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月政策大局已定,你为什么还在纠结呢?
发布于 2021-10-10 23:00
涛哥讲军转 156
(图片为来信翻拍)
这是前几年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当时还被《解放军报》摘要转载(《解放军报》:面对部队调整改革,测测你是否适合自主择业)。如今,自主择业已成为历史,取代它的是逐月领取退役金,名称变了,但选择判断的方法没有变化。希望这篇旧文仍然对大家有所启发。
另外,关于逐月,这里也顺便说几点看法:
1.政策是不同区域的统筹、多个群体的平衡、全盘考虑的结果、国家意志的体现,要明白国家比区域、组织比个体肯定想得周全、看得长远、驭得收放、晓得利弊、懂得平衡。
2.政策起草不是某个部门某个人单方面就能决定的,作为牵头者肯定是站在自己所代表群体方利益的,无非是与其他部门去争取去博弈。如果所代表群体不清楚这点,反倒对其恶语相加,不是幼稚就是愚蠢。
3.没有永恒不变的政策法规,只有永恒不变的时代发展。此一时彼一时,今天和昨天不可比,也和明天不可比。举个例,八九十年代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现在鼓励生育,从二胎到三胎也就没几年的事。再举个例,2001年自主择业政策刚出时,没有多少人看好;2021年逐月政策将出时,多少人又在怀念自主择业。
4.如何看待将逐月领取退役金安置制度对接融入社会保障体系?确定自主择业安置政策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是2001年起实施的,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是2011年起实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2014年起实施的,现役军人建立养老保险是从2014年起实施的,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大部署是十九大提出的......这就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的大势。逐月领取退役金的退役军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当然就不可能也像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那样,可以一直领取退役金到去世。
6.讨论(埋怨)声音越大的人,其实就是选择逐月意愿越强的人。讨论(埋怨)声音再大点,无非是希望政策能改动利好再增大。
7.作为一个已经基本定稿成型的新政,此时此刻还讨论(埋怨)逐月有多不好多不好(今后没人愿当兵愿考军校),其实没有任何现实意义(永远有人来当兵来考军校)。
8.开弓没有回头箭,过程虽谨慎,实施很果决,一旦公布,浩浩荡荡。
9.政策会给多个选择,要么A要么B要么C,总有一款适合你,但你也只能选一款,莫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10.当下,最理智的做法,是看清自我,顺势而为。
1
题图是元旦前收到的,一封满满9页纸的信。
信是一位我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母亲写来的,这名干部是我市较早一批选择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之一。
这名干部当年转业时才41岁,今年已经57岁,写信的老母亲80多岁了。
流了岁月,只剩白发,时光蹉跎把人抛。
说实话,这名干部转业的年代,宁波军地收入差距是非常大的(军官收入大概只有地方机关同职级人员的五分之一左右吧)。
所以,当时宁波选择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数量极少。因为,自主择业后倘若不选择再就业或者创业,凭这点退役金,根本无法养家。
后来经过几轮军人工资的大幅调整,目前军地同职级人员收入虽相差无几,但宁波的自主择业干部总数也才不到200人。
我查阅过这名干部的基本情况,人是外地人,家属也只是本地一名普通的工人,看不出家境有多殷实。
所以,想不明白十六七年前的他,为何会选择自主择业。
更想不明白的是,他自主择业后的生活状态。
2
宁波早一批的自主择业干部,绝大部分或者是医护、财务、工程等专业技术干部,选择了再就业;或者有一技之长,选择了创业;或者有一定基础,选择了家族企业的管理工作等。
比如,在部队一直从事文化工作的徐林,选择了文化创业(恒宏文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徐林文化创业纪实 );在部队一直 从事食堂后勤工作的江中民,选择了餐饮创业(江徽餐饮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江中民餐饮创业纪实)......
更多选择再就业的战友,虽默默无名,但基本上都能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特长,在另一条征途平凡但充实,内敛却暗香。
总之,除了个别家境较好的女干部,极少有呆在家不工作的。
只有他,是一个特例。
我来到军转处不久,便听到关于他的一些状况介绍。后来,也陆陆续续接到他老母亲的来电。
据说,自主后,他没有选择就业或者创业,而是守着退役金生活。
人又喜欢喝酒,没日没夜地喝。妻子后来受不了,便和他离婚了。
结果,他搬出了家,一人在外租房住,更是沉溺于酒精的刺激中。醉酒之后,经常发生打扰邻居、醉宿街头等问题。
总之,一报警,就是我们军转处去领人。
这种没有节制的生活下,慢慢地,这名干部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生活一团糟糕。
不得已,远在千里之外的老母亲,只能把他接回老家照顾治疗。
从此,白发人照顾黑发人。
3
因为属于特殊病种,且为异地治疗,根据目前国家的医保政策,在治疗及费用报销方面都存在诸多不便。
所以那之后,老母亲不断来电来信,希望能尽量给予照顾解决。
老母亲和我来电话,每每说到儿子目前的状况,说到自己倘若不在了儿子的未来,便会在电话那头痛哭。
我也只能在电话这头,陪着老母亲一起落泪。
后来,我和局医保处的刘峻松商量,能不能以人为本,特事特办,单独解决处理这名干部的异地就医及报销问题。
感谢市、区两级领导的担当,老母亲反映了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所以,老母亲写来了这封信,内容是感谢我和刘峻松。
4
但今天,写这篇文章,不是诉苦,反映自主择业干部在管理服务上潜在的困难;更不是自夸,表白我们军转部门做了什么好事。
我想说的,是怎么看待自主择业的问题。
网上已有太多对比是选计划安置,还是自主择业的文章。也有许多战友,向我提及这个问题。
而且,现在舆论,尤其是一些自媒体,要么是一边倒地“自主择业有多好”的声音,要么是一边倒地“自主择业有多不好”的声音。
站在某些地方政府角度,鼓励自主择业,其实很大程度是不堪计划分配之压力。
站在某些军转干部角度,考虑自主择业,其实很大程度是担忧计划分配之结果。
都有一定的现实因素,但大都只是眼前设计,却没有从长远的、发展的、社会的、稳定的诸多因素来分析。
不依据自身条件和周边环境,道听途说地进行这么一个重大选择,其实是个冒险。
所以,我基本不愿意就计划安置和自主择业之间如何选择提建议,更从来不主动建议别人选择或者不选择自主择业。
因为,别人有可能就因为你这几句话作出选择,而影响一生。
“幸福的人都一样,不幸的人却有各自的不幸”。
由于工作关系,面对军转干部这个群体, 军转部门同志的感触程度、思考角度,和一般战友是不同的。现在我们的大部分时间精力,其实不是在每年的军转安置工作上,而是在几十年前安置到企业的那批老军转干部身上。
到底如何分析选择,要看现在,要想未来,但更要鉴历史。
前些天,我在“军转干部之家”发起一个话题征集:如果用一句话,来建议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你会怎么说?
许多战友留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想,从“工资收入、就业创业、生活理念”等三个方面建议如下:
01.如果你生活在二线以上城市,又是家庭收入的唯一或者主要来源,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02.如果你所在的省市仍然以计划安置为主,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03.如果你纯粹比较计划安置和自主择业收入高低来作决定,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04.如果你的退役金和安置地同职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相比没有明显优势,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05.如果你希冀所在城市今后出台政策对自主择业干部发这补贴发那补贴,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 ...... ......
01.如果你在部队就有追求进步(特指职务方面)的习惯,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02.如果你在部队一直担任行政领导甚至是主官,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03.如果你没有相对明显的通用技能(不要提吃苦耐劳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04.如果你在这个城市没有太多人脉关系,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05.如果你太想成为任正非、王健林和王石这样的偶像,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 ...... ......
01.如果你不计划再就业或创业,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02.如果你除了抽烟喝酒社交吹牛外没有其它爱好,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03.如果你和你的家族还看重体制内的光环和地位,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04.如果你没有一套成熟的“三观”,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05.如果你还在安置与自主间犹豫不决,不要贸然选择自主择业;
...... ...... ......
也欢迎广大战友留言,写下你的观点。
当然,如果以上这十几条,你没怎么“中枪”。那恭喜你,自主择业是你最好的选择。
6
选择什么样的转业方式,和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一样,只有参考答案,没有标准答案,更不能根据某些文章直接套用。
能够进行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基本都快40了,上有老下有小,正是身体滑坡、经济窘迫、杂事繁多的人生最吃力阶段,追求“安稳”确是客观之举、正确之举。
“不上班,就有钱”,这是许多人对自主择业的第一评价。
但如果因此而选择,更因此而不上班,人就会变成温水里的青蛙。由于部队更多的是他律状态,就是凡事都是有组织领导盯着、随时都有条令条例管着,所以军转干部转业后最容易出现的状态,是像一根长期紧绷的橡皮筋突然松懈下来。
人最可怕的状态,不是工作辛苦,而是无所事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情况,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区别,一个个体有一个体的差异。
人生的许多选择,终究都要靠自己来决定。没有一成不变的环境,没有一劳永逸的选择。
选择前必须充分了解情况, 分析利弊,慎重决定;但一旦作出选择,作为成年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心态好,选择什么都好;能力强,选择什么都强。
成为徐林这样的宁波自主择业干部典范的确很难,但大家都应具备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制自律自激自励自奋自进的良好风貌。
更别在无业无趣无聊无理之下,抱团成为那个让社会另眼相看的特殊群体!
加小编微信,有更多精彩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