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的话】张克中教授:全球公共财政学的理论与挑战

发布于 2021-10-13 07:03

01

讲座简介

 2021年9月28日下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张克中教授做了题为“全球公共财政学:理论与挑战”的线上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办。张克中教授从公共财政学的演变、全球公共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及全球公共财政学的内容框架三个方面介绍了“全球公共财政学”这个顺应时代趋势的新命题及当前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02

成员心得

成员A2020硕

     毋庸置疑,中国的经济总量攀升及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凸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如何从全球视角来探讨中国及其他各国所面临的财政问题在当前的国家治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讲座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讨论了全球公共财政学的演变、理论基础、内容框架及建立全球公共财政体系面临的挑战这四点问题。

    首先,张教授归纳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全球公共财政学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公共财政学,全球公共财政学主要考虑国家失灵与政府失灵所引咎的问题,而不仅是单纯的研究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一观点能够有效地将当前的研究视角从封闭经济的国家-地区层面转向全球层面。

    其次,既然是研究全球公共财政学,那么其理论基础又是什么?主要可以从哲学基础和经济学基础出发:全球公共财政学生根于政治哲学同时开花结果于经济学,且在国内外学者的主张中都能够找到全球财政的理论缩影,例如国家联合体,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中国传统思潮中的“仁爱”和“大同”思想等。这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框架。

    最后,有了充足的理论构架自然足以解决全球公共财政领域的难题、搭建良好的全球公共财政体系。但正如张克中教授所提到,全球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面临着严峻的乌托邦与现实间的挑战。因为各国拥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那么各国能否有效地达成利益上的共识来协调全球性间的融资、征税等问题?在气候、健康、网络安全等领域建立全球性的协调机制是否可行?对于这些现实问题的回应或许需要更多跨学科的反思。

    但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所产生的众多问题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对于构建全球性公共财政具有着高度的参考性,因此探讨全球公共财政观这一话题仍有重大的现实价值等待我们去挖掘。

成员B2021硕

     张克中教授从公共财政学的演变、全球公共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全球公共财政学的内容框架和建立全球公共财政体系面临的挑战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述,让我快速了解全球公共财政学的全面内容,特别是张教授所提出的建立全球公共财政体系的挑战之一:乌托邦和现实。

     我们想要建立公共的、全球的财政体系,但是面临着诸多挑战,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文化背景,依赖于自己的民族基础发展。因此建立一个政治全球化的公共财政体系非常困难,这需要我们跨学科的努力,理解全球公共财政的复杂性;需要建立主权相容的全球公共财政体系,各民族国家之间协调合作,突破目前的困境。

成员C2018本

     张克中教授在《全球公共财政学:理论与挑战》讲座从财政学演变、理论基础、具体内容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全球公共财政学”这个顺应时代趋势的新命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向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国的联系,资本、劳动力、产品服务的流动上升到全球层面,经济联系进一步促进了政治关联与文化交流,以经济为基础的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另一方面,全球公共卫生、全球气候等关乎全人类生存、亟待各个国家合作解决的问题日益突出,面临世界范围的危机与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基于上述两点,为了增进全人类的福祉、促进人类文明持续发展,有必要在全球层面进行宏观调控,这就构成了建立全球公共财政的背景。

     因此,全球公共财政应是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之上,并与世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高级财政类型。它是由国家层面之上的全球性机构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的全球财政收支模式或运行机制,其作用主要在于弥补国家失灵、满足全球公共需求。

    然而,尽管全球公共财政顺应全人类的发展需要,但其构建并不容易。例如,全球公共财政的财政收入如果像国家财政一样对个体进行征税,那么对世界各国征税的标准如何确定?若根据大国的经济发展发展水平统一征税势必加重小国国民税负;若根据小国的经济发展发展水平统一征税必然难以维持全球公共财政的持续运行;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不同的国家实行差别税率,那么承担不同税负的国家获得同质的全球公共产品与服务是否有损效率与公平?除此以外,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差异带来挑战,如何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全球公共财政的建立具有关键作用,也值得相关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尽管建立全球公共财政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对于这样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应学习张克中教授秉持的态度:“It is better to do better than to do nothing”。

成员D2018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不断拓展变化的市场环境对传统国家公共财政体系产生冲击,政府与市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关系迎来变革,这也要求我们要从国际维度讨论公共财政,将研究视角从封闭经济的国家-地区层面转向开放的、具有流动性的全球层面,从而对全球公共财政学有更深入的研究。

     全球公共财政学生根于西方的世界主义、中国的兼爱非攻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政治哲学思想,开花于诸如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的经济学思想。全球公共财政的收入主要源自私人与公共融资渠道以及全球税的征收。随着不同流动性要素间的税收负担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变化,数字经济和技术进步在国家间存在差异,全球不平等程度逐渐加剧,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而越发明显地显露出来。我们需要通过民族国家间的协调与合作来建立起主权相容的全球公共财政体系,以此来促进全球税收正义的实现。

成员E2018本

     随着时代发展,人类面临着更多的影响到多国甚至全球的社会问题,如恐怖主义、气候变暖等等。为了更好地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同时顺应全球化的趋势,财政学应当开始从全球的视角来思考其学科贡献;中国作为一个极大经济体量,也应当同时考虑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不同于传统的财政学,全球公共财政学更多关心全球性的财政事物。首先,由于各国文化社会环境的差异性,全球财政学并不可能是一种“大一统”的财政学,而是应当在全球化的公共事务或公共物品中起相应的作用;其次,由于各国经济水平发展的差异,即使仅在全球化公共事务或物品上进行统一的财政管理,也有可能导致大国小国之间的接受差异和不平等的现象;除此之外,全球化的财政需要一个全球化的征税主体来进行控制和管理,而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被大多数人认同的征税主体也是需要考虑的部分。

     解决上述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构建起有效的财政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必定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努力。

成员F2018本

成员G2018本

     听了我校张克中教授关于全球公共财政的讲座,我收获颇丰。通过这次讲座的学习,我接触到了以前很少听说的一个新领域——全球公共财政学,以前我对公共财政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单个国家主体之间,从未想过国与国之间也能通过全球税、大国援助等方式建立全球公共财政体系。毋庸置疑,全球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顺应了当前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也与我国一直主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不谋而合,如果能搭建良好的全球公共财政体系,那么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缓和南北矛盾、促进世界和平必将大有益处。但正如张教授所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前全球公共财政学仍然面临很大挑战。以建立全球税收体系为例,当前世界税收政策制定权和税收管理权对于国家主权的依赖、国际征税机构力量薄弱、其收支也难以明晰、各国对于全球税收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这些因素的存在或多或少地阻碍着全球税收体系的进一步成型。由于全球公共财政自身的复杂性,要想推动全球公共财政的进一步发展,势必需要世界各国求同存异,建立主权相容的全球公共财政体系,各国学者也应尝试更多跨学科努力,探索更多的实现路径。

成员H2019本

     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与传统的公共财政学不同,是研究市场失灵与国家失灵的背景下产生的全球公共财政学,让我了解到了“国家失灵”的概念以及公共财政学的新发展。讲座主要从理论基础、收入来源、征收主体、有效支出四个部分来讲解全球公共财政,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哲学基础和全球税收体系两个部分。

     在哲学基础的部分,张老师提到了罗尔斯正义论的“差别原则”是传统公共财政的基础,但是“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差别原则是不太能适用于全球分配正义,这让我对“差别原则”有了更深的理解。张老师提到在建立全球税收架构时,一种方法是建立世界税务组织,另一种是民族国家征收后交入全球发展机构,在后面张老师讲到全球税收体系面临着税收制定权、管理权仍在国家手中等问题后,我在思考是否第二种由国家征收后协商交入全球发展机构的方式可能更有可行性。在构建全球税收体系中张老师提到全球税种包含碳排放税、数字税、机票税等时,我联想到了法国征收数字税以及G20峰会多次讨论数字税全球治理公共政策等事情,让我明白全球公共财政的现实意义及其紧迫性。

成员I2019本

     所谓公共财政学的演变,就是由传统公共财政向全球公共财政的转变。传统公共财政是停留在国家层面的,其第一阶段主要是探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时的国家主要为中央集权,市场也停留在封闭经济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包括了斯密的古典主义财政观和公共选择理论等等;第二阶段是主要研究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关系,此时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边界越来越模糊,公私合作开始,这一时期诞生了新公共管理、新市场财政学等等。

     而到了全球公共财政阶段,也就是1980年代开始,国家边界开始模糊,国际与国内、私人与公共的边界也被打通。全球公共财政学的变化在于政府失灵向国家失灵的转变,这里的国家失灵是指由于缺乏超越国家主权的全球政府,民族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应对全球公共问题陷入集体行动困境。尽管全球公共财政学已经逐渐出现在大学的各个课堂,但它仍然存在着诸多挑战:理论基础是什么?收入从何而来?征收主体是谁?如何有效支出?

     对于全球公共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全球公共财政学的哲学基础来自于西方的哲学观也叫世界主义,如康德的国家联合体理论、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等等,而同样还有部分哲学基础取自于中国,如:墨子的兼爱非攻、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新天下说、习主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等。而要建立起全球税收体系面临着诸多挑战,既有税收政策制定权和管理权的问题,也有国际征税机构的透明度等问题。

     对于全球公共财政学的内容框架,全球公共物品的类别十分丰富,既包含全球的自然物品、人类生产的全球物品,还包含了全球政策、传染病预防、国际贸易,同时这些种类也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的。全球税率统一的方向是“逐顶竞争”税制设计,背景是全球平均法定企业税率的下降,三大支柱为税收赤字、国际合作以及大国单边行动。政策方面,G30+OECD使得全球税率降到最低,需要做到公平征税,减少跨国企业避税机会。其次还要解决全球不平等的问题,从税收之源、技术变革、数字鸿沟、COVID-19等方面出发。

成员J2019本

     本次讲座使我对全球治理问题的理解有了新的视角,即全球公共财政。在讲座中,张老师从全球公共经济学的发端与理论渊源、全球公共物品、全球税收、全球竞争与合作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全球公共财政学。其中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国家失灵”这个概念,现今存在的许多全球治理问题都可以用国家失灵来解释。如何使小国公平地参与到全球财政管理中、避免单个主权国家的霸权政治是全球公共财政学面临的困境,也是全球治理问题的困境。解决这一困境,则需要政治学、经济学乃至法学等跨学科的多方努力,在全球挑战面前,所有相关学科应自觉扩展其学科视角和相关理论、从国际维度讨论学科本身。我们个人在进行思考问题和学习中也应具备这种国际观、大局观。

成员K2019本

     张教授从公共财政学的演变、公共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公共财政学的内容框架三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当前公共经济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让我们深刻了解到经济全球化同政治民族性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带给我们启示:2020年全球突发的新冠疫情为全球公共经济学提供了全新的诠释,病毒是全球共同的挑战,全世界需要突破面对公共事件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的“国家失灵”窠臼,协同分享信息、技术,共同研发应对世界面临的灾难。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必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成员L2019本

     本次会议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是从全球角度出发的,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地区,而以往看到的研究大多是关于中国本身的问题,较少有人从全球层面去研究某个问题,而且其中涉及到的知识面也比较广。主题是与公共财政相关的问题,但是讲解的内容却还涉及到了哲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在理论知识方面的讲解也十分丰富,古今中外都有涉及到,大大扩展了我的知识面。

 

-END-

          

         编辑与审核 | 谭诗文(2020硕)

禾苗Seminar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