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是怎样形成的?
发布于 2021-10-12 00:04
《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是怎样形成的?》
贺 铿
昨天在湖南工商大学做讲座。本来想讲经济形势,因为主要听众是新入学的学生,我临时改变主意,决定讲《理想与现实》,并着重讲理想问题。为了正确选择自己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结合自身体会讲了为什么要上大学和在大学应该怎样读好书。
但是,没想到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特别关心的是现实问题。例如恒大破产问题、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有同学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了,为什么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这是社会主义吗?马云、许家印们是新资本家吗?问题很尖锐,回答清楚很难。
但是,我认为这些都是深化改革中不能不回答的问题,是不应该回避的重要理论问题。
改革要深化,理论就必须有突破。否则,改革无法深化。
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建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制度,实现共同富裕。
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呢?似乎改革开放以来,这个问题一直缠绕着我们。邓小平为了不影响改革开放,一度主张“不争论”。但是,他在南巡讲话时,没有回避,他说:“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如果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角度理解,我认为这段讲话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旧制度、旧机制都要彻底破除;
第二层意思,要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就必须消灭剥削制度,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是,在现时代究竟什么是剥削?马克思提出“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剥削阶级的剥削收入源于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这个理论是否适合现时代?江泽民在论述“三个代表”时,明确指出:“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硏究和认识”。他接着指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我认为,上面的论述是指导我们研究当今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指导思想。可惜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至今还没有解决这个理论问题。还在马克思那个时代没有走出来。
因为这个理论问题没有解决,它就成为了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思想障碍,也是当前民营企业家的主要思想顾虑。高尚全说的两个“大逃亡”也与此有关系。进而,使得防止两极分化也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第三层意思,社会主义方向就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绝对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人民的富裕。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由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演绎的结论就是实现生产资料公司有制。但是,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 ,公有制非但效率低下,也实现不了共同富裕。非但英美等国家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已经失败的“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制度,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现在的国有殭尸企业也正在证明这一点。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回避了所有制问题。这就间接说明邓小平也认识到生产资料所有制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他一向主张,发展是硬道理。什么所有制能加快发展经济,就实现什么样的所有制。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所以我认为,“坚持两个不动摇”,最好是让两种所有制进行平等竞争和比较,优者胜,劣者汰。
同时,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建立严格的公平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取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听起来很合理,实际上很难操作。问题就出在“劳”和“生产要素”的量化上。例如,同级干部比较,金融系统的干部与行政系统的干部比较,工资相差数倍之多。国有企业的领导与职工工资比较,工资也相差数倍之多。当然,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也不应该搞平均主义。要承认差别,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必须像北欧一些国家那样,实现高所得税和遗产税。用税收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在理论上,应该承认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技术等)是自己的劳动创造的。凡属合法收入都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因此,我的结论是:当前出现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制度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剥削造成的。我认为,市场经济体制并不会必然形成剥削制度。
2021.10.9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