、身份,看他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关联到导则,即,内在:5.1,身份:5.2。
再看他的对外影响,关联到导则,即,对外影响:同族5.5,同类5.6,其他5.3和5.4。
当然,上面的整理是基于我个人的一种框架思维,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能理解到对我们做工艺规程的要求就好。
无论如何,工艺规程首先是一种文件,它必须具有文件的特点,从ISO对文件的术语解释,我们知道,文件是一种带有信息的载体,载体可以是纸张、电子、光盘、样品等。
信息可能就值得多说几句。
我对工艺信息的理解是包含两方面内容:干什么和怎样干,也就是动作和参数。
对信息的术语描述是有意义的数据,这个数据是关于客体的事实,这个客体是可感知和可想象到的任何事物。
从我个人的理解简单解释一下,工艺规程是基于工艺(一组人机料法环测的组合)这种事物的相关事实情况,用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用以指导我们的动作行为和参数要求,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
那么评价一个工艺规程的好坏,也主要是从上面的几点要求来出发看能否满足。
设计程序:
导则中描述了三种设计程序,以专用工艺规程①作为基础,说明了典型工艺规程②和成组工艺规程③。具体什么时候用到什么样的规程,我这里不多解释了,大家看我流程化的程序自己思考吧。
这一部分的内容大概就是这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情况进行思考或分解或取舍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