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杰丨解读张献忠(二)

发布于 2021-10-12 19:44

考察张献忠的性格,我们应该注意到以下事实:在投奔起义军前,张献忠的生活一直是失败的。他的学生时代显然不成功,大字没记住几个,因为爱打架,没少挨老师的板子。进入官府,成为捕快,这对社会底层出身的他,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好机会,然而他没能把握住,屡屡违犯纪律,最终被革职。走投无路投了军,在军营中他又不遵守军纪,犯下了死罪。因为军官陈洪范为其说情,方免一死,挨了一百军棍,被关入狱中。出狱后,穷无所归,正值各地起义军蜂起,遂投入起义军中。

结合他后来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判断,张献忠有着一定的反社会型人格倾向。他不甘心居于人下,有着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愿望。但他又容易冲动与暴怒,情绪极不稳定,不善自我克制,叛逆心理很强,尤其不善于跟上级相处。这一切导致他在正常社会中屡受挫折。如果大明天下继续太平,也许他一生会在监狱中而不是在马背上度过。

由军人而变为“流贼”,张献忠发现,他做了一个正确无比的选择。在官军里虽然也有前途,但是毕竟有着森严的等级秩序,有着林林总总的规矩,更主要的,有着种种让人郁闷的腐败、倾轧、不公。而在起义军中,机会似乎更为均等,也更能让人快意恩仇。勇气和智慧就是全部的资本,上马杀人,下马饮酒,天不收,地不管,何等潇洒快活!天昏地暗之中,谁知道明天自己还能不能活着。为什么不趁着心雄气壮之时,痛痛快快地做一回乱世枭雄,也不枉来人世一回!

投奔义军之初,他和李自成一样,不过是一个小小伍长。凭着智力、勇气和天生的领袖气质,他和李自成差不多同时在起义军中出人头地,成为独领一军的首领。

在诸义军领袖中,因为性情投合,张献忠最喜招徕亡命之徒。和张献忠一样,张军的主要成分是“叛卒、逃卒、驿卒、饥民、响马、难民”,从职业军人转变而来的人尤多。

多年征战,张献忠的部下都成了老兵痞、“勇敢分子”。这使他的军队战斗力高于其他的乌合之众。一位明朝军官,曾说张的部队对于作战是“习惯成自然。每个人脸上身上没有囫囵个的,铅子、箭头,处处皆是。他们暋不畏死,一听说官兵来了,都兴奋异常,听说要打仗简直和打猎一样的高兴。我方的部队正在观望害怕,他们却毫不畏惧,老于此道”。

因为队伍的骨干由农民阶级的边缘分子“叛卒、逃卒、驿卒、饥民、响马、难民”构成,张献忠部在明末诸军中把农民阶级的人格缺陷表现得最为明显。换句话说,张部是受底层文化的负面因素影响最深的一部。

一提起农民,我们的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罗中立油画《父亲》中那个满脸苦难、善良、坚忍的形象。在我们的思维定式里,“农民”这个词总是与“淳朴”“勤劳”“仁义”这些美好的词语联系在一起。

然而,随着深入解读明末四川的那场大劫,思维定式逐渐被打破,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到,由农民为主体构成的底层社会文化除了我们熟知的“质朴”“自然”之外,还有着“粗陋”“浅薄”,甚至“野蛮”“丑陋”和“黑暗”的另一面。

【延伸阅读】

故土故国故人——读费孝通《美国人的性格》

我们可食用的其实很多——读费孝通《美国人的性格》

他原本到乡村躲避瘟疫,却迷恋上田园——巴比松村的艺术家米勒及其作品

广告

简读中国史1+2 全两册(当当签名版+专享张宏杰书法夹页,张宏杰“简读中国史”系列套装)

作者:张宏杰 著,博集天卷 出品

当当
广告

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湘军暨总督时期)

作者:张宏杰 著

当当
广告

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作者:张宏杰

当当
沈丰随笔
沈丰和安迪的原创作品及一些文摘
297篇原创内容
读书与艺术
阅读、旅行、艺术、静心,让生活更美好。
247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