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学子 | 一位拥有独立公众号的小作者

发布于 2021-10-11 18:19

倪蓁

倪蓁是一位爱阅读、爱思考、爱探究的天长六(4)班学子。天长小学“差异教育”的沃土,使倪蓁有幸在保持各科成绩优异的同时,专注于课外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学习生活就变得更加轻松、自律和从容。

作为班长和大队委员,她也能严以律己,关心同学,积极完成学校和老师安排的各项工作。作为“书虫”,她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作为小学生,运动会的起跑线上也时常能看到她的背影。

阅读和积累

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学生”是天长小学的教育理念,从踏入小学的第一天起,倪蓁被东坡路校区里铺满走廊的书架深深吸引,学校和老师的任性呵护,使她的课余生活能完全泡在书堆里。一年级校庆演出候场的间隙,王老师拍下她与同学们坐在台阶上专注看书的样子还上了当天的《都市快报》呢!

五年里,她平均每周的阅读量是5-10本书,五年来阅读总量超过2000多册书籍。从绘本到小说,从散文到传记,除了学校随处可得的各类图书,家里也为她准备了不下2000册书籍。

读得多不一定能读得精,2019年起,班主任史剑波老师为同学们举办班级读书会,泛读逐渐过渡到精读,阅读速度也在提高。五年级上学期精读三册120多万字的《曾国藩》她只用了几天时间。班级举办的二十多场读书会几乎每场都有高质量的发言。

史老师常说,阅读可以有效地拓宽知识边界,培养自己的语感和审美。去年暑假,参加了楼校长领读的天长仲夏书屋夏令营,通过阅读历史,就“元祐党人碑”写下阅读体会《仲夏乐读宋史》。倪蓁在大量的阅读和交流中不但找到了分享知识的乐趣,更有了刨根问底的渴望。为了阅读,她主动放弃了课后的学科类兴趣班,自主安排课余时间。因为喜爱文史类图书,故宫博物院、陕西博物馆、西安碑林、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到处留下了她的身影。

因为喜欢,倪蓁有幸得到了良渚古城发现者刘斌教授、故宫系列丛书作家祝勇老师、著名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老师、黑鹤老师亲笔签名的著作,并有机会面对面交流。

阅读和积累,使她有了丰富内心世界的基础。

思考和练手

  在学习宋词时发现不同版本的书籍对宋词的记载有文字上的出入,经过一番比较探究倪蓁写下了5000多字的《探究宋词那些事儿》。此后慢慢发现了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更适合她,先后独立完成了《探究安史之乱和诗人们的朋友圈》、《杭州古称探究》等数十篇共计5万多字的探究成果。

  倪蓁从思考入手,勤于练笔,每年都有习作刊登在《都市快报》爱写作的狮子栏目,作文《问候》获得首届“小树苗”杯新征程作文大赛优胜奖,作文《梅妻鹤子话古今》获得青少年物种解说征文大赛优秀奖,在学校与都市快报“爱写作的狮子”联合举办的三年级现场作文大赛获得入围奖。班刊《三味周刊》上几乎每期都有倪蓁的习作发表。

  思考和练手,成为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兴趣和平台

  新媒体平台的尝试和编辑工作的实践,使学习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

供稿 丨 六(4)中队 倪蓁家长 

编辑 丨 黄凯悦

杭州市天长小学

开发潜能发展个性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

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