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英语应该怎样教、如何考?
发布于 2021-10-17 07:35
这个问题一直在大众的话题热点范围内,每一阵子就会被广泛探讨一番。但是最近却越来越有意思了,因为我首次见到了英语作为“语言”还是“语文”的区分,真的是一眼到底!向这些真正的思考者致敬!
交代了这样一个背景,我们就很容易知道我们英语整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所在:混淆了“语言”与“语文”的差异。
顾名思义:语言就是指听说能力,反映在外语上就是能跟人交谈无太大障碍。语文就是可以读写,能够看明白文献、可以写出来沟通。两者无疑是差异巨大的。我们国家广为诟病的“哑巴英语”、“只会考试”导致结论“英语教学效率太低”,以至于纷纷有各类专家表态要“取消英语考试”或者“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于是又有更多的人出来反对,说放弃英语就是“闭关锁国”云云。以上这样的争论其实都忽略了我们对于外语学习的一些基本出发点。
近来有头脑清晰的专业人士提出如此建议:
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大量实行听说教学,强调英语的基本语用,增强听说等与日常交流相关的训练(如语音、语调、口语、会话等),改变现行的考试模式,限制纸笔考试内容,不要让学生过早陷入追求精细化的、所谓的“官方”语言知识考察上。通过这样的变更,老师可以更加从容设计课堂内容,可以让学生大量增加阅读的广度、可以让课堂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这节课背了多少单词、掌握了多少语法”。考察形式也侧重阅读策略、语言使用方面。这样一来,首先是解放(而不是束缚)老师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小做到了大量的听说输入,对于建立语感也是非常好的。更有意义的是,孩子们未来将不再是“哑巴英语”。这一点,从这么多年那些发达区域孩子的情况可以看出来(他们多半是早早在家庭里就开始了各种输入性学习)。不过对于老师的能力要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于考试体系也会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但我认为,值!
而到了高中阶段,由于前期语言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同时开始有“学术”方向的目标要求,可以适当由“语言”学习过渡到“语文”学习。仿照语文教学形式,可以“模仿、造句、扩写、缩写”,可以“赏析、剖析、辨析”,可以“总结、提炼、概括、演绎”等等,让学生逐步体味到文字细节的精确美。此时的考试,完全可以回归我们的正常高考形式,甚至可以再靠学术一点(现在已经比较往学术能力方向靠了),而不是现在这样想上不好上,想下又不合适。
上述的阐述从理论上也完全可以行得通,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中会刚好经历一个语言敏感期由高处逐渐下降至低谷的过程。前期抓好了“听说”关,会给后面的快速学习打基础。但是,请不要过早让孩子进入语言的精确化掌握要求的轨道上(也就是应试轨道)。
对于家长而言,如果认为目前学校没有办法给到足够的“语言”学习机会,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听绘本故事(各种绘本、点读笔、学习平板、iEnglish等)均可以实现起来。如果条件再好点,让孩子不定期参加外教课或者英文活动(演讲、戏剧等),也会有更多的收获。
好啦!上面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啦!欢迎留言发表你的看法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