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第三针来了!全国多地正式开打

发布于 2021-10-11 08:24

新冠疫苗接种加强针开打了!

多地开始为满足条件的重点人群

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10月10日起,哈尔滨市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第三剂次即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工作。记者从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哈尔滨本轮疫情证明,疫苗在预防感染、减少发病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尤其在预防重症、死亡方面效果更是显著。

一、哪些人群可以接种?

已经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或一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满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优先在感染高风险人群包括口岸、隔离场所,也包括定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还有部分60岁以上的人群,有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人群,对于出国学习工作交流的人员,尤其是去疫情持续传播国家的人员开展加强免疫。

二、疫苗接种原则?

第三针即加强免疫,现阶段使用已接种过的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使用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优先使用与第二剂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如遇第二剂相同疫苗无法继续供应等情况,可使用与第一剂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使用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的人群,使用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三、到哪接种第三针疫苗?

因哈尔滨市前一阶段的抗疫工作,新冠疫苗接种和儿童常规免疫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现已全面恢复。接种两针剂新冠疫苗满6个月的人员,可以接种第三针疫苗,原则上在原接种点接种。

四、注意事项有哪些?

接种时,需携带身份证、护照等相关证件,并根据本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既往所患疾病以及近期是否用药都应告知医师。

接种后,按规定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及时就医。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更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符合条件却仍未接种首针的人员也要尽快接种!未完成全程接种的尽快完成全程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尽快完成加强免疫!

除了哈尔滨,全国多地也开始接种。

安徽



福建


据央视新闻10月9日报道,福建省晋江市已正式启动高风险人群的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为接种第二剂满6个月的重点人群开展第三剂疫苗接种。10月10日起,厦门市也将针对12岁以上,已经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或一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满6个月的人群,启动加强免疫接种。


湖北


据三峡广电10月9日消息,宜昌市从当天开始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黑龙江


据绥化晚报10月9日消息,10月7日,绥化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下发《绥化市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从即日起正式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海南


据南海网消息,从2021年10月4日开始启动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浙江


9月17日,浙江省第七十七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消息,近期将按国家统一安排、有序开展重点人群加强免疫工作。


河南


早在9月16日,河南日报就曾报道称,国家即将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河南将及早做好目标人群测算、费用保障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重点人群加强免疫工作顺利开展。



实际上,在8月2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就曾表示,三类人群在完成免疫程序6个月后可以接种加强针,包括输入风险高的人群,比如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定点医疗机构等工作人员;免疫功能相对较低的人群,以及60岁以上的人群;由于工作、学习、交流的需要,要去到境外疫情高风险地区或者国家的人群。


9月25日在第二届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平行论坛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中心主任尹遵栋也强调,目前上述三类重点人群在完成免疫程序6个月后可以开展加强接种。


目前,国内已经获批接种的疫苗涉及灭活、腺病毒载体、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三个技术路线,生产厂家包括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科兴、康希诺生物、智飞生物等企业。

从目前各省市区公布的加强针接种注意事项来看,加强针大多针对已经接种两针的灭活疫苗,且至少在第二剂次接种之后,间隔至少6个月加强接种。选择第三针加强针时,推荐使用已接种过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详细来说,如果使用同一种灭活疫苗完成2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使用原灭活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使用不同灭活疫苗完成2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优先使用与第二剂次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如遇第二剂次相同疫苗无法继续供应等情况,可使用与第一剂次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阜阳发布关于加强针的介绍截图


  来源:哈尔滨日报、极目新闻

更多推荐
预警,最低5℃!淄博气温再创下半年新低!【我为群众办实事】高青一男子网络借款 反被骗5万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