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两纲”解读丨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筑牢健康中国根基
发布于 2021-10-11 10:46
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儿童健康工作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呈现出多样化和差异化需求,这对我国儿童健康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下简称“新儿纲”)的颁布实施,对指引未来十年我国儿童健康事业发展方向、推动儿童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新儿纲“儿童与健康”领域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主要目标设立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谋划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期盼
二、策略措施坚持过程导向,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儿童健康工作格局
新儿纲“儿童与健康”领域的策略措施紧扣主要目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整体布局、各有侧重,考虑到了决定儿童健康的社会经济、公共政策、卫生系统、物质环境、社会支持、社会心理以及行为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促进齐抓共管、综合施策的发展环境形成。在宏观政策层面,纲要提出完善儿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儿童医疗保障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衔接、加大对儿童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儿童医学人才培养、加强儿童健康领域科研创新等具体措施,为落实儿童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协调机构部门间协作关系、指导儿童健康资源优化布局、促进医学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指引了方向。在中观儿童健康服务层面,提出建设统一的妇幼健康信息平台,推行“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构建国家、区域、省、市、县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网络,推广婚姻登记、婚育健康宣传教育、生育指导“一站式”服务,推动围产期、产前产后一体化和多学科诊疗协作,加强新生儿筛查、评估、管理、救治和访视,推广儿童疾病防治适宜技术,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加强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推进0~6岁儿童残疾筛查,构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评估治疗、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公共服务网络,提供适宜儿童的性健康服务等具体措施,明确了未来十年儿童健康服务的重点。在微观个体行为生活方式层面,纲要强化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提出预防和制止儿童吸烟、酗酒,引导科学均衡饮食、吃动平衡,指导监督学生做好眼保健操,纠正不良读写姿势,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知识,确保儿童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不少于1小时,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合理安排儿童作息等具体措施,有助于促进儿童建立科学的健康价值观,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形成对个人有益、对家庭负责、为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纲要整体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将儿童健康事业推向高质量发展
一是体现了系统观念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个原则之一。作为保障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儿童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新纲要注重坚持系统观念,明确提出将儿童健康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将儿童健康主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和责任考核,为构建政府统筹、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共同提升我国儿童健康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抓手。
二是强调儿童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儿童健康事业已从“量的累积”转向“质的提升”。推动儿童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童健康需求的必由之路。纲要强调了未来十年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和方向,针对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儿童健康服务模式、儿童健康科研创新、儿童健康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明确“共建共享”的基本路径。纲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既明确了政府在政策制定、投入等方面优先保障儿童健康的职责,也强调了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家庭、社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等多方联动的机制,更强化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推动建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全民意识,提出实现政府牵头负责、社会积极参与、个人体现健康责任,将健康中国“共建共享”的基本路径落到实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纲要为今后十年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擘画了蓝图,而如何实现这一蓝图,需要全社会、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特别是要将纲要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纳入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安排,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建立健全及时有效的监测、评估与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王芳(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儿童工作智库专家)
编辑/廖芸卿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