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让基层公共文化“活”起来的改革实践

发布于 2021-10-11 21:43

上方""
我们吧!

近年来,平原县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围绕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公益+志愿”“共建+共享”“线上+线下”三条路径,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形成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原经验”。平原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做法入选全省20个改革典型案例,并上报中央改革办,是全市唯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委宣传部正式发文推广,是全市唯一。副省长李猛同志给予批示肯定,《农民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文物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对平原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典型做法整版宣传报道。




01

坚持“公益+志愿”,打造新时代的“乌兰牧骑”


坚持文化公益性质,组建全市首支文化中心管理员队伍,为发展文化事业注入源头活水。一是选得准。对全县文化志愿者人才进行摸底,明确“甘于奉献、志愿服务”的用人导向,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和乡、村申报的方式,在乡村文艺骨干、退休老干部、非遗传承人等群体中遴选了223名文化中心管理员,负责群众文化需求反馈“订购”及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维护、管理和使用。二是管得好。举办互动“单月会”,创建了沟通联结机制;搭建便捷“微平台”,优化了活动组织机制;创新评级“授星制”,建立了激励考核机制。三是用得活。按照“比赛+培训”模式提升队伍素质,先后组织开展了社区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活动,让文化中心管理员展示才艺有舞台、实现价值有平台,切实提升其归属感。实现了对上链接政府资源,对下服务群众需求,搭建了官民互动“连心桥”。四是留得住。建立了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小组制度,帮助协调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02

坚持“共建+共享”,建立“双向互动”的供需模式


坚持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健全完善文化服务机制,提高群众参与度和满意率。一是建立文化供给共建机制。与县邮政文化传媒、盛程吕剧团等50余家企业、社团组织建立文化创建共同体。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举办文艺展演、书画展览等活动800余场次,年均发放县级消费券100多万元。以文化场馆及设备“出资”,与盛堡啤酒小镇合作举办“迷笛音乐节”,吸引社会资本1000万元。二是建立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从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入手,建立“三个一”文化需求反馈渠道,即设立“一部热线电话”,24小时畅通接收群众需求与建议;建立“一张文化需求清单”,每月由各文化中心管理员梳理上报一张群众文化需求清单;成立“一支文化需求调研队”,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县范围内的调研活动。“三个一”的建立,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维度文化需求。目前,全县开展了一系列文化点单式服务,按需定制配送,年均开展2000余场次。三是建立文化供给评估机制。把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作为衡量供给效果的重要依据,在开展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等过程中发放“反馈意见卡”,满意度结果直接与演出团队等级评定及收入挂钩。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及各乡镇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满意度进行评估,满意度调查结果计入其年底考核。

03

坚持“线上+线下”,打造公共文化

服务升级版


(来源:平原县委改革办)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