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那些曾风靡全国的柳州老品牌,你还记得吗?这个60多年的品牌让人刮目相看!
发布于 2021-10-12 19:38
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缔造了无数经典实惠的国货品牌,红遍世界每个角落,这是国人一直以来都引以为豪的事情。
柳州是一个拥有骄傲历史的名城,也有属于自己的本土品牌,20世纪80年代,“柳州制造”可谓风靡全国。有的当年响当当的品牌,至今柳州人提起来仍记忆犹新,引以为豪。如今有的已经消失,有的越做越强,这些“柳州老牌”你还记得吗?
﹀
﹀
﹀
双马电器
小时候家里能拥有这么一台本土品牌的电风扇,可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呢!
鱼峰缝纫机
估计柳州人小时候家里的缝纫机大多是凤凰牌,毕竟名气大,实际上柳州也有自己制造的鱼峰缝纫机。
柳州千里光香皂
“认得千里光,一世不生疮。”你还记得小时候常用的一种中草药香皂品牌——千里光吗?这是柳州老牌子,包装简单、造型普通,效果却非常好。
灯花床单
那时候的灯花牌床单,柔软舒适,质量绝对有保证,家家必备!说不定你家现在还有呢!
两面针牙膏
“两面针”驰名全国,是国内第一个提出以"中药护牙"的牙膏品牌,被评为"中国最受公众喜爱的十大民族品牌",真是给咱们大柳州人长脸啊!
金嗓子喉宝
广西金嗓子制药厂的前身是柳州市糖果二厂,为适应市场的需要,于1994年12月12日转型成立了这个响遍全中国的柳州品牌。
还有别的一些柳州本土的品牌,大部分已经消失了,但也有越做越强的!不管是否已经成为回忆,作为一个柳州人,曾经活跃在柳州甚至全国的民族品牌都值得柳州人骄傲!
而至今都还挺立在时代中的品牌,更值得敬佩!“金嗓子”便是其中之一,它是柳州轻工业的骄傲!
“嗓子不舒服,来颗金嗓子!”一句广告语,让很多人记住了广西金嗓子。小时候放学回家打开电视机,耳边常常会听到这句话,这个脍炙人口的广告语,曾经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伴随着这句广告语传遍全国乃至世界,产品造福了无数人的就是金嗓子,这个有着六十多年发展历史的柳州著名老牌企业。
广西金嗓子集团始建于1956年,原身是柳州市糖果二厂。起初是由东方、蓓蓓、四美斋、法原、成记、梁美香、和记、稻香村、春乐园10家私人糖果小作坊组成的公私合营糖果糕点加工场。
彼时主要生产糖果、糕点、饼干几个品种,生产磨具简易,用手工压制成型,用煤火煮糖、烘饼,工厂劳动条件差,没有化验检测设备,靠师傅的经验评定质量,年产值才10万多元。
糖果二厂生产车间一角
于1994年生产的王牌产品【金嗓子喉片】,一经推出就收获消费者的喜爱和良好口碑,销量节节攀升。距今已有27年的老历史。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与经营,金嗓子的润喉片产品在中国润喉片市场排名首位。
2015年7月15日,金嗓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是继“广西汽车集团”后,成为第二个在香港上市的柳州企业!这一里程碑的时刻,标志着企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
上市之后,金嗓子集团也计划要提高金嗓子品牌价值,同时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并将部份所筹资金用于建设广西中草药培植及加工基地。
半个世纪以来,金嗓子一直以“做百年企业,树百年品牌”为企业愿景,以“金嗓子喉片造福人类”为企业宗旨,成功地将一个仅36人,年产值不过20万元的食品小手工作坊发展成为全国中药50强企业。
金嗓子能有如此成就,离不开企业领头人——江佩珍,多年的苦心经营。
说起金嗓子,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江佩珍。以前,江佩珍女士还只是金嗓子背后的女人,不经意间,人们发现,江掌门已然从幕后走向台前。
江佩珍素有“广西铁娘子”之称,13岁进糖果厂做学徒,18岁当上副厂长,33岁成了厂长,带回欧洲、日本的生产技术,做出中国第一颗果酱夹心糖、第一块酒心巧克力……
1979年,33岁的副厂长江佩珍,转正当厂长。
上任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国。引进国外新设备,江佩珍造出了中国第一颗夹心糖、第一颗糖心巧克力。
柳州糖果二厂的夹心巧克力上市,就成了宠儿。
1988年,糖果二厂产值达到9700万,全国第一,江佩珍也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正当她庆功之际,模仿者遍地开花,都想瓜分这块蛋糕。模仿者加入进来,利润被摊薄。
1990年后,二厂的销量开始大幅下滑,一度濒临倒闭,她不能让糖厂砸在自己手里。
幸好,机会来了。
1993年,朱镕基总理到广西视察,江佩珍诉说了企业的困扰:技术太容易被复制。
总理一语点破:
高科技产品不是一般企业随便仿得了的。
想走这条路,可以去上海与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交朋友。
7月盛夏,江佩珍带上队团,顶着39度高温奔赴上海。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个论坛上,28个教授轮番演讲。
江佩珍唯独觉得,对面的生物学教授,王耀发到有两把刷子。
王耀发也觉得,这位土老板一点没有架子,为人接地气:
她要搞中国最好的产品,我也是要搞最好的成果,所以我们一拍即合。
两人相识,也算英雄惜英雄。
得知江佩珍在做润喉糖,王耀发一看,就知道糖果只是加了桉油和薄荷,没有药理作用。
他一高兴,就把自己研发的独门配方给了江佩珍,让她永久无偿使用。
两人联手,给这款润喉糖取了个响亮的名字:金嗓子。
回到厂里,江佩珍抡起一把大铁锤,就向车间走去。
一锤一锤,挨个把锅台、工具砸成渣。
我做糖果30年了,但30年河东30年河西。
现在,我改做药了。
员工记忆里,江佩珍还是第一次“这么凶”,大家都被镇住了。
彼时二厂已经奄奄一息,根本没有余钱转行做药。
江佩珍自掏腰包,拿出全部身家15800元,还把家里的黑白电视搬到厂里,送员工看。
大家被她感染,三五成群地来投钱,低则1000,高的也有五六千。
短短一个月,朱佩珍就筹集了780多万。
第一盒金嗓子出厂,江佩珍把研发人王耀发的头像印在包装上:
我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他,记住他是我们的恩人。 同时也表明喝水不忘挖井人的态度。
此后改制、上市,金嗓子一路走来,江佩珍的确功不可没。
▲当年,金嗓子的广告不仅出现在电视上。卡卡的礼貌微笑,到处可见。
近日,网上有人发布信息称,广西金嗓子创始人江佩珍骗明星代言,拖欠广告费,是一名“女老赖”,亲手毁掉民族品牌?
10月9日
广西金嗓子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严正声明称:
信息不实!
﹀
﹀
﹀
声明称,网络媒体账号发布的不实信息,已经严重损害该公司和江佩珍女士的声誉,望相关发布者立即删除,该公司将保留追究相关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从一个小小喉片到融资十几亿
并成为柳州人引以为傲的民族品牌
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网络诋毁却可以将这一切轻易摧毁
老企业的发展不容易
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希望大家在监督企业的同时
给柳州老企业更多的信任与支持
来源:柳州播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