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破圈:用统编教材写高考作文(1)|罗佰方

发布于 2021-10-11 15:40

素材破圈

这是一个小专栏。

去年10月份,北京大学语言研究所指导的、被誉为“作文第一杂志”的《作文素材》的主编郭晨晨同志和我约稿,希望我开一个专栏,将统编教材的课文分析与作文素材的运用联系起来,名字叫做“素材破圈”。我觉得这将是一个很好的栏目,就带着忐忑的心情欣然接稿。郭主编设计了栏目结构,我依照结构写稿。不知不觉,已经写了18篇课文9期稿件了,每期约4000字。也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好评,在此一并谢过。

或许还存在许多不足,在写稿过程中也得到许多人的指导,如今发出来供大家批评指导。

    于低碳山水之园

2021

10 /11

巧设观察角度

写出议论文中典型人物的新意与深刻

课本重读

01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2011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片段

02

幸福是什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有个好身体。”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幸福并不需要德高望重,更不需要财大气粗。幸福其实很简单,追随你的梦想,做你想做的事。所以,幸福的意义在于保持你的本心。

也许很多人会嘲笑袁隆平院士:一个如此伟大的科学家,为何不在国家提供的研究院里工作,反而要亲自到田间劳作,不怕脏不怕累地当一个农民?然而,这些恰恰是他的乐趣所在。因为亲自下田劳作,他体会到了一个农民的不容易。在工作中,他可以维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又可以解决困扰全球亿万人口的粮食问题,我想,这应该就是这位科学家所认为的幸福的意义吧!幸福可以是自我精神的富足,也可以是为大家,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选自《体会幸福的意义》

素材破圈

巧设观察角度写好典型人物的那些名场面

03

袁隆平院士现在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对全世界的粮食供应做出卓越的贡献。要运用他的事例来论证某一观点,还真不容易。越是大家熟悉的人物,他的事迹已然被熟知。如果直接干巴巴地开始描述典型人物的事迹,显得被动而且尴尬、俗套。本段落巧妙地用“也许很多人会嘲笑袁隆平”这句话,巧妙地设置了一个观众的角度,表达对袁隆平院士不在研究所而在水稻田里劳作的困惑,这引起了阅卷者的兴趣:怎么会有人嘲笑袁隆平呢?再仔细一读,这种疑惑似乎也有一些合理性,然后考生开始论证幸福的意义,这样使得文章有情境、有对象,更方便考生议论,将自己的观点在解答观众的疑惑中有条不紊地写出来,非常巧妙。

细节笔记

04

1.         课文中作者从自己亲自看到的独特形象来展开对袁隆平院士精神品质的报告,显得真实新颖。考生可以借鉴这种写作方式。观察人物的角度非常重要。一个人物也可以有许许多多的观察角度,比如大众角度、家人角度、质疑者角度、反对者角度等等。

2.         “或许有人会...”这一句式成为巧设观察角度的金句,考生应当熟练使用。当然可以有变化,比如“他的质疑者认为...”“看不到他的优点的人会以为...”“曾经有人这样看他...”等句式也可以灵活运用。

3.         考生还可以本单元中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展示全国劳模张秉贵、探界者张扬的名场面的。

类比示范

05

2020年全国I卷优秀作文片段

或许有人会质疑齐桓公,认为他很昏庸:齐桓公被管仲射了一箭,差点丢了性命,最后却重用他,这难道不是是非不分的表现吗?其实,当时管仲和鲍叔各为其主,相互交战,伤亡难免。管仲一箭射中齐桓公衣带钩,齐桓公装死得以逃脱。事情却出现了反转,齐桓公即位,按照常理来说,齐桓公必将杀死管仲,报一箭之仇。现实是齐桓公采纳了鲍叔的建议,不但没有杀死管仲,反而重用管仲,最后帮助自己成就了一代霸业。没有大胸怀,怎么能分辨出个人恩怨大,还是强盛的国家大?正是齐桓公博大的胸怀,成就了春秋霸业,这也暗合了“我将无我,一心为公”的治国理念。《周官》有言:“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周官》的这句话是说,以天下事为公,不要存有自己的私心,老百姓会更加信服。”如果从维护国家稳定,让老百姓生活的幸福安康的角度来看,我是非常欣赏齐桓公的,正合了“我将无我,一心为公”国家治理格言。(选自《我将无我,一心为公》)

点评

06

与其作者直接赞扬齐桓公一新为公的品质,不如先假设一个质疑者先批评一下齐桓公,这是低端视角,但似乎也有道理。齐桓公被管仲射了一箭,应该明辨是非,将管仲正法以示惩戒。但是齐桓公偏偏接受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不能说他对管仲绝对没有成见,而是因为齐桓公达到了“我将无我,一心为公”的境界。巧设一个角度,增添新意,使得文章跌宕起伏,论述深刻,观点更有说服力。

柏山玉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