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独处了吗?

发布于 2021-10-10 20:10

这是WOMAN 的N次方的第120篇文章
但我发现,独处,无论对内向还是外向的人,都是必要的,甚至是一种能力。尤其是平静而享受地,给自己留有高质量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重要的。


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我很想有自己的时间,可是没办法。上班不停地和不同的人开会,下了班,辅导孩子的作业,照顾他们的生活。等孩子们都睡了,才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可是已经筋疲力尽,只能睡觉了。
抑或是,我虽然没有成家没有孩子,可是加班到很晚,回到家就是睡觉。节假日,各种同学老乡前同事聚会排得满满的,好不容易有点时间,刷刷手机,追追剧,就很快过去了。
如果让我们来反思,是不是我们不自觉地把时间表塞满,是不是怕自己空下来面对自己,那些不确定,恐惧,和空虚会浮现出来?是不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忙碌中感受到了价值感呢?
当然也有相反的例子,感觉和他人相处很累,宁愿一个人呆着,但又感觉不舒服不自在,担心被别人排除在外,而自己没有价值。这样的独处,更像一种逃避。
我们希望做一个能和别人愉快相处,也能够悠然独处的人。



为什么很多人独处的时候感觉那么糟糕,在担心什么?
  1. 担心社会评判:很多人觉得,独处是因为别人不喜欢自己,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才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对独处有“羞耻感”,继而引发“我不够好”的心魔,所以拼命营造“人缘好”,特别受欢迎的形象。

  2. 担心感觉孤独:独处意味着不和他人在一起,好像没有这个“物理“的连接,我们需要的认可,接纳,喜欢,就失去了源泉,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感觉无力,孤单和害怕。

  3. 担心被排除在外:独处意味着不能融入他人的团体,环境,甚至不能融入家庭,感觉被排外了,没有归属感。似乎自己的价值也得不到体现了,感觉空虚。

  4. 担心失去影响力:如果你的作用是靠施加影响才得到验证的,“我要指导别人,我要控制进程,我要监督,我要让别人看见我的聪明和才能“那么独处真的变成无处发挥作用。

独处,本来是生活中的一个状态,当被赋予了很多解读和含义以后,反而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独处,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我们都需要一个时间和空间,真正处理和自己的关系,倾听内在的需求,和自己的情绪共处,处理内心的纠结,梳理外部过多的信息,用自己的思考系统去处理和分辨这些功过得失。这个时候,只要你愿意去面对,对自己的反思和觉察都是非常活跃的,是难得的成长自己的机会。



那么,如何拥有高质量的独处时光呢?
  • 接纳自己,倾听自己,欣赏自己,爱自己。

    当你接纳了自己,所有的高光和低谷时刻,所谓的长处和短处,性格的差异而不是优劣,接纳了自己可能不被别人喜欢的那部分,你认可你自己,你足以给自己关爱,你可以给自己买件礼物,也可以享受自己健身美容的时光,你可以自己去吃喜欢的东西,你悠然自得,没有人可以打扰到你。

  • 创造和感受和亲人朋友的内在连接,内化所有的爱和关怀。
    你周围一定有人在关心你,欣赏你,支持你,爱你,可能是你的父母,亲人或朋友,也可能是亲密爱人或子女,这些人不必要每时每刻出现在你身边,但他们的爱会伴随你。                                 

    小孩子的时候,没有能力内化这些爱,以为看见的才是存在的,长大以后,你理解了分离,你知道陪伴不仅是物理形式存在的。那些力量已经成为内心的资源的一部分。即便独处,你也是力量满满的,内心充盈的。

  • 探索自己的热爱,在热爱的事情中得到价值感和意义感
    去做你热爱的事,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喝茶,插花,画画,弹琴,看书,养宠物,参观博物馆,看电影,健身,徒步,旅游,发呆…….在这些热爱中,更多地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享受做这些事情的那些片刻瞬间,在和自己热爱的事情连接中,你会觉得充实,也许会得到有形的结果,也许并没有,只是那个过程,就让你感觉美好。


有意识创造自己独处的时间和空间,给下属授权,对孩子放手。信任他们是有能力处理他们的事情,每天给自己留出时间和空间。反思,复盘,做喜欢的事。独处不是做完了所有事情之后的时间,应该是你主动选择和安排的,放在高度优先顺序的选项。
今天,你独处了吗?


往期部分文章回顾

“双减”之下,新高一家长还能做些什么?

 “双减”下,父母该如何鸡娃?

职业转型真的与你无关?

如何从50岁开始一项新的事业?

创业,从这里开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