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靠涨价能“自救”吗?
发布于 2021-10-17 07:37
涨!一个字足以概括当下的食品圈现状。
往年,各大品牌一般会在年底或年初发布涨价预告。今年,涨价潮来的早了一些,现今距离过年还有近三个月,却已经有一大批企业宣布涨价。
可口可乐公司:或许将提高产品售价;
达利食品:对旗下食品三大系列部分产品调价;
百事可乐:2022年第一季度价格可能会有所上涨;
华润啤酒:不排除下半年或年底在全国范围上调价格;
……
在涨价潮席卷饮料、休食行业后,调味品赛道也要“变天”。行业巨头海天味业官宣涨价!
海天味业:主要产品即将涨价3%-7%
10月12日,海天味业发布公告称,将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主要产品调整幅度为3%-7%不等,新价格执行于2021年10月25日开始实施。
对于提价原因,海天味业归结于主要原材物料、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海天味业还提到,此次部分产品调价可能对市场销售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调价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宣涨价之前,海天味业曾被多次传出涨价传闻。去年,曾有媒体报道称海天味业即将涨价,彼时企业迅速回应,称并无提价计划。
时间走到今年9月,海天要涨价的消息再一次传来,相较于去年的否认态度,这次品牌的回应值得玩味。9月26日,海天味业发布公告称,近期正在评估是否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但调价计划尚未最终确定。受该消息的影响,海天味业的股价一度涨停。
成本上涨背后,海天还有何焦虑?
从海天味业的公告来看,主要原材料成本上涨被放在了第一个,而这或许并非企业的借口。海天依靠酱油起家,而大豆是酱油产品的主要原材料,2020 年初起大豆价格不断上涨,今年大豆的涨幅也依旧明显。另外,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消息,也间接印证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真实性。
10月7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最新一期《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指出,2021年9月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30.0点,环比和同比分别上涨1.2%和32.8%。这意味着,全球食品价格将进一步上扬。
不过,在查阅海天味业近两年的发展之后,纳食发现除了原材料成本上涨这一主要因素之外,或许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营收净利双降,市值大跌等。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许多企业陷入了发展危机,海天味业也不例外,不过相较于其他的品牌,海天味业的“寒冬”来的稍晚一些。从时间上来看,在2011-2020期间,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4%。
2020年仍在稳步增长的海天味业,在2021年第二季度跌了跟头,8月30日,海天味业披露半年报,公司二季度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单季实现营收51.74亿元,同比下滑9.39%;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滑14.68%。这也是自上市以来,海天味业首次出现单季度业绩下降。
海天涨价,或将引发行业“提价潮”?
营收下降,市值暴跌,并非海天味业一家之痛,上半年的调味品行业整体较为低迷,千禾味业、恒顺醋业、中炬高新等上市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在行业大环境低迷之时,海天味业作为调味品行业“大哥”,它的的一举一动,对其他品牌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此次官宣涨价之前,海天也曾涨价数次,且每次都开创了涨价先河。2014年11月和2017年3月率先提价,随后中炬高新等品牌跟随提价。
而9月份海天传出调价新闻之时,就有业内人士表示“若海天发布正式提价通知,其他调味品企业大概率跟随提价”。因此在海天味业率先涨价后,恐怕其他品牌也将会“跟风”涨价。而在涨价背后,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海天味业而言,
涨价就真的能够助力企业“回春”吗?
一时的提价可以缓解成本的压力,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危机。
以海天等头部品牌为例,它需要超越的其实并不是同行,而是需要思考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调味品市场中,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以及打造新的爆款产品,支撑企业再攀高峰。而对于其他腰部品牌而言,在知名度上并不占优势,如果贸然提价恐怕只会将更多的消费者拒之门外。
未来调味品行业将会如何发展?
据艾媒咨询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950亿元,同比增长15.3%,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其中,酱油在调味品中的消费占比超60%,是调味品消费量较大的产业。所以,调味品仍然是一门好生意,但这门生意却并不好做。
本文部分数据资源来自时代周报 | 图源: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