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那么快干吗,多活几年不好吗?

发布于 2021-10-12 11:59

随着社会上的躺平风一波又一波地刮起来,训练场上也出现了不少经典的躺平语录,当看到别人健步如飞的时候,耳边时不时会飘来一句,“傻X,跑那么快干嘛,多活几年不好吗?”。

那么跑得太快,或者说训练太猛,真的会影响寿命或者说影响身体健康吗?

社会上似乎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就是运动员寿命普遍偏短,并且说起来头头是道。

比如:“乌龟活动少、行动缓慢,每分钟心率不足10次,寿命却能达百年;陆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寿命只有20年;迅捷的老鼠,每分钟心率450次,寿命却只有2年;不管运动员跑得多快、蹿得多高、肌肉有多强壮,有几个是长寿的?生命都被运动提前透支光了。所以,别跑呢么快,及格就得了。”

我擦,乍一听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当然,既然要算心率,咱们就较真一点算。假设一个正常人平均每分钟心跳75次,那么一天的心跳数为108000次,如果能活76年,那么他一生心脏跳动的总数约为30亿次;

如果通过锻炼(每天有氧1小时,锻炼时的心率120次/分)后,全天余下的23小时心跳降到每分钟60次,那么他一天的心跳数是90000次,比前面那个人一天中就少跳18000次。如果仍按一辈子心跳总数30亿次计,这个锻炼的人心脏跳动就超过91年,可比前者多活15年。

当然这些计算都还是粗略的,让我们看看科学研究怎么说。

2015年发表的一项大型文献综述中,作者共分析了1980年到2014年间公开发表的、经过同行评议的54项研究,包括接近50万名精英运动员的死亡率和寿命资料。结果,几乎所有研究都显示,运动员的全因死亡风险明显低于一般人,(预期)寿命显著长于一般人群,平均延寿4年到8年。

Garatachea, N., et al., Elite athletes live longer tha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meta-analysis. Mayo Clin Proc, 2014. 89(9): p. 1195-200。这篇文章网上可以搜到,感兴趣的可以自己下来看看。

所有54项研究中,只有两项小型研究得出相反结论:一项是,于1908年至2006年间参加国际比赛的812名德国男女足球运动员;另一项是,1977年至1982年参加芬兰举重锦标赛的62名男子举重运动员。

其他的所有研究结论高度一致,运动员更长寿。

所有这些运动员代表了43个需要不同运动强度和身体接触水平的项目,与低心血管强度运动相比,心血管强度较高(比如骑自行车和赛艇)或中等心血管强度(比如体操和网球)运动的运动员的死亡率更低,也就是更长寿。

唯有来自具有高强度身体碰撞和高强度身体接触的运动,比如拳击,橄榄球和冰球等项目的运动员死亡风险有所增加,增加11%。

所以说跑的太快,训练太猛影响健康,少活几年,纯属是为自己的懒惰找的借口而已。当你觉得别人跑得太快的时候,别人可能还只是在热身而已,这可能就是燕雀无法理解鸿鹄为什么要飞那么高的样子吧。

▲军神抓举160KG热身

当然训练也要讲求一个方法,一个科学。比如训练前的热身,训练后的拉伸,合理的训练计划,正确的动作模式,训练后的营养补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健康、持久地训练所需要的。

当你真正地想去训练,想要变强,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这些知识,然后有了这些知识的武装,你的训练成绩又会进一步提高,不断地突破自我,自身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成功的感觉促使你继续学习,提高,达到不断地正向反馈的状态。

还是那句话,体能训练最大的受益者,永远都是你自己。


体能训练征稿启事:分享你的方法,知识和记录,稿费200元起。投稿

体能训练指南

体能训练指南
全面介绍个人军事体能训练,集体体能训练组织,个人训练计划与集体训练计划制定等专业知识和内容。
200篇原创内容

专注体能训练,倡导科学组训!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