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界的扛把子——茯苓 到底该怎么用?

发布于 2021-10-17 03:23

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带个土字的,土鸡土鸭土味情话,市场上抹了土的胡萝卜和莲藕好像也会贵一些, 所以很多人以为,“土茯苓”比“茯苓”要好。然而,这是个纯粹的误解。

土茯苓是清热药,归肝、胃经。茯苓是利水消肿药,归心、肺、脾、肾经。根本就不是一码事儿啊!今天我们来认识茯苓。

茯苓最好的产地在安徽。茯苓是植物的根茎部分,长得就像一个巨型大土豆,每年7-9月份采挖,挖出来后,洗净切片,要反复地捂汗、晾干,捂汗、再晾干,直到完全阴干。“大土豆”的主体部分就是一片片的,叫茯苓片;边角余料就切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叫茯苓块。

茯苓性平、味甘淡,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在古代的文献中,“茯”字可以没有草字头,直接写作“潜伏”的“伏”,“苓”写作灵活的灵,因为古人认为松是很有灵气的,松树死亡后这个松的灵气就伏结于根部,所以称为伏灵,因此茯苓还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可治疗心神不宁,上好的茯苓叫茯神,所以茯苓对治失眠无与伦比!把茯苓研成粉末,就这一罐,不管哪种类型的失眠,吃了都会减轻。
它是我们中国古代皇宫里头专用的“失眠散”,以前是只有皇宫贵族才用得上的,那些老药工还有这些药农一采到这个茯神呢,立马就进贡给朝廷了,还有给一些个超级大的药行,他们以高价来收。为什么呢?这是达官显贵用的失眠药叫茯神,能够让你的神智狂躁、躁烦的降伏下来,叫“茯神”,所以听这个名字你就知道了。

划重点敲黑板了,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现代研究发现,茯苓含有茯苓多糖、茯苓酸等活性成分,具有利尿的的效果,对于一些有水肿或排尿不畅的人可以服用茯苓;茯苓还可以治疗脾虚泄泻,对脾虚引起的拉肚子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茯苓还具有养心安神和抗肿瘤的作用,常吃茯苓,可谓是益处多多,除了泡水喝以外,接下来再给大家介绍一道茯苓药膳的做法:

茯苓冬瓜鸭汤

这是一道健脾宁心、利水消肿的药膳汤,所需材料如下:

茯苓15克,冬瓜200克,鸭边腿两条。

做法:将处理焯水的鸭边腿下锅煸炒,待炒出香味后往锅中加适量清水,同时把清洗过的茯苓块(片)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最后放入冬瓜块,待冬瓜熟后调味即可。

虽然前面介绍了吃茯苓好处多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茯苓。

茯苓食用禁忌如下

1、阴虚火旺、咽喉干燥的人不适合食用茯苓,如果食用茯苓,不仅不能让这些症状得到缓解,反而有可能加重这些症状,不利于身体恢复。

2、肾虚的病人不适合服用茯苓,本身肾虚患者就有尿频尿急的症状,茯苓利尿,会让肾虚患者尿频尿急情况更严重,特别是肾虚的老年人,建议不要食用茯苓,避免伤害肾脏健康。

3、不可过量食用茯苓,一次用量最好不要超过15克,过量会导致小便次数增加,伤害泌尿系统,损伤身体元气。

综上,大家在食用茯苓之前,可以先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做一个判断,切不可乱服或者过量服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还想看:

肚子大、头脸油腻、痰湿重,1个经典古方,燥湿化痰、浑身清爽

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煮粥喝1碗,静心除烦,心神安宁睡的香

陈皮搭配薏米,没想到作用这么厉害,学会这种做法整个秋天都舒坦

适合冬季喝的7款养生茶,男性和女性要选对茶,而不是滥喝茶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