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2021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真题模拟题精选
发布于 2021-10-12 06:17
1. 公司是什么?( )
A. 企业法人
B. 合伙企业
C. 个人企业
D. 独资企业
【答案】A。解析:《公司法》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故本题答案选A。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的对象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消费者为生产需要购买,使用或接受服务时发生的法律关系
B. 各商家为经营需要而发生的购销关系
C.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发生的法律关系
D. 消费者为营利而进行的购销活动
【答案】C。解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故本题答案选C。
3 (单选题)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时,由各机关领导人共同签发公文的行为是( )。
A. 合签
B. 核签
C. 会签
D. 加签
【答案】C【解析】会签是指联合发文时,由各发文机关的领导共同签署文件。会签是撰拟公文的过程中,主办单位主动与有关单位协商并核签的一种办文程序,一般当公文的内容涉及本单位的多个部门或与其他单位有关时,需要进行会签。
故正确答案为C。
4. (单选题)通知的正文包括通知缘由、通知事项和( )三大部分。
A. 结尾
B. 执行要求
C. 实施时间
D. 处理方法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
A项错误,结尾属于行文结构,不适于内容范畴。
B项正确,通知用于下级机关知晓或执行某事,故正文通常要求有“执行”部分。
C项错误,实施时间包含在执行要求中。
D项错误,处理方法一般包含在执行要求中。
故正确答案为B。
5. (单选题)嫌疑人张某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在第三次讯问期间,张某主动交代了自己在一年前诈骗天津王先生的罪行。张某交代出诈骗案件的行为属于( )。
A. 自首
B. 坦白
C. 立功
D. 悔罪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主要考查《刑法》中对自首情节的认定。
A项:正确,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本题中,张某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在讯问过程中交代了公安机关未掌握的诈骗案件的犯罪行为,应当对张某的诈骗案件以自首论。
B项:错误,坦白是《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内容,即《刑法》第六十七条中增加的第三款,“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本案中,张某是在公安机关对盗窃案的讯问中,供述了其还犯有其他违法行为,并没有坦白其在盗窃案中的犯罪细节,不符合坦白情节。
C项:错误,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对立功情形的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本题中,张某主动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不属于立功情形。
D项:错误,悔罪是指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犯下的罪行表示后悔。本案中,张某并没有明确后悔的意思表示。
故正确答案为A。
6. (单选题)程序正当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这一原则要求的是:
A. 某派出所鉴于小刘斗殴时刚满15周岁,依法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B. 省人民政府在制定地方政府规章时,召开立法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
C. 县工商局工作人员马某在一次执法检查某超市时,因利害关系回避
D. 市公安局在处理一起治安处罚案件时,听取当事人李某的陈述申辩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行政法程序正当原则,是当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行政公开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公开,以实现公民的知情权。第二,公众参与原则。行政机关作出重要规定或者决定,应当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特别是作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利的决定,要听取他们的陈述和申辩。第三,回避原则。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A项错误,依法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体现的是行政法中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而不是程序正当原则。
B项正确,召开立法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体现了程序正当原则中的公众参与原则。
C项正确,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因利害关系回避体现了程序正当原则中的回避原则。
D项正确,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体现了程序正当原则中的公众参与原则。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7. (单选题)甲在开车时打了个大喷嚏,不小心使方向盘失去控制,于是车冲向了路边的电线杆,将电线杆撞倒,导致一家酒楼供电中断了3小时。则甲的行为( )。
A. 构成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
B. 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C. 属于意外事件
D. 构成交通肇事罪
【答案】C【解析】《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本题中,打喷嚏就属于不能预见的因素,因此甲的行为是意外事件。
故正确答案为C。
【重要提醒】相关资料,一次购买,后续更新,免费使用,不需要额外付费。
【1】公基题库(模块+答案+解析)售价:19.8元
【2】公基模拟试题(答案+解析)售价:19.8元
【3】最新时政(预测题+热点)售价:19.8元
【4】行测题库(模块+答案+解析)售价:19.8元
【5】行测模拟试题(答案+解析)售价:19.8元
【6】最新申论范文(热点)售价:19.8元
【7】公文写作题库(答案+解析)售价:19.8元
【8】综合应用主观题(答案+解析)售价:19.8元
【9】三支一扶、公安、社工题库分别售价:19.8元
【10】面试模拟题库(题目+解答)售价:19.8元
【优惠】VIP包括全部资料,仅需88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