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缱绻,花照旧开(原创)

发布于 2021-10-13 20:22


春风缱绻,花照旧开


· 学会与孤独相处





孤独,似乎是一个很悲悯的词,让人感到不安、害怕,感到落寞、空虚。在绝大多数世人眼里,它又常常与怪异、孤僻联系在一起。人们常常会先入为主,觉得这个人不合群,奇葩,从而心生厌恶。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孤独仿佛陪伴了我大半个人生。我常常在想,若这世界上除了我,还剩下什么?其实,这也是一种人之常情,人毕竟是群居性的高等动物。可悲的是,我们都是彼此人生中的过客,没有任何人可以陪伴你走完一段完整的人生。

是的,我理解。但又常常在独处时不可避免地生出一种绝望。其实,从小的时候开始,我就知道我的家庭和别人不一样。家庭的突发意外给我带来的伤害会随着时间的洗礼慢慢冲淡,它会在心上留下淡淡的疤痕,却无法褪去。就像广播里的天气预报一样,没有一次准的,有人等晴天,有人嫌雨急。时晴时阴,时好时坏,漂浮不定。可无论过了多久,我仍觉得有大半片阴影遮住了我前进的去向。

我是一个有点逃避,害怕受到伤害,性格闷,不愿与他人敞开心扉聊自己的人。一朝怕蛇咬,十年怕井绳。就像动物园里的鸵鸟,遇到危险把自己的头埋进地里,缩了起来,可它不知道,它还有大半个身子裸露在外界。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

这种感情,言语说出来有些空洞、苍白,在不相关的人看来似乎有些矫情,可它的确发生了,而且发生在自己身上,简直就像是在你身上复制粘贴了一部深夜档狗血剧。虽生之日,犹死之年。鲁迅曾写道,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显然,这里是现实生活,没有什么所谓的人生转折点,没有什么公主梦,更没有你的意中人将你从深渊中拯救出来,说白了,那是中二少女的美丽幻想。

我的老师曾对我说过,进了大学相当于踏进了半个社会,你要学会独立,学会忍耐。如果说,我之前三分之一的人生是以学习为目标,而高考之后的狂欢一角下,只剩下满满的愁绪。大学里,上课,是一个人,自习是一个人,吃饭是一个人,就连回家也是一个人。终于,不起一丝波澜的面部神经出现些许波动,毫不在意的神色下隐藏的是一颗破碎的心,连着一声又一声的叹气。

在我度过的这三分之一的人生中,缠绕了我大部分痛苦的情绪是亲情,之后是钱。人的这一生,是不是无论怎么凑合,都无法割舍亲情、友情、爱情?纪伯伦曾写道,从来都是别离时,才知爱有多深。我常常会觉得很愧疚我奶奶,七八十岁的高龄了,在老家。因为小时候大人要外出打工赚钱,被家里人扔在奶奶家,跟奶奶也比较亲。上了大学之后,我更是很难得回去一趟。近几年回去,我很明显地感觉到,一种名叫离别的情绪越发浓厚,模糊了起来,仿佛越飘越远了。眼前的奶奶苍老了许多,变矮了,背更驼了,身体也愈发孱弱了……

我老家,在闽南沿海地区,常常有因为老人去世而轰轰烈烈办丧事的风俗习惯。锣鼓升天,呐喊声、悲泣声此起彼伏,令人心生悲恸。在某个夜里,越发清晰,有低沉的哀乐声,伴随着阵阵歌声,哭泣,断断续续,令人不安。“中国的哭和拜什么时候才完呢?”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写道。在我看来,表现出一种悲悯,一种无奈。我很恐惧这样的声音,尽管我曾经经历过这样的生死离别。或许是因为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又或许是,已经很多年不在这里生活了……

我曾经以为,如果我变得强大一点,是不是就可以不需要面对这些离别,不想有一天后悔,回过头发现,只是因为自己太懦弱。

我也想反抗“它”,而我也的确这么做了。我知道,逃避不是唯一的选择,只有坦然面对,与孤独相处,与自己和解,才能让自己有路可走,而不是永远困在过去。

《少年的你》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里面有一句话,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总有人依然仰望星空。是的,夜再长,天总会亮。迎来黎明破晓的那一刻,那就叫做“成长”。


人的成长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间,有人说,我不愿意变成这样,我怎么变成了我曾经讨厌的大多数人的模样。但,有些时候自己的观点、想法、看法、决定的确是变了。黄永玉在《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提到,我们心底“不信任” 的基础太深了,辜负了太多的好意。大多数情况下,我不愿意用最深的城府去揣测我身边周围的人和事,但往往下意识就会这么做。这也并不是说就是不好的,不要刻意否定自己。无论怎样,总有一些我们不愿意面对的人和事。

在《京华烟云》中,林语堂先生写道,在人的一生当中,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将某件不开心的小事看的很重,总是想的太多,看它不顺眼,跟自己怄气,可到头来,事情已经过去了,你却总跟自己过不去,伤的还是自己那颗脆弱的小心灵。哪怕你宽慰一下自己,去跑跑步,跟朋友聊聊天,这件事也就这样了。很多年之后,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这是因为我们心理历练成长了,人生归到底说来说去,也就是放自己一马。的确,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害怕在生命的尽头,什么都握不住。可孤独也应该是一种常态,只有接受它,真正地和自己的内心交谈、和解、相处,我们才能一步一步的坚定地走下去。

穿过时间,看遍万物,跨过时空的距离,这条漫长的人生长河区间里,旅途中遇到的每个人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情节,上演着一部部无需观众的电影。有人曾说过,如何在常态中保持棱角,在风光旖旎中保持清醒,从青春到垂暮,这是人们一生都要做的功课。在那些鲜为人知的角落里,平凡、普通、渺小的我,也在努力地生活着。春风缱绻,花照旧开。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我也愿意相信,在某一个时刻,会与你重逢,将这温暖延续。








作者:

浪舟文学社编辑部部长(马尾)

林莹莹

写留言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