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结构调整、多式联运、网络货运平台这些关键词为什么这么重要?又有什么样的关联?
发布于 2021-10-16 12:29
9月14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传达学习中央有关精神,审议《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
会议要求,要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政策引导、市场驱动,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原则,着力抓好基础设施衔接、运输组织模式创新、运输结构调整、信息资源共享、技术装备升级、构建统一开放市场、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健全统计调查制度,强化督查考核,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不断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和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取得新成效,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10月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推动道路货运行业高质量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发文,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共同推动解决道路货运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广大货车司机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道路货运行业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要进行运输结构调整?
网络货运平台指南也发表过关于结构调整给网络货运平台带来的机会,运输结构调整是指运输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转换或转移,其目的包括: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合理化、降低运输成本和物流费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5种运输方式中,铁路是陆地运输种最清洁的方式,公路运输尤其是重型柴油车单位运量氮氧化物排放过高,因此运输结构调整核心为公转铁,公转水,提高铁路、水路运输比例,减少污染排放。
(2016-2020年全国载货汽车拥有量)
货运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深入推进
(2020年全社会营业性货运量分运输方式构成)
《交通运输部公布了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完成铁路货物总发送量45.52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为9.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完成水路货运量76.16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为16.4%,提高0.2个百分点。完成公路货运量342.64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为73.8%,下降0.5个百分点。多式联运加快推进。全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687万标箱,比上年增长29.6%,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比重为2.6%,提高0.6个百分点
为什么要发展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一种高效的货物运输组织方式,它可以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充分体现社会化大生产大交通的特点。因此,大力推广多式联运方式对于弥补我国交通体系短板,对物流业的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国制定了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初步形成国家多式联运系统框架;到2030年左右,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多式联运系统。
发展多式联运,有哪些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多式联运发展还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不平衡、不衔接、不融合,“最后一公里”联而不上、成本居高,港城矛盾日益突出,法规和标准建设不完善等。
推动多式联运、优化运输结构7策
9月14日,交通运输部部务会上,也为“推动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7项策略:基础设施衔接、运输组织模式创新、运输结构调整、信息资源共享、技术装备升级、构建统一开放市场、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1.基础设施衔接
多式联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种运输方式、不同物流环节的衔接和协同。改善设施和装备的硬条件是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的基础前提,要加强统筹、超前谋划,避免新的建设造成新的阻隔和浪费。
2.运输组织模式创新
综合运输体系结构不合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有必要根据货物的属性结合当地的运输环境,充分发挥多式联运的运输优势。对于货物适合陆运还是水运,或者铁路、航空等,要科学合理地分配,积极创新开发符合实际运输需求的运输组织模式。
3.运输结构调整
运输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引导运输向环境友好型方式转移,从而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中,铁路是陆地运输种最清洁的方式,公路运输尤其是重型柴油车单位运量氮氧化物排放过高,因此运输结构调整核心为公转铁,公转水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合理结合,提高铁路、水路运输比例,减少污染排放。
4.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信息互联互通制约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瓶颈之一。连接多式联运上下游各个主体的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建立,所以在多式联运的某些环节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跨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应用相互脱节,货物运输信息的实时交换更为困难。只有打破信息孤岛,才能做到多式联运的互联互通,做到“联”与“运”。构建区域间一体化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是实现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的直接手段。
5.技术装备升级
多式联运是指“货物由一种且不变的运载单元装载,相继以两种或多种运输方式连续运输,并且在快速转换运输方式的过程中没有对货物本身进行操作的运输形式”。可见,多式联运装备技术是支撑多式联运高效运作的重要基础,是带动物流装备整体升级的关键环节,只有多式联运装备技术得到发展,多式联运系统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6.构建统一开放市场
多式联运是高效的货物运输组织方式,充分利用运输资源,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提高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降低运输交易成本和社会物流成本,促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因此,推进多式联运也需要建立诸如一单制、一站式、一体化的统一开放市场。
7.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优化运输组织方式、提高运输效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运输节点设施布局、推动运输装备升级改造、促进多式联运发展、整合信息资源、新能源汽车推广等,都需要政策主导,采用行政手段来推进,从而实现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因此,还需要有完善的政策体系来支持。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如何才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由相对独立发展转向一体化融合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为什么要推网络货运平台?
2020年9月6日,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交通运输部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于2019年12月31日结束,从2020年1月1日起,试点企业可按照《办法》规定要求,申请经营范围为“网络货运”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办法》自施行日起,有效期为2年。网络货运的推出是在于早期三年的无车承运人试点,主要试图解决几个问题。1:营改增后的物流行业的结构性税差、重复税、偷漏税等问题。2:公路版块数据缺失、不透明、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3:适应运输结构调整,降低公路运输或公路长途运输的耗能,提高新能源、水铁运等运输的效能,优化运输结构,推动物流产业升级。
公路货运平台发展的难点
网络货运平台发展的必然性
虽然近年来总体趋势是构筑综合立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为基础的多式联运,并且有趋势将更多的货运任务从陆路转向铁路运输,同时大力发展航空货运,但从目前中国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趋势,以及行业结构、规模等方面看,公路运输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继续保持着主要货运模式的局面。
根据交通运输部初步统计,2020年中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752亿元,同比增长7.1%。分运输方式看,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25883亿元,同比增长10.4%,而铁路和航空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均为负增长。
在技术创新方面,国家一直鼓励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卫星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资源;鼓励应用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和共同配送等运输组织模式;鼓励在其他运输领域上,如铁路、水运、航空,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运输生产。
传统企业不断进化,物流新物种全面崛起,互联网巨头争相入局,物流行业由此迎来最好也是最艰难的时代。抓住机遇、积极谋变的突围者,将有机会成为下半场竞争的核心企业,而居于现状停滞不前者,则将极有可能被瞬息万变的市场所淘汰。
参考资料:
1 | 交通运输部公开资料
2 | 中欧班列论坛
3 | 网络货运平台指南
注明:以上内容来源赵明月,观点仅代表作者,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涉及敏感或侵权信息请联系小编(13826455656)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