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做了《托幼瞭望》这个行业媒体的缘故,总被行内行外的朋友们问:“托育行业现在怎么样?未来怎么样?”
其实行业媒体也只是行业观察者,并不见得就能指点迷津,所以也不敢信口开河,生怕误人前程。我是从互联网行业跨界到早托幼行业的,在互联网行业算是经历过整个发展周期,从萌芽到泡沫,从低谷到重生,直到目前的巨头把持,逐渐固化。
我就结合自己在互联网行业的经历和观察,从行业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一下托育的过去、现在、未来,希望能给托育从业者一些思考,也是给自己做一次梳理。
1、自然萌芽
——托育的史前时代
很多托育品牌都号称自己是最早做托育的,有的说自己在没有“托育”这个词之前就已经在做托育了,有的甚至把自己做托育历史上溯到了上个世纪。好吧,我确实入行晚,《托幼瞭望》创刊才刚刚一年多点,我就是个无知宝宝,你们说啥我也不知道。托育行业的肇始之处,已无据可考,应该是由市场需求和创业者洞察共同缔造的。第一个大的里程碑事件,应该2019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 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因此把2019年称为“托育元年”。我们可以把2019年之前称为托育的史前时代,是自然萌芽的状态,虽然有一些品牌可能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但整体上还没有形成影响力。互联网行业在1999年及之前就处在这样的阶段,充满浪漫主义式的热血和梦想,都觉得未来充满希望、前途一片光明。然而,现在回头看去,当时所谓的知名品牌,后来的境遇却是天壤云泥,最早的实华开、瀛海威等,早已泯灭在历史的烟尘中,杳无踪迹;稍后的搜狐、新浪等,虽然大而不倒,却也是暮气深沉,难再有所作为;而网易、腾讯等,却依旧老而弥坚,甚至还能不断推陈出新,引领时代。同样,在托育的史前时代的,所谓的“成功”,都还远远称不上成功,都只是托育发展过程中的浪花一朵朵,胜亦不足骄,败亦不足馁。托育必将是一场长跑,抢占先机者会有一定优势,但这个优势并不是决定性的。2、百舸争流
——托育的春秋时代
2019年,托育开始走进大众视野,“托育元年”这个词仿佛预示着前景无限,托育人都期望从此走上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虽然被新冠疫情当头一棒,还是在疫情的间隙灿烂绽放了一波又一波,行业活动不断,各路资本涌入,大有地产集团,中有幼教品牌,小有妈妈创业,春光满园,生机盎然。回到20年前的1999-2000年,互联网也有一段这样的美好时光,仿佛只要有个创意就能获得巨额投资,一夜成名化身网络英雄,浮躁和泡沫远超今日之托育。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打得不亦乐乎,Tom.com还没开通网站就先在香港上市,FM365.com开通前先在中关村挂了许多天莫名其妙的楼体广告。每个人都在谈论互联网,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要么数字化生存,要么不能生存。虽然都没有清晰的赢利模式,甚至连模糊的赢利模式也没有,但不可否认,那是互联网史上非常值得追忆的年华,也是每个新兴行业都会经历的青春期。托育的2019-2020年,也是类似的阶段,百舸争流,只要有“一招鲜”,就可以傲视群雄。譬如有人擅长招生,不管照护品质怎么样,至少先把孩子收到园里面了;有人擅长忽悠,不管内容是否成体系,啦啦啦招来一批加盟园,然后就成知名品牌,开始在行业里四处布道(shōugē)了;有些后知后觉中,最初看不懂托育,后来怕错过机遇,内心挣扎几番,最终自己说服了自己;更多的普通园长和投资人,都是稀里糊涂,被大势裹挟着下了场。这个阶段的托育行业,大家过后会很怀念,怀念那时的情怀,怀念那时的热情,当然也会自嘲或者后悔当时的冲动。这个阶段的一大特点是政策开始出台,政策总是出现在行业略微成点气候的时候,对行业进行约束和指引。2019-2020,从国家到地方,各种政策密集出台,有扶持的、有指引的、有约束的,有些会让从业者觉得不舒服,但从长期来讲,政策会让这个行业更加稳健。这个阶段还是行业协会和行业媒体的诞生期。过去一年新诞生了不少行业协会, 以及相关协会下面的托育专委会,《托幼瞭望》在2020年10月举办首届全国婴幼儿照护社会组织发展论坛的时候,全国各地有三十来家托育协会,现在可能五十家都不止了。除了协会,还有行业媒体,《托幼瞭望》就是2020年9月1日成立的,现在活跃的其它几家平台,《托育研究员》《托育圈》等,基本也都是2019-2020成立的。行业媒体受益于行业的快速成长,自己会先于行业品牌成为知名品牌,但未来也会随着行业品牌的崛起而没落或停滞。就像互联网行业,科技媒体曾经是行业的焦点,后来呢?早已被巨头们掩盖了光芒,风光不在。3、生死时速
——托育的战国时代
不管是在线上社群,还是线下见面交流,经常能听到一些托育行业的负面信息,把这些信息集中起来,足以让想要投资托育的后来者望而却步。2021年9月,我去南方几个地区做行业调研,发现一些所谓的头部品牌,也是惨淡经营,有人在关店,有人在裁员。调研过程中,大家都在抱怨业务难做,园所招不到生,品牌招不到商,往前看不到希望,往后看不到退路。这个阶段,像极了2000年底的互联网行业。当时,互联网行业也没有找到成熟的赢利模式,完全是一场烧钱游戏,而且烧钱的规模远非托育可比。烧光了投资款,又没有新钱进来,就只能破产倒闭,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因为公司倒闭而失去的。很多人对互联网失去了信心,认为互联网从根源上就不可能赚到钱,转而离开了互联网行业,错过了后面的大发展。托育,是时代给我们的机遇,然而想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人太多了,新兴市场变成红海市场,一夜之间就进入了战国时代。现在可能是最难的时刻,这个难熬的时刻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不管是自己的业绩,还是外部的坏消息,都会不断动摇我们的信心,让我们想要放弃。只会“一招鲜”的机构会很难。最初靠“一招鲜”收割了最容易收割的市场,后来就慢慢割不动了,因为后面碰到的都是硬韭菜,再返回到前面的市场,发现前面的韭菜也长硬了。最近有几个这样的品牌给我反馈,说第三季度的业务很难做,感觉像是突然的下滑。外部的原因自然有,疫情什么的都是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一招鲜”过时了,想换招的时候发现自己又不会别的招。实力派的机构也很难。因为那些“一招鲜”们在用更大的力气收割市场,不断降低底线,以命相拼,拼输了就去死,而你觉得你是实力派,还不愿意降低底线。这是对实力派最大的考验,觉得自己的实力不被市场认识,特别委屈,又特别无奈。更可气是一些投机性质的品牌,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看起来风光无限。他们明明没有什么“真正的”实力,却敢于打品牌、做广告,给自己套上天花乱坠的概念,把自己包装成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收割了一大批缺少认知的投资人。实力派遇到“一招鲜”和投机者,短期内很难有胜出机会,因为双方的底层逻辑大不相同。托育的战国时代,这几种力量交织在一起,使这个行业显得特别混乱,甚至令人绝望。2001年的互联网行业,也是万马齐喑,暗无天日,网易的股价跌到了1美元以下,很多人都很迷茫,觉得所谓的虚拟经济根本就不存在,就像今天很多人对托育的怀疑。互联网后来的发展证明,当初的黑暗时刻只是黎明前的一瞬,后面不仅有黎明,还有朝阳,还有如日中天。我们现在为托育迷茫时,想一想行业的发展规律,可能就会看得更清楚一些。4、大胆预测
——托育的未来会怎样?
谁会死?投机者会死,把自己打造成韭菜收割机,在托育市场割韭菜,这不符合基本的价值规律,早晚必死,而且死相会很难看,一地鸡毛。谁会死?没有核心优势者会死,只看到了机会,但没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只能眼看着机会溜走,临走时还吐了自己一脸口水。谁会死?不懂经营者会死,只知道做专业,不抬头看天,不懂管理、不懂财务,即使靠勤奋、靠运气赚点钱,早晚还会靠实力还回去。谁会胜出?长期主义者胜出,综合能力强者胜出,善于战略布局者胜出。谁会胜出?有优势资源或能力的跨界者会胜出,譬如有资金有资源善运营的地产商,懂孩子懂照护有经验的幼儿园,或者其它行业跨界而来但懂运营懂营销的创业者。谁不会胜出?以资本视角看托育的不会胜出,立此为证!对于托育这样的产业,资本只能是助力,绝对不会成为主角。再做个预测——其实在《托幼瞭望》的园长和投资人社群里面有交流过。相对幼儿园来说,单个托育园所的规模都不会太大,能做到百人已经大园了,而这样的规模放到幼儿园领域只算是个弟弟。单体规模小,就决定了托育园所的生均成本更高,上面有家庭消费能力所决定的收费天花板,中间的利润空间就很薄,甚至是负数——满园也不赚钱。这就决定了托育园所必须要精细化运营,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基于此,我们或许可以做出这样的预测:首先,托育不会像幼儿园那样存在很多单体园,未来会是连锁运营为主,只有连锁才能降低成本。注意连锁和加盟的区别,加盟只是连锁的一种形式。连锁的好处是规模经济,降低单店的运营成本,共享资源和提升能力等。当单体托育的利润空间不足以吸引投资人时,连锁运营,就成了唯一的方向。第二,为托育园所提供专项服务会有机会,例如配餐等。当园所规模小的时候,很多服务的采购成本就会低于自己亲自去做的成本,不止是配餐,甚至园所活动、内部培训等等,都可以交给专业的团队来做,更低的采购成本,更高的服务能力。第三,必须做好内容、做好品牌,靠口碑招生,才能降低招生成本,以免被大众点评和销售顾问在招生收入中再扒层皮。再小的个体都要有品牌,园所、园长、老师,不仅要有好的产品和服务,还要擅于让家长感知到我们有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产生好的口碑。小结
互联网公司中,我特别喜欢网易,这家曾经股价跌到1美元以下的互联网公司,基本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互联网大战,却能在历次行业变迁中存活下来,并且还在不断创新,保持在第一梯队。而我曾工作过的搜狐,当年风光无两,而今不断掉队,老态龙钟。更惨是那些昙花一现的明星公司,开心网、校内网之类,曾经冲得有多高,后来就掉得有多低。托育还在很早期的阶段,相对于早教、幼教、母婴这些早已洗牌结束的邻近行业来说,托育刚刚进入洗牌期,鹿死谁手未可知,大家还可以各逞英豪,纵情一搏。在任何行业,都要立足于向外提供价值,而不是收割。《托幼瞭望》的使命是“为托幼园长和投资人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托育品牌、托育机构也应该向各自的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围绕对方的需求,而不是围绕自己的回报需求。持续地提供价值,自然会有商业回报。
至于对托育行业未来政策变化的担忧,大可不必,你当下发展得越好,未来的应变能力才越强,还会有更大的腾挪空间。在行业好的时候,你要活得最好;在行业惨的时候,你要死得最晚,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作者:潘伟涛Peter(未来商学院导师、《托幼瞭望》总编,初代互联网产品经理,非著名营销咨询顾问)《托育微主编》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