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含章先生到底是不是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创办人
发布于 2021-10-12 15:47
近年来,无锡轻工业学院时期部分老校友出于对无锡轻工业学院校名的珍视和对青山湾求学时光的怀念,始终对学校复更名江南大学耿耿于怀。不仅对2001年三校合并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学院冠以“民办”、“三本”、“大专”、“职校”,也对无锡轻工业学院重要源头之一的私立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多所指摘。部分读者在文章下留言表示私立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只占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的一部分,当时参与合并的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这些国立大学的师生对私立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的师生非常轻视。他们声称,如果私立江南大学也是现江南大学的组成部分,如果校史溯源是三江师范学堂和私立江南大学双源的话,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呢,是不是也要写进校史里?
秦含章出席食品学科创办五十周年纪念会
部分自媒体更是撰文否定秦含章先生是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创办人,以达到从根本上否定秦含章先生创立私立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以及与该系一脉相承的现江南大学的历史功绩。
部分自媒体账号的文章
一、什么是无锡轻工业学院
什么是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是江南大学的重要历史发展时期,其最早的学科源头是1947年创办的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1952年食品工业系西迁南京更名为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1958年又回到无锡,院名为无锡轻工业学院;2001年,与江南学院和无锡教育学院合并,恢复江南大学校名。
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留影
如果将这一历程比作人的一生,比作江南大学的一生,那么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是江南大学的萌牙、奠基,属于幼儿阶段,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是少年阶段,无锡轻工业学院(大学)是江南大学的青年阶段;2001年合并组建恢复校名后的江南大学,正是江南大学的壮年阶段。壮年是在幼儿、少年、青年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幼儿、少年时期坚实的基础,可能就没有壮年时期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能因为幼儿时期多受父母照料,青壮年时期自主成长,父母哺育的略少,或者只有方向上的指导,只有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就不承认父母养育之恩。更不能说,孩子时期的你是父母的孩子,青壮年时期的你就没有父母、或者认其他人为父母。
这是数典忘祖!
无锡轻院院徽
二、驳“无锡轻院的创办是集体的智慧”
科技贡献和成果可以说都是集体的,掌握科技的学校的创建也一样。当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的时候,否定屠呦呦贡献的论调之一就是“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的智慧”,和部分自媒体的论调如出一辙。打脸的是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后来仍然把诺贝尔奖颁给了屠呦呦,而没去考虑什么“集体的智慧、国家的战略”。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同时又承认和肯定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两者是辩证的统一,不是对立的,更不应该用一方去否定另外一方。历史唯物主义同样认为,历史是集体创造的;同时又认为,集体对历史的认识往往是分散的、粗糙的、不系统的,需要杰出人物去整理、加工、深化,杰出、英雄人物则担当这一重任。
无锡轻院老校园
同样,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独立建校是集体的决定,这个是大的方向,但同样又是粗糙的、模糊的,全国轻工院校的创办需要轻工业部教育委员会,代表人物就是主持工作的秦含章先生去领导、去规划、去指引,需要像王昶、朱宝镛先生这样的代表去细化、去组织、去实施。这些老先生是在集体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天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他们站得高、看得远,善于集中集体的智慧、调动集体的积极性,因而在推动全国轻工院校的创办、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回迁中起到关键作用。如果把将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创办群体比作群雁,王、朱、秦等诸位先生则是头雁。头雁一定是来自群雁,而且头雁离开群雁,也就成了孤雁,其作用也就无从发挥;相反雁无头不飞,因而群雁也必然需要头雁。
这就是无锡轻工业学院创办中秦含章先生所发挥的作用。
三、“秦含章是无锡轻工业学院创办人”的提法并非自封
“秦含章创建无锡轻工业学院”的提法并不是秦含章本人,也不是其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提出和撰写的。《秦含章与江南大学的情结》由江南大学教授汪春劼撰写,《被称为“酒界泰斗”的江南大学校友秦含章迎来109岁寿诞,这位跨世纪的老人与江南大学有怎样的故事?》、《生于无锡胡埭、酒界泰斗、原无锡轻工业学院创始人秦含章仙逝》等稿件由江南大学内部人士撰写并得到了江南大学领导的首肯。中国有句古话:死者为大。还有句话叫:盖棺定论。秦含章刚去世不久就来清算他的某些历史功绩也不知是否合适。这颇有点当年钱伟长刚去世不久方舟子就来清算钱伟长历史功绩的味道。
无锡轻院老物件
部分自媒体账号哄抬和鼓吹说南京工学院王昶教授其实是无锡轻工业学院的规划师、设计师;在其他的文章中又说无锡轻工业学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无锡轻工业学院根本不存在创办人,秦含章和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创建根本没有关系,质疑秦含章对后来无锡轻工业学院回迁无锡的奠基性贡献,这就属于在无锡轻工业学院创办人的认定方面搞双重标准。王昶教授事实上并没有直接参与1958年成立的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创建,只是在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创建之前担任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系主任、筹建南京食品工业学院小组成员之一,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创建如果是集体集体的智慧、是国家的战略,那也根本不存在什么王昶教授是无锡轻工业学院的规划师设计师问题。
如果有“无锡轻工业学院的规划师设计师”的设定,“秦含章是无锡轻工业学院创办人”的说法更有史实基础。
部分自媒体账号的文章
四、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建立并不是从0到1,从无到有
如果从无锡轻院回迁无锡建院算作江南大学的建校,江南大学的历史将不完整,也不能勾勒出中国食品工业高等教育发展演进的完整路线。中央大学和江南大学对发酵方向的教学研究是中国食品工业高等教育的萌芽和雏形,是无锡轻工业学院最早的基础,而真正成系统的开展食品工业高等教育则是从朱宝镛先生在无锡江南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食品工业系开始的。
秦含章先生
就像官史中清朝并不开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建国,也不开始于清太宗皇太极改后“金”国号为“清”,而是肇始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多尔衮协助下入关和定鼎中原。中央大学对发酵方向的初探正如清太祖称帝,这个时期的代表是魏喦寿教授,他于1930年至1937年担任国立中央大学(现在的南京大学)农业化学系教授,并兼任农业化学系系主任。担任中央大学教授期间,开始致力于用近代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工艺。1937年至1945年任中国国家资源委员会酒精工业总工程师;1945年以后赴台接管台湾大学,后留台直至逝世。
朱宝镛先生
江南大学的现代农产品制造高等教育则开始于1947年江南大学创建之初,等同于清太宗皇太极改“后金”国号为“清”。江南大学率先在全国挂出了农产品制造系的招牌,这个招牌、系名和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更接近于后来的食品工业系,是食品工业系的雏形,当时隶属于江南大学农学院。农学院的院长是后来南京农业大学的创校校长金善宝院士,农产制造系的主任就是秦含章先生。秦先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植物学院博士班进修微生物学,并在德国柏林大学发酵学院专修啤酒工业。作为中国食品学科技术和酿造技术的拓荒者,他在任教期间编写了一套农产制造系的全部课程设置。
江南大学农产制造系正是无锡轻工业学院从0到1间的“小数”,从无到有间的“过程”。
五、到底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食品工业系
1949年秦含章先生奉调入京,朱宝镛先生继任农产制造系主任。他引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食品工程系和苏联食品工业学院的教学计划,并赴京向高教部、食品工业部汇报,于1950年7月将农产品制造系改为食品工业系,并于下半年以该系名正式招生——新中国第一个食品工业系就此诞生。同年9月南京大学校务会议决定将农学院的农业化学系设为土壤系及食品工业系。10月,江南大学分呈华东教育部、中央食品工业部,为本校农产品制造系拟改称为食品工业系,请转呈中央教育部核准。12月,私立江南大学经朱宝镛教授建议、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农产品制造系改名为食品工业系。
以上是新中国食品工业高等教育肇始的真实、准确、完整的史实,也是对江南大学学科源头精准的描绘。
沈学源先生
部分自媒体以1950年9月份南京大学校内决策分设食品工业系,而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直至12月才正式获中央教育部批准为由,否定江南大学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食品工业系的诞生地。完全罔顾原无锡轻工业学院党委书记臧晨光编写的《朱宝镛与发酵教育事业》一书中采自朱宝镛先生的回忆:“上半年向上海益民食品厂厂长朱雄教授请教,向中央食品工业部、教育部汇报,最终在1950年暑假前由顾惟精副校长通知,江大食品工业系正式挂牌”;也不采信比秦含章、朱宝镛先生年纪更大、更权威的陈騊声先生所写序言“朱教授在无锡江南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食品工业系“;更选择性忽略无锡轻工业学院党委书记钱慈明先生在《朱宝镛与食品工业系》一文中提到的中央食品工业部部长杨立三亲自接见朱先生时说:“苏联有食品工业学院,中国还没有。江南大学创办食品工业系,在中国是首创,要把它办好”的嘱托。
部分自媒体只是将1950年9月22日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分设为土壤系及食品工业系奉为圭臬,却不探寻南京大学食品工业系是否提请核准以及核准日期是什么时候。相反目前比较权威的《南京大学史》中却将1952年参与合并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的系名称之为农业化学系,也有称之为农业工程系的,部分称之食品工业系。
以下比较坚实的证据请读者自行分析:
1950年8月10日,上海当时的四大报纸——《解放日报》《新闻日报》《大公报》《文汇报》刊登了南京大学《华东、华北区公立高等学校统一招生笔试录取名单》,录取系名仍为农业化学系。同年8月18日,江南大学50级新生录取名单同时在后湾山校本部公告栏和上海《大公报》公布,录取系名为食品工业系。
部分自媒体的文章
六、江南大学食品发酵学科的基础来源于私立江南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断断续续存在过发酵大师在国立中央大学从事发酵的教学和科研情况;1930年-1937年魏喦寿在中央大学进行过发酵的教学和研究;1941年-1947年秦含章(1947年以后秦师将工作的重心已经放到创建私立江大农产品制造系上,虽然还在中央大学任职,但有文献显示秦师想辞掉中大职位专职于江大而不得,直至1949年去北京)在国立中央大学从事发酵相关的教学和研究,1949年以后中央大学已经没有发酵大师从事发酵的教学和研究了;此外发酵大师朱宝镛1937年在重庆中央大学教学过,可能教授过发酵的相关知识;发酵大师金培松1933年在中央工业实验所酿造试验室,可能教授过中央大学学生发酵的相关知识;发酵大师陈騊声1930年—1934年在中央工业实验所酿造试验室,也可能教授过中央大学学生发酵的相关知识。
秦老与江大师生在一起
注意这里朱宝镛、魏喦寿、秦含章、金培松、陈騊声在中央大学从事发酵的教学和研究都是独立的,不存在发酵学科研究的相互继承。中央大学的1937年-1941年、1949年-1952年是中央大学发酵教学和科研的空档期,或者说所谓的“食品发酵学术方向”教学和科研空档期。
其中发酵大师秦含章、陈騊声、朱宝镛把在中央大学对发酵研究成果和经验在1947年以后带到了私立江南大学,如果说中央大学发酵(或曰发酵学术方向)学科有继承,私立江南大学才是中央大学那段时间发酵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学科继承人。在中央大学主要的两段发酵教学和科研情况中,其中第二段发酵教学和科研情况主要是秦含章先生主持的。
这也是秦老对后来无锡轻工(今江南大学)奠基性贡献的证据之一。
七、秦含章先生对江南大学的情怀是源于中央大学吗
秦含章虽只在私立江南大学任教短短一学期,但他对家乡这所大学却关怀备至,情深似海。2017年丹桂飘香之季,私立江南大学迎来建校七十周年,109岁高龄的秦含章来到江南大学,向学校赠送了珍贵的礼物———荣毅仁先生亲授给他的聘书。在之前的1997年五十周年、2007年六十周年校庆时,秦含章先生均题字、题诗、撰写纪念文章,而对1958年为建校年份的校庆却鲜有秦老亲自参与的公开报道。
秦老在江南大学的聘书
而仅有的一篇《秦含章酒业向江南大学建校六十周年捐赠秦含章酒》的报道中开篇即提及:”江南大学是秦含章老人工作过的大学,秦老在四十年代曾参与原私立江南大学的筹建并执教当时的农化系,与江南大学有着特别深厚的情感。因此,在江南大学六十周年校庆之际,秦老特意嘱咐公司董事长李登科先生,一定要为江南大学建校六十周年献上一份礼物“。作为江南大学最年长的校友,秦含章与江南大学(包括私立江南大学、无锡轻工业学院、江南学院和新江南大学)有着绵长的联系,有着非同一般的情结。
秦老和江南大学的联系是曾任私立江大农产品系主任,后人非要不尊重秦老本人意愿,每每介绍秦老只有中央大学的教授身份,结果每次江大庆典请秦老,好像秦老就成了唯一代表中央大学来江大参加庆典的教授;朱老于1937年只在重庆中央大学教过一年的书,就成了中央大学的朱宝镛教授如何如何,这是否符合秦老和朱老本人的意愿?
八、校史研究的出发点是爱校,而不是制造分裂和对立
我们的反驳应该有利、有理、有节。有助于厘清事实,看清真相,而不是发泄感情,意气用事。这样不仅伤害校友感情,也伤害校际感情。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南京大学在油脂、茶叶、罐藏、烟草等食品加工领域的卓越成就,更无法否定南京大学是当时中国高校实力最强的事实。部分无锡轻工业学院老校友以“1952年院系调整时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调整进入南京工学院的师生看不起私立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的师生,认为他们成绩差、水平低,上不了台面(发送该消息的校友未提供相关证据,无从查证该言论是否属实)”为理由从根本上否定私立江南大学是现江南大学的主要源头,这其实十分可笑。好像现在的南大、浙大的师生就没有几个低素质的瞧不上江南大学,现在的南大、浙大仍然有人瞧不上江南大学,但这并不是我们瞧不起自己祖宗的理由。
秦老部分著作
原江南大学食品工业主任、南京工学院发酵教研室首任主任朱宝镛先生,沈学源先生两位正教授也是从私立江南大学调整进入南工的,我不清楚南大、浙大师生到底如何瞧不上“成绩差、水平低”的原江大师生的,不知道朱宝镛、沈学源先生是否也位列被“瞧不上”之属,还是这个时候又被贴以原“中央大学”、原“同济大学”教授的标签而被奉为上师。
更有人借秦老年长可能对某些事情记忆不深或口误攻击秦老,并嚣张地表示:“秦的学术水平并不突出,只不过活得长,和他同时代的年逼人物都死完了,由着他胡说。他在做农产制造系主任的时候,面粉专修科还没有创办,他居然说自己是面粉专修科的主任”、“你们江南学院的这么看得起秦,干脆改荣氏江南大学为秦氏江南大学好了”等等,不一而足。
九、结语
十、特别提示
本文意非制造新的对立和分裂,而在于团结和尊重,请大家谨慎阅读、正确理解,并善意发表观点。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2/4_16340342735336.png)
往期文章
励学敦品,自强不息——2020年首个工作日/学习日重温江南大学老校长章渊若先生训词
以国内知名高校恢复校名为例论江南大学校名的重要意义
江南大学一脉相承的两根线
江南大学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江南大学校徽新解
基于荣德生教育思想的江南大学校训解读
揭秘江南大学“江南第一学府”匾额的由来
我是一名江南大学学士,讲讲我们民国私立江南大学
执教江南大学的片段回忆
秦含章祖师回忆:江南大学重要源头之一原南京大学增设食品工业系的历史
秦含章祖师回忆:江南大学重要源头之一原私立复旦大学农化系历史
江南大学校史探究
财迷学官扭曲了江南大学校史
以《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的课题论证》驳江南大学现行校史
何以黑江大
校歌里如是唱道:
三江初肇始,兴教图国强;
江南开学府,轻工著华章。
所谓三江,正是指中国自主高等教育摇篮
——三江师范学堂
所谓江南,正是指中国食品发酵学科源头
——私立江南大学
私立江南大学孕育了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食品工业系
并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怀抱中
茁壮成长五年
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无锡轻工业学院
巨木参天,俯就其根
长江万里,深怀其源
江南,最终恢复其本原——江南大学
一声“江南”,
凝结的,是一代代师生的梦想与执着,
辉映的,是一位位先贤泰斗熠熠生耀的名字,
呼唤出的,是一批又一批行业中坚与栋梁之材。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2/4_16340267228506002.png)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2/4_16340249653716002.png)
新江南大学校训:笃学尚行 止于至善
老江南大学精神:励学敦品 自强不息
励学敦品,止于至善——关于呼吁恢复江南大学老校训的倡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