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团标《轨道交通车载储能系统测试方法》

发布于 2021-10-12 11:51

标准编号

T/CITSA 08.1-2021

T/CITSA 08.2-2021

中文名称

《轨道交通车载储能系统测试方法 第1部分: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

《轨道交通车载储能系统测试方法 第2部分: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

英文名称

Test methods for onboard energy storage system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Part 1: Traction battery system

Test methods for onboard energy storage system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Part 2: Storage system with super capacitor

标准状态

实施

发布单位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起草单位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大连机车有限公司

一、编制背景

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等储能元件因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电压高、充放电效率高和无污染等显著应用优点,在电动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形成相关测试及应用标准。但是,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中却缺乏相关的成熟标准,相比于汽车领域,轨道交通装备具有电压高,功率大,维护周期长,运量大,人员疏散困难(桥梁、隧道等)等特点,对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等储能器件的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结合现行铁路运行标准和前期应用经验,吸收和借鉴电动汽车和铁路相关标准,开展符合铁路行业特点的锂电池、超级电容等测试标准适应性分析研究,制定相应标准,为新一代储能元件在铁路系统的推广应用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二、总体内容

标准主要测试对象为轨道车辆储能系统中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储能元件,包括单体、模组和系统不同层级。测试内容包括电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和寿命测试,明确了测试项点及各测试项点的测试条件、测试方法和结果要求。同时,为了深入评估分析储能元件在轨道交通工况应用下的适应性,锂离子动力电池测试标准中专门新增了工况验证性试验项目作为研究性试验,实现了该标准针对不同车型应用的定制化设计特点。填补了我国国内锂离子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在轨道交通应用方面的标准空白。

三、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检验方法

1

检验条件

本标准对环境条件、样品交付、环境适应、绝缘电阻、测试样品、SOC调整、测试电流及测试状态等检验条件做出详细要求。

2

测量仪器、仪表

本标准对测量精度和控制精度做出详细要求。

3

标准试验

本标准对测试对象外观、动力线和极性、外形尺寸及重量、锂离子电池充电、锂离子电池充电、无负载容量损失、储存中容量损失、防护等级、电磁兼容、绝缘电阻介电强度等进行试验。

4

安全试验

本标准规定所有安全试验均在充分保护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需进行机械冲击、耐振动、模拟碰撞、挤压、温度冲击、交变湿热、外部火烧、盐雾、高海拔、过温保护、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短路、热失控等进行试验。

5

工况验证试验

本标准规定工况验证试验为定制化设计试验(可选),需要由电池应用厂家根据整车技术条件规定用于试验测试的参数,并规定对应测试的性能需求指标。

四、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检验方法

1

试验条件

本标准对环境条件、测量条件、充放电电流、热量的处理方案等方面做出详细要求。

2

准确度要求

本标准对测量仪器、仪表和控制值/实际值等做出详细要求。

3

试验方法

本标准对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的机械试验、电试验、安全性试验、环境相关试验及其他试验做出明确规定。具体如下:

机械试验包含:外观、标识、外形尺寸及重量、振动及冲击和防护等级等;

电试验包含:内阻、静电容量、储存能量及密度、能量效率、电压(能量)保持能力和绝缘耐压等;

安全性试验包含:过温保护、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短路保护和热失控保护等;

环境相关试验包含:高温、低温、交替湿热和盐雾等;

其他试验包含:电磁兼容、噪声、温升散热和分断保护等

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分断保护的工况,进行分断保护功能验证。

五、内容详细解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