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地理 | 美核潜艇在南海遭遇噩耗,到底撞上了谁?

发布于 2021-10-11 18:47

7月31日,美国“康涅狄格”号海狼级核潜艇抵达日本横须贺港。美国海军图

美国海军学会(USNI)网站当地时间10月7日报道,美国太平洋舰队发言人7日证实,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USS Connecticut,SSN-22)10月2日在国际水域作业时发生水下碰撞,目前正在返回美国第七舰队的港口。
据报道,声明还称将对该事件进行调查,评估损害程度。CNN提到,美方声明中并没有具体说明该事件发生在南海,只是称发生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水域。此外,路透社援引一美国官员的话说,这起事件发生在南海,事件造成不到15人受轻伤,有2人的伤势被列为“中度”。

目前,该潜艇正以水面状态返回关岛。那么,“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到底撞上了什么呢?水下岛礁、水下沉船、水下无人潜水器(多为美军遗留)、其他(国家)潜艇、大型鲸类……

整个南海的深度大多在500米以上,只有少数岛礁附近有浅海(滩),而美军的核潜艇航行多在水深100米以下,如果是与暗礁或其他舰船(含沉船)碰撞,伤亡较大,而非仅有受伤。此外,如果是与鲸类或其他潜艇等相撞,都是常理,即可以言说的秘密,不至于“躲躲闪闪”,言不及义(或言语含糊)

另外,核潜艇,既是潜艇,又是涉核装备,本来是隐蔽性极强的武器装备,世界各国对其日常动向都严格保密。如果不是事出有因,或者实在捂不住“盖子”,美国在南海的“潜水运动”不会公之于众。因此,所谓的“后果较轻”,但也有可能是在事故后“行动不便”,不得已以水面状态“溜出南海”。

据此,不少军事类专家推测,美核潜艇的碰撞事故,或是咎由自取,与自己投放的水下无人潜水器打了个照面。当然,“在潜艇返回关岛,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并将关键信息向外公布之前,恐怕谁也不会知道事情的真相”。

在此小编做一次“文抄公”,让大家开拓视野,“睁眼看世界”而已。但是,笔者仍然希望借此“引子”,带领大家来认识一下我们祖国的“加勒比海”,我们祖国的“西印度群岛”或“马尔代夫”!

美核潜艇在南海撞上不明物体(视频)

01

南海,中国的南海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位于太平洋西部,是指中国大陆南部的一片海城(中国三大边缘化海之一,是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最深的海区)。它北接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等五个省区,以广东南澳岛经澎湖列岛到台湾东石港一线(一说广东南澳岛至台湾省本岛南端)同东海分界,东至菲律宾,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

南海的总面积约360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达5567米,为一个较完整的深海盆地。南海的北部和西部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注入,西南岸为宽阔的浅滩地形(水深30—80米)。南海的主要海湾有北部湾和泰国湾(一北一南)。南海的海岸大部低平,有的地方为红树林带所环绕。

南海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亚太、乃至印太地区)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经台湾海峡通中国东海,经巴士海峡、吕宋海峡连太平洋,经马六甲海峡接印度洋,经民都洛海峡、巴拉巴克海峡通苏禄海,经格拉萨海峡、卡里马塔海峡通爪哇海。印度洋与太平洋各国港口间,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与中国、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国间的海上交通要道均经过南海。同理,中国到印尼、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和中东的海船也要经过这里。

注意,水路运输包括海运和河运,其中河运在当今世界的交通运输业中的地位岌岌可危,但是海运仍是跨区域运输大宗物资的优先选项(特别是燃料、机械制品等)。海运的路线,一般择取近路,而且多“贴岸”航行(保证安全,且有充足的补给源)。

中国古人,将南海的岛礁称作“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即浩瀚海洋里散布着珊瑚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多在海底高台上形成)。由北而南,中国南海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统称南海诸岛。这些岛礁(及其附近海域),历来为中国的领土,但在近现代纷繁复杂的政治局势下,不少的南海诸岛(主要集中于离祖国大陆最远的南沙群岛——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距中国大陆2000千米以上)遭到了外国的强占。

南海上的250多个岛礁、沙滩,除东沙群岛(隶属于广东)外,其余“三沙”属于海南省(三沙市)。南海诸岛,由于其大多为珊瑚岛礁,故其地势(海拔)均较低,一般在四至五米之间,面积不大,最大的(西沙)永兴岛、(东沙)东沙岛和东岛等岛礁,天然面积均在2平方千米以下,其余多不到1平方千米。

南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处于热带(属于热带季风及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长夏无冬,且常受台风袭击(亦为台风的源地)。当地海域富有热带资源,盛产鸟粪(高品位的磷肥资源)、热带鱼类和其他珍贵海产(向为广东、南海两省渔民传统的渔场)。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建有南海油气田,如莺歌海油田等。

02

“三巴”海峡,巴士海峡

在中国台湾岛和菲律宾吕宋岛之间,有一片宽约370千米的海域,菲律宾的巴坦群岛和巴布延群岛将这片海城分割成三部分,自北向南分别称为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和巴布延海峡,其中以巴士海峡最宽、最深、最重要,所以人们往往把三个海域统称为巴士海峡(Bashi Channel)。

巴士海峡是南海和太平洋的天然分界线,也是中国与菲律宾的国界线所在,历来界线分明。中国的台湾省本岛与巴坦群岛之间的巴士海峡平均宽185千米,最窄处只有95.4千米。海峡水深大都在2000米以上,最深处达5126米,海流平缓,便于航行,但是每年7月至11月(夏秋季),常有强台风经过,可能会影响通航。

巴士海峡,沟通南海和太平洋,是多条国际航线的重要航道。从新加坡、雅加达、马尼拉等东南亚港口通往远东,从香港到夏威夷、美洲的船只,大都经过巴士海峡,特别是日本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进口的石油和其他原料大都经过巴士海峡运回日本。

注意,欧洲人(主要是西欧人)以西欧国家为中心,大致将欧亚大陆划分为近东、中东、远东三大地区。近东:一般指离西欧较近的东方地区,即巴尔干半岛(希腊等南欧国家)及地中海沿岸的亚洲国家,有时也包括靠近欧洲的北非国家(埃及、利比亚等)。中东:一般指欧亚非三洲交接地区,约等于西亚诸国(不包括阿富汗),也有等同该地阿拉伯国家或伊斯兰教国家之意,有时也包括北非国家(近东与中东经常混用,没有明确的概念,其中的“近东”已不多见)。远东:一般指亚欧大陆东端的诸国(主要为东亚国家),包括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03

南海北部,北部湾

北部湾,旧称“东京湾”(越南人称谓,他们曾称首都河内为东京,故后来的殖民者沿用其名),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故名。其西面是越南,北部和东部为中国广西和(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所环抱,再往南便是浩翰的南海。北部湾,长约500千米,宽约250千米,面积5.7万平方千米,深度大多为50一70米之间,沿岸附近水深仅有8—10米。北部湾在(海南)莺歌嘴的出入口宽241千米,深20米。

注意,今之“东京湾”多指日本本州岛南部海湾,其位于关东平原之南,为房总、三浦两半岛合抱之中,因位于日本首都东京附近,故名。东京湾,南北长80千米,东西宽20—30千米,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整体里宽外狭,湾口最窄处仅8千米。

由于靠近陆地,受河流(泥沙)注入和大陆架影响大,东京湾深度有限——东岸平直多浅滩,水深一般不及30米;西岸较为曲折,水深亦在50米以内。20世纪,湾内先后填海造陆100多平方千米,重点发展重化工业,逐步形成京滨(横滨)、京叶(千叶)两大工业地带。

北部湾沿岸陆地倾斜度小,海底也较平(多为大陆架),其西北部有许多岛礁。越南的红河和中国的南流江等河流注入湾内。因春夏西南(季)风吹来时,有中南半岛(越南)大陆作屏障,秋冬东北(季)风较强时,又有海南岛及雷州半岛的高山遮蔽,所以湾内终年风小、流缓(但夏秋季时有台风影响,风浪较大,或成风暴潮)。当地盛产有名的红鱼,并有珍珠、对虾等海产养殖业,是中国重要的热带渔场。

此外,北部湾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湾,掌控着越南北部(首都附近)及中国海南、广西等海防。湾内沿岸海港众多,有越南的海防和中国的北海等,其中北部湾的主要航道多通过中国大陆(广东雷州半岛——中国第三大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沟通中越贸易。20世纪下半叶,北部湾的大陆架(沉积盆地)上,发现了石油,引发了中越海域之争(现已划界)。

04

美方的核潜艇的危害

最后,首尾呼应,此次美方核潜艇的事故,背后固然有西方列强“秀肌肉”的成分,但这背后却少不了海峡对岸“叛乱省”的身影。换言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台湾如不敉平,东南海疆永无宁日,南海更是难以海定波宁。

关于此次核潜艇“撞猪”事件,我们借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新闻稿作一个注脚:

第一,长期以来美方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在南海兴风作浪,这是此次事故的根源之所在,对地区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和重大风险。

第二,美方此次故意拖延和隐瞒事故详情,缺乏透明度,不负责任。中国及南海周边国家不得不质疑事件真相和美方意图。

第三,美国和英国最近决定与澳大利亚这一无核武器国家开展核潜艇合作,肆无忌惮地向亚太地区扩散核潜艇,此举将制造核扩散风险,诱发军备竞赛,破坏东南亚无核区建设,发生核事故的概率也会大幅上升。美方应摒弃陈旧的冷战零和思维和狭隘的地缘政治观念,停止这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错误做法。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投稿邮箱:108494395@qq.com
合作交流微信号:18205327317

左下角,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