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诸葛亮一生成败,谈谈黄裳元吉到底是个啥意思

发布于 2021-10-12 15:30

坤卦第五爻,爻辞: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文言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坤卦六五爻,是阴爻在阳位,五爻本来是阳爻位,结果坤卦的五爻放上了一个阴爻。

按照易学的基本原理,这一爻便是不当位,而不当位的爻通常都不会太吉利,可是坤卦的六五爻却是个例外,因为他的爻辞说:黄裳,元吉。

怎么不当位,还能元吉呢?这就要从黄裳两个字说起。

古代人穿衣服和我们现代人不一样,现在男人一般的打扮是上身穿衣服,下身穿裤子。

古代不是这样的,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是上衣下裳,衣服的款式大概这样:

穿起来大概是这个造型:

所以古代不论男女都是穿裙子的,黄裳其实就是黄色的裙子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坤为地,坤卦上来就告诉我们: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黄色正是土地的颜色,所以黄其实有土地的意思,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中国这片土地四周都是海,中间是土地,所以黄色也代表中央。

而六五爻正好是上卦的中间,黄色既代表了土地又代表了中间。

所以坤卦六五爻虽然不得位,但是得中。

而一个人如果处在了不适当的位置上,这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如果这个人可以秉承着中庸之道,张弛有度的工作生活,最后的结果就可以是元吉的。

这便是易学的智慧,很多人说,我怎么判断我是否处在一个不适当的位置上呢?

这其实很简单,我们从古代一个例子来讲:

刘备在夷陵之战之后就一病不起了,这其实很好理解,想当年刘关张三兄弟义结金兰,讲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此时关张已经都先后离世了,刘备又在三峡的东边被大魏吴王手下一个不知命的小角色陆逊大败。

新仇旧恨加上一生的本钱一朝输光,刘备走到白帝城已经是冢中枯骨了。

眼看着创业未半,自己就要中道崩卒了,放眼望去,整个蜀汉只有当年那个羽扇纶巾的少年能够托付。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安托孤,诸葛亮接下了蜀汉这个烂摊子。

成为了三国最后落下的那颗北斗星。

很多人都会想当然的认为,诸葛亮在蜀汉威信很高,群臣和刘禅都对孔明先生尊重有嘉。

其实这和历史与人性是相违背的,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当然希望诸葛亮成为这部作品的男主角,一出场就众星捧月,前呼后拥,算无遗策,一言九鼎。

《三国演义》可以这么写,但是历史老人不会这样写,理由很简单,现实中的人性要比文学作品更复杂,更残酷。

比如说,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就很微妙。

我们可以类比一下诸葛亮和刘禅与曹操和汉献帝的关系。

诸葛亮是丞相,曹操也是丞相。

诸葛亮开府,曹操也开府。

诸葛亮封为一周牧,曹操是冀州牧。

益州是蜀汉最富裕的一块地儿,冀州是曹魏最富庶的一块地儿。

两个人都在朝中一言九鼎,都是大权独揽,都是乾纲独断。

如果不看最后的结局,只看当时的配置,刘禅会不会感觉诸葛亮就是蜀汉的曹操。

冷静的看,即使刘禅这样感觉,也无可厚非,因为诸葛亮和曹操在配置上简直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区别,而蜀汉和曹魏都是新创立的政权,大家一起在东汉末年的乱世创业成功,对对方的底子都了解的门清。

刘禅再弱智,也会有近臣给他播报三国早间新闻的。

他不可能对诸葛亮没有想法。

可是仔细翻读历史又会发现,汉献帝对曹操和刘禅对诸葛亮又完全不同。

曹操在外面打仗,汉献帝很少去送曹操,更不要说哭着送了,非但不会哭着送,还会趁着曹操在外打仗的时候,抓紧密谋造曹操的反。

曹操的带兵日常就是前方正和刘备或者孙权撕着呢,后方就又是衣带诏,又是邺城叛乱。

让曹操不得不忌惮献帝这个名存实亡的大汉天子。所以仔细的读过三国这段历史后,我们会发现,虽然三国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对我们中国文化尤其是市民文化影响颇深,但是其实很多三国人物都被我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脸谱化了,比如汉献帝在我们印象当中就是一个窝窝囊囊的末代皇帝,对曹操篡汉的动作毫无还手之力,这其实是和史实完全不符的,汉献帝并不是个任人揉搓的角色,之所以最后还是禅让了,究其根本还是魏武帝更狠更绝。

曹魏的天下确实是人家曹操一刀一枪打下来的。

而诸葛亮带兵出去打仗,自从离开成都驻守汉中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一直在外面征战,直到秋风星落五丈原。

阿斗每每送行之时,都是痛哭流涕,有人说这是阿斗假装的,我不能信,很多人把阿斗给演绎成一个腹黑李逵了。

可是通读这段历史以及水浒之后,我们会发现,阿斗和李逵并不是啥腹黑的装傻充愣,他们俩是真的一对棒槌,是真的缺心眼。

而能让一个缺心眼的人面对一个自己还要提防的人的离开,还能每每痛哭流涕,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诸葛亮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刘禅的感觉,和曹操对待汉献帝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对待刘禅的呢?其实就是两个词,尊重+忠诚。

虽然诸葛亮大权在握,虽然诸葛亮事实上已经把刘禅给架空了,但是那实在是没办法,刘大爷交给诸葛小年轻的这个摊子太烂了,刘禅这种猪头富二代根本就支棱不起来。

诸葛亮全力以赴的挑起重担,最后也不过落得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下场。

换成刘禅在魏吴还在上升期时主事,蜀汉的结局不可想象。

没办法,形式比人强,诸葛亮只能选择干。

但是工作是要干的,并不代表不讲究工作方法。

诸葛亮对刘禅这个晚辈,虽然也会教育他“亲贤臣,远小人”,但是是以一种长辈叔叔的语气和口吻进行提点的,整篇《出师表》时隔千年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一个老总理对国家未来帝王的殷切期盼。

诸葛亮用行动和语言给刘禅传达了这么一种感觉:我诸葛家的卧龙感激你爸爸一辈子,虽然你是个废物,但是看在你爸爸的面子上,我就算是累死了,也得报答你爸爸的知遇之恩。别说你只是笨一点,你就真的是个蠢猪,我也会把你这头猪给供起来当主子侍奉,不是冲你,而是冲你爸爸,你爸爸这辈子拿下老爷们的能力太强了。

所以诸葛亮的文章中从来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绝对不会出现曹操的诗文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不臣之词。

诸葛亮就是按照易学的指导,当自己走到了尊贵的坤卦六五爻时,他没有功高震主,恃宠而骄,进而萌生取而代之的野心。

他所做的就是坤卦六五爻文言中所讲: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君子处在六五爻的地位上,应当按照爻辞的提示保持自己中庸的本色,通达事理,立身处世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内心舒畅则会使四肢的血脉畅通,怀着舒畅的心情从事功业,就会达到极其美好的效果。

什么是中庸本色?简单来说就是认识你自己,凡事皆有度。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忠臣,即使他已经参透了运数,知道汉家气数已尽,可是他还是要逆天而行,不为别的,就为了报道三顾之恩,如何报答?只能一诺竭忠悃。

既然改变不了天命,那我诸葛亮就殉了你刘家大汉的政权吧。

知道天命不可违,这便是诸葛亮认识自己,他知道六出祁山,越往后越难,他全都明白。但是他还是要做,这是对自己忠诚最好的诠释。

知道蜀汉底子薄,每次出祁山都本着“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孙子兵法》原则带兵。

打打看,你严防死守,没有机会我就撤,你万一打了一个盹,我能拿下一个城池算一个城池,日拱一卒,量力而行,张弛有度。

最后我的寿命不够,这是老天爷的安排,非人力能够改变,改变不了就接受,这辈子已经活的很精彩了,虽然不是最后清盘的那个,但是一辈子忠于自己,忠于理想,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一个失败者不妨碍他的事迹被后人传唱千年: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蛰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抒怀襟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当代社会越来越内卷,所谓内卷就是你必须付出本来不必要付出的努力才能获得本来可以正常获得的权利。

比如电影院里大家都坐着看电影,其实不影响观影体验。但是第一排的观众站起来了,后面的观众为了看到电影不得不一起站起来,否则后面的观众就看不到屏幕了。

这就是内卷。

可是后山在整个十一假期期间思考了很多,比如说写文章这件事儿,这件事儿纯粹是个人爱好,写作的目的也是为了娱乐后山自己。

用文字记述所思所想,总结提炼自己的思想,变实践边修正,通过这样的方法得以让自己变成更完善的人。

节前一周没有动笔,节后第一周开始动笔,动笔与不动笔其实都是一种选择,会有粉丝留言说“停更了吗”,还会有人留言说“更了半年就坚持不下去了”。

其实后山写文章,不是为了粉丝也不是为了那些无聊的人,只是为了自己,既然是为了自己,那么就应该游刃有余的去完成。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初心。

可是做着做着,这个初心就丢失了。

比如最开始一个女孩儿喜欢一个男孩儿,是喜欢他潇洒浪漫,无拘无束,敢为他人不敢为,敢想他人不敢想,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

可是在一起久了,这个女孩儿又发现这个男孩儿思想太过天马行空,不肯脚踏实地的去做一份稳定的工作,不能给她一个有安全感的未来。

最后女孩儿离开了男孩儿,还怪男孩儿没有责任心,不值得托付终身。

她完全忘记了,男孩儿最开始吸引她的点就是极致的浪漫。

反过来讲,一个女孩儿看到一个男孩儿特别的上进,努力的生活和工作,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建设自己美好未来上面。

女孩儿被男孩儿的这种奋斗精神所吸引,然后选择和男孩儿一起奋斗。

可是奋斗了几年,女孩儿发现男孩儿奋斗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她,他对于工作的热情远远高于陪她吃饭。

女孩儿觉得男孩儿太过执着,没有烟火气,是一个没有生活只有工作的人。

她觉得他不能给她想要的未来,最后选择了分手。

她完全忘记了,当初男孩儿最吸引她的就是他那种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奋斗精神。

这只是生活中很简单的两件事儿,可是道理都是相通的:认识你自己和凡事皆有度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很多人之所以会生活的不幸福,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东西也许并不是他们想要的额东西,别人有了他们也想有,别人想要的他们也想要。

很多人向往田园生活,却不能忍受田园之中的蚊虫叮咬。

很多人向往北上广深的高收入,却不能忍受996连轴转的高压节奏。

很多人都想要找到一个毫无保留爱自己的另一半,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掏心掏肺的爱过哪怕一次。

很多人都想要一份体面的工作,却发现自己看着解析都无法解出高考数学最后一道大题。

很多人向往的生活只存在于他们的幻想之中,可悲的是有些人知道,有些人压根就不知道。

现实的残酷之处在于:你努力了不一定有回报,而你不努力则一定没有回报。

黄裳元吉,中庸之道,认识你自己,凡事皆有度,所有的道理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真正体会这些短句的力量,否则就是知道做不到等于不地道。

请不要再说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还过不好这一生这样的蠢话了,因为很多人压根就并不知道很多道理,他们痛苦的并不是他们没有选择,而是他们每次的选择都选错。

国庆期间和多年未见的友人小聚,畅游三星堆,感受六千年前的古蜀文明,温馨而又震撼。

普通人如你我,一生不过数十寒暑百年者稀,能把酒言欢者二三人足矣。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