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究竟干了什么,让国家突然出手『禁止宣传』?
发布于 2021-10-12 22:24
通知称,广电总局决定,自即日起,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广州日报此前曾报道,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今年年初约谈了有关媒体单位、户外广告发布单位和广告行业协会,要求各单位暂时停止发布槟榔广告。截至3月18日,广州全市媒体、户外广告均已停止发布槟榔广告。
两三个月就能发病
医学上常说:十个口腔癌,九个嚼槟榔。尽管槟榔有害健康已经是常识,但依然没有引起一些消费者的警惕。
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与砒霜等同列为一级致癌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研究发现,咀嚼槟榔与口腔、咽部、食管以及肝脏等部位的癌症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俞光岩教授表示,“槟榔里的槟榔碱,对交感神经系统有兴奋的作用,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提神作用。比如司机这个职业,他们在开车的时候容易犯困,停下车,也不下车,而是通过咀嚼槟榔来提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生活习惯。”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原院长俞光岩告诉记者,“槟榔中所含有的槟榔碱促使胶原纤维沉积,长期食用会产生口腔黏膜下纤维病变,且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过咀嚼后形成亚硝基,也是致癌化合物;除此之外,槟榔较硬,咀嚼时易对口腔黏膜造成创伤,久而久之也可能会转化为口腔癌。”
据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主任周刚教授的统计,病历显示,此类患者年龄集中在20岁~30岁,最年轻的患者才16岁,均有嚼食槟榔的习惯,从咀嚼槟榔到发病,时刻最短的才两三个月。
换汤不换药
现在市面上流行一种枸杞槟榔,商家称这种槟榔相比普通槟榔更健康、养生。
一位从事食品批发、零售的经销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槟榔消费大省湖南,数年前就流行过如花旗参槟榔和木糖醇槟榔等,只是当时养生概念没有现在这般普及,这种添加有其他食品的槟榔大多昙花一现。
另一位从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表示,长期咀嚼槟榔容易让人上瘾,并破坏口腔黏膜,引发一系列口腔疾病,这并不是在槟榔中添加有其他养生成分就能够解决的。
加了枸杞的槟榔,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在致癌物里加入什么都是不管用的,无法改变它的本质,它仍旧会损害健康,这只是在自欺欺人。
到底有多少人在嚼槟榔?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全国槟榔消费者有近一亿人,其中湖南、云南、广西、海南、台湾都是沦陷槟榔的“重灾区”,仅湖南一省就贡献了近2600万人的“槟榔人口”,占湖南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湖南省有7000多家槟榔相关企业。超9成注册资本在0-100万,66%成立于5年内,87.7%为个体工商户。分区域看,长沙市最多,占比38%,湘潭市次之,益阳市第三,均拥有超1000家槟榔相关企业,占比分别为18%及15%。分行业看,批发及零售业占比最多。
为什么槟榔行业能发展得这么快?
一来槟榔本身有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槟榔碱,一旦上瘾很难戒除。二来这些年铺天盖地的槟榔广告,彻底打响了这个十数年前还属小众的“地方性食品”——便利店的货架、网购平台、电商直播、综艺节目里,到处都是槟榔的营销广告。
在最近热播的连续剧《扫黑风暴》中,更是出现过多个不服务于主线剧情的重要角色嚼槟榔的镜头。
在这样宣传攻势下,拥有“社交传染”属性的槟榔,借着新生代人口快速扩容,如病毒一般扩散开来。
▲演员有意无意做出的这个抠牙动作是他使用槟榔后口腔不适的一种本能反应
槟榔在国外=毒品
上世纪50年代的槟榔第一生产大国泰国,国民第一癌就是口腔癌,直到政府下令彻底禁售槟榔后,男性口腔癌发病率在上世纪末一度降低到 0.012%。
如今世界槟榔消耗最大国则是印度,口腔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在印度,商业化生产的槟榔果已被要求贴上明显有害警告标签。
在国内,口腔癌患者因癌“割脸”的例子同样屡见不鲜,2013年的一篇《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反响。
早在1994年,厦门政府就颁布了禁止槟榔流通的通告,并在两年后宣布“彻底停止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台湾省的相关部门也早已开始在倡导民众戒食槟榔;
一个月前的新闻——,由于槟榔中所含槟榔碱因具有致幻性,土耳其已经将槟榔认定为毒品,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切勿带槟榔入境……
在此之前,槟榔更是在新加坡、阿联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被认定为毒品,在多个欧美国家禁售,就连上世纪20年代槟榔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泰国,也在2012 年起完全禁止了槟榔的进口和销售。
为了健康,别碰槟榔!
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方案第二部分“具体行动”第三条提到:“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促进牙周、口腔黏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
9月17日,广电总局这波公告可以说是很及时了,提振精神、恢复元气,绝对不应该以牺牲健康代价,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还请远离槟榔!戒掉咀嚼槟榔的习惯!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