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人怎样持戒?重点需要哪些戒?
发布于 2021-10-12 16:39
(开示未完,将陆续播出)
居士问题:我们在家人怎样持戒?重点需要哪些戒?
妙祥法师:我简单地讲一下。在家人首先是三皈依,没有三皈依一切不能成就的,三皈依一直通到你成佛为止。表面看我们学佛第一个是三皈依,你不知三皈依的重要,不管你是五戒也好,十戒也好,比丘戒也好,比丘尼戒也好,菩萨戒也好,都离不开三皈依。没有三皈依,一切戒都不能成就的,三皈依是我们最主要的持戒的开始。
首先我们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比如说我们现在有的人一面信佛,皈依以后,又信仙,他认为信仙也是一种慈悲,仙和菩萨是一样的。实际上你不知道,你刚受的三皈依戒体已经失去了,自动就失去了,这是很可怕的。只有在三皈依戒体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持戒才能真正地成就。
所以说三皈依,包括我们喝一杯水,都要供佛、供法、供僧的,这个水就成了波罗蜜。如果你这杯水不能去供佛、供法、供僧,你这个水,实际上作为我们佛教徒来讲,就是有毒的,不干净的,不清净的。所以这是个秘密。
过去佛在世的时候,有个外道供佛的时候,他就用了一些毒药,去害佛和这些罗汉。佛一看,知道外道的阴谋,并不是不吃。而是告诉大家,念“三跋罗伽多”。一念“三跋罗伽多”,整个这个饭就变成清凉甘露。不但不能毒,反而得益处。
(编者注:《十诵律》云,佛在世时,有一外道名尸利仇多,怀疑佛没有一切智。在食物里面放毒药。舍内作大火坑,令无烟焰,上面以沙覆盖好。敷不织床。然后去请佛来应供。佛以慧眼观察,见其已具得度因缘,乃默然受请。
佛领诸比丘进入尸利仇多家中,大火坑中化生莲花,佛及弟子皆行花上。不织床变成完好无缺的床坐。尸利仇多大受感化,告诉此食有毒不能食用。佛言:但供无妨,我们食用不会中毒。在食用前佛令诸比丘齐唱云:“三跋罗伽多”。毒食皆变为上妙美味。佛又宣告:从今以后,未唱咒愿,不得先食。此即称之为僧跋。
明见月律师《毗尼日用切要》云:“僧跋者,僧即受食之僧众,跋即所唱之秘咒也。三跋罗伽多,此云等供,谓众僧食皆平等故。又云善至,谓供具善成,食时复至故。今此方唱五观,令众一心受食,而为僧跋者,一则无有外道毒害故,二则令人惭愧受食故。是以虽非正制,东夏通行。”)
所以说我们要三皈依。包括吃饭、睡觉、穿衣、喝水,甚至洗手都要三皈依,包括你干活、做饭、烧柴火,一切都要三皈依,没有一样不三皈依的。那你就做什么事情都顺利,都能成就,都能够转危为安,而且把毒药变成甘露,这个大家应该知道。如果一个佛教徒不能做到三皈依,你这佛教徒的资格还不完整。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三皈依,这个很重要。
三皈依首先就不皈依外道天魔和一切外道的典籍,都不能皈依。这个三皈依很重要。过去有一个大德在深山里,修行得很好。有一天,他回到山洞的时候,发现这个山洞放着光芒,非常亮。桌子上面摆了一部金光闪闪的书。他进了屋对这本书连瞅也没有瞅,而是奔向他原先所看的书,又继续读他的书去了。
这时虚空就有人说话,说这本书是送给你的,它是一本天上来的书,非常宝贵,它讲了很多治病的秘方。如果你有这本书就可以成为世间的名医,富贵啊,名利啊全从它出,这是天书啊!这位大德面对着这种诱惑,一点也没有动心,还继续看他的书,连理都没有理。最后这个虚空的声音赞叹:“啊!这是真正的佛子!只有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才会这样。”所以说我们得到了佛法的利益,三皈依我们千万不能失去,一定要当作生命一样来爱护,这是持戒的第一个条件。
在这个条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持五戒。五戒就是杀、盗、淫、妄、酒。杀,就是说一切有情众生皆不可杀,包括人不能杀,众生不能杀,包括大连的“海虹”也不能杀,一切众生都不能杀。不管它是怎么被我们需要,甚至用了它可以保证我们的生命,我们也不能杀,一定要戒杀。
包括杀生的因缘不能做,像这种杀生的工作等等,都不能做。杀生的因缘,包括我们的事业,杀生的业力,和这的缘分,包括赞叹杀生的这些事项,鼓励杀生呀,这都不能做。杀因、杀业、杀法、杀缘,这都不能做,一切都不能做。
不光这个杀生不能做,包括假杀也不能做。什么叫假杀?就是比如我们现在有一种吃的素食,素食里有什么“肉肠”啊,就是素食肠、素食鸡、素食鸭子等等,都不能吃的。这是你的杀心未断,所以也不能用。包括含动物成分的药也不能吃,这个是很可怕的。只要是和它有这个缘,杀缘,你都会受其果报。所以说在家持这个不杀戒,是很好的,很殊胜的。坚决不杀,宁死不杀。
为什么宁死不杀?如果我今天得病了,吃这个中药,中药有一种以众生的肉合成的药。我吃了以后病就能好,这叫吃药破戒,我也不去吃。我宁可采取别的方法来治疗,哪怕它慢,慢就慢。慢一年,我遭一年罪,就能少杀一个众生或者无量众生。今天给我这个机会太好了,我一定在这里偿还其债。为什么有病?就是过去杀生所得来的病,吃肉得来的病,我不能再继续造业了。这么去做你才能守住这个不杀戒。包括起心动念都要控制,如果起心动念了怎么办?要忏悔的。
摘录于:溯源佛教网《二〇〇四年十一月为大连居士开示》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