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关注 | 李志起:像环球影城这样有影响力的消费地标,北京应该多点开花

发布于 2021-10-11 09:36

来源:新京报
实施“十大专项行动”、打造2-3个千亿级规模世界级商圈;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达到800家左右;各区至少有1个现代化综合商圈和1条商业步行街……9月23日,北京市发布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北京距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有哪些差距?“十大专项行动”中,该如何放大“北京特色”?北京在优化“放心消费”软环境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新京报记者对话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北京政和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李志起。
李志起从2019开始从事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课题研究。他表示,北京不缺消费能力,缺少的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地标。北京在消费区域的布局上,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空间,未来一定要点、线、面多维发展、多元布局。“像环球影城这样有影响力的消费地标,北京应该多点开花才对。”

北京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差距在缩小
新京报:目前国际上一些比较出名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比如米兰、伦敦、纽约,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具备哪些其他城市无法取代的优势?
李志起:从2019年起,我们开始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课题研究,对标的就是你提到的这几个城市,因为它们是真正的世界级消费中心城市。综合来看,首先,它们的国际化开放程度比较高,都有国际化的交通枢纽,面向的是开放的国际市场,整个国际的友好程度也非常强,包容氛围非常好;其次,它们的消费环境品质比较好,包括消费体验、安全感、舒适感、便利化等要素都比较强,这些城市能够集聚几乎全部世界一流的大牌、潮牌和众多的个性化商品品牌,拥有伦敦牛津街、东京银座、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和纽约第五大道这样顶级的密集商圈,能够创造愉悦消费、便捷出行、物有所值的消费体验,最终令全世界的高端消费群体趋之若鹜。
同时,这些城市又有各自的产业定位。我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它本身的产业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比如,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米兰称为“时尚之都”,就是因为米兰在时装设计创意等方面,确实在国际上是数一数二的;伦敦更多的优势在金融服务、创意电影艺术品方面;东京主要是东方文化的体验非常突出。
新京报:你们当时在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专项课题研究时,发现北京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哪些差距?目前这些差距有哪些变化?
李志起:两年前做这个课题研究的时候,我们觉得有五个差距比较明显。一是国际品牌聚集度还远远不够,一些国际特色品牌在北京还没有落地店面;二是全球新品首发率不高,很多大品牌新品首发更加青睐上海、深圳等城市;三是商业街区的全球影响力、消费集聚力较弱,缺乏真正地标意义的国际化特色街区;四是“北京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不高,消费引领能力不强;五是消费营商环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无论是消费体验还是消费便捷程度、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都有待改善。
再比如,城市管理的“温度”上来了,中秋小长假返京高峰,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和地铁的服务时间都延后了,很好地照顾了返城人群的交通出行问题。我近期出差从北京南站走得比较多,我发现北京南站地下停车场的打车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
另外,企业的积极性也出现了好的苗头,更多的消费场所、服务企业,都有意识地增加了服务时间,推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供给。点亮北京“夜经济”的提议,也得到了更多企业的响应。我觉得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比较好的良性互动。
“古都北京”这个标签一定要用好
新京报:北京推出了“十大专项行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你认为北京在“十大专项行动”中,应该突出哪些北京独有的特点?
李志起:这“十大专项行动”借鉴了全球和全国其他城市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整个视野还是比较开阔的,也有北京自己的一些特色。巴黎、米兰、纽约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都有显著的标签,北京也要有这样的标签。北京有800多年的建都史,“古都北京”这个标签一定要用好。到北京不仅要看现在,也要看北京的过去;不仅要看北京的城内,也要看北京的城外。北京城内的文物古迹、胡同,近郊的农村、山水,都是将来北京在提升文旅消费方面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我今年提的一个提案是打造“博物馆之城”,最近一直跟市文物局,包括一些民间的博物馆做调研。建设“博物馆之城”,可以让更多民间的、非国有的机构都参与到文旅消费的提供中来,很多私家馆藏、书画收藏等,都有机会推荐到更多游客面前,打造“博物馆之城”是一个特别好的抓手,也是北京文化积淀释放的一个特别好的窗口。
另外,北京在国际化高端医疗消费和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们的医疗服务主要是普惠型的,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这里有大量政治、经济方面的高端人群,包括大使馆的人员,他们在北京需要更多的高端医疗,以及国际化的教育服务等,而这些领域对于拉动北京消费的增长有很大的潜力。
新京报:今天北京市公布的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中提到,“放心消费”软环境持续优化。刚才你也提到“消费环境要素”这个词,你认为北京在消费环境建设方面该如何发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志起:良好的消费环境是增强消费信心、激活消费潜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消费环境既包括硬件的保障能力,比如交通出行、城市基础设施品质等,也包括软环境,也就是我们说的消费服务体验,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除了在硬件、交通、商品供给上下工夫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服务品质,要真正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大力开展服务人员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在市民中普及基本的文明素质。
另外,政府监管方面还有待改进,在为消费类企业做好服务的同时,政府部门应该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监管适度放松。现在问题比较集中在一些活动的审批上,像一些促销活动、文艺汇演,包括商务会展等,监管过严。
消费区域要点、线、面多维发展、多元布局
新京报:北京作为首都,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哪些天然的优势?我们该如何有效利用这些优势?
李志起:作为国家首都、国际交往中心、特大型消费城市和全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北京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方面有着先天、独特、丰富的优势。北京不缺消费能力,有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全员劳动生产率已达到24万元/人左右、人均GDP已到达2.13万美元,均居全国第一;2018年全市累计接待入境游客400.4万人次,也是出境旅游的最热门出发城市,有全国首屈一指的财富创造力、商品消费力和出入境人流量优势。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对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非常看好,因为拥有这样资源禀赋的城市在全国并不多见,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但北京因为缺乏相匹配的消费供给和消费环境,近两年导致高端消费外流明显。我认为北京在增加优质品牌商品供给、提高国际消费的集聚能力和引领性方面,可以重点突破、大有可为。


推荐阅读



李志起出席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第41期德胜门大讲堂并主持高端对话


|振兴国际智库参加中关村智库论坛并当选为理事单位


重磅 | 振兴国际智库参与编制的北京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规划出台

新京报 | 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出席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论坛并发表演讲

重磅!振兴国际智库将亮相服贸会献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政商热点|李志起应邀与京东集团高层交流

振兴国际智库首期“美国《无尽前沿法案》的挑战与应对”专题研讨会成功举行

李志起:关于“数字首都”应成为建设“数字中国”标杆的建议

北京时间|柯文进 李志起 屈庆超一起畅聊北京数字经济

重磅:昭平县人民政府与振兴国际智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重磅 | 2021新年经济高峰论坛正式启动“未来产业2035计划”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