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论友·篇二】|腹有诗书气自华·记好友诗人张新平先生

发布于 2021-10-17 12:49

腹有诗书气自华

记好友诗人张新平先生


胡霜桥

记得与新平先生初识时,是三年前深秋的一个夜晚,我应好友四川闽南商会副秘书长、舒心堂茶文化体验馆大掌柜、资深茶人舒馨女士之邀,到她家参加极小范围的品茶雅集上幸会的。

深秋的成都晚上有些清寒,我在舒馨家小区外路边停好车,步行前往,路边的银杏树在路灯橙色的光照射下,泛着层次不同金色的光晕,地上铺着许多被秋风吹落的树叶,人踩在落叶上走过时,会发出微小的声响。

这样幽静的街景,合着愉悦的心情,去参加茶聚,真像是诗意的构成,那么隽永美好。心里也在想,邀约此夜相聚的主人,可真是会挑时节和时间啊,正应了加措活佛那句广为流传的偈语:“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六位客人陆续到齐落坐后,主人舒馨开始分别介绍来宾。她告知坐在我旁边的这位中年先生,名叫张新平,是中天建设集团西南分公司高管,又为张新平介绍我的情况。

彼此相识,互致寒喧后,开始品尝舒馨沏好的“舒心堂“茶业定制的武夷山大红袍限量款。茶叶乌黑发亮,叶形完整:泡出的茶汤成琥珀色,香气浓郁,入口爽滑,回口甘醇。

这一夜大家品茗夜话,相谈甚欢。

说实话,新平先虽然话语极少,但谈话的内容,不是他的本职工作,而是关于诗词,他还拿出近作一首七律古诗出来,朗诵给大家听。

这足以令我大吃一惊,在我的印象中,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即便就是高管人员,也不一定对文学和艺术感兴趣,当然不排除也有许多喜爱并具有一定造诣的人,但达到如张新平先生这样专业层面的人绝不会太多,称他为诗人,名副其实。

临别时,张新平先生说,我加你微信如何?我说好啊,并盛情邀请他以后有空来我工作室品茗赏艺。

自茶会后又有月余。一天午后收到他的微信,他说如我在工作室,他想过来坐坐。我当即回复他,我在工作室,欢迎他来陋室。

不一会儿,新平先生到了。看上去他大约有四十多岁,中等个子,穿着比较随意。他拿出一饼1000克的云南普洱年份生茶送给我,并说这款茶是限量纪念版,他自己已收藏了多年。看来新平先生这份见面礼物贵重了。

一下午,彼此随兴聊天,话题也比较宽。我大致给他谈了自己的艺术历程,他也谈了他的文学之路。快到饭点了,谈话还意犹未尽,我即请他到附近一家做传统川菜的小饭馆吃个便饭,这样可以边吃边聊。


我们来到饭馆时,正值用餐高峰,店里已坐满客人。老板见到我,忙出来打招呼,因近十年来常来此用餐,与老板早已熟悉。

我之所以选择到此接待来我工作室的朋友和学习书法的学生们,因他们有的来自本地,有的来外省,目的是让他们品尝到正宗的川菜,了解川菜的文化。

这家饭馆已开了二十多年,一直坚持做传统川菜,菜肴精致、口味正宗,特别是有几样看家菜,非常有特色,像这样的餐馆,成都目前已为数不多了。

老板说,你们只有两位,我在店外屋檐下给你们摆张桌子可否?我说行啊。桌椅安好后,我给新平先生说,我就不客气了,菜由我来点吧,于是我点了川味豆瓣鱼,凉拌大刀腰片,回锅肉,麻婆豆腐外加一个番茄煎蛋汤。

本来想从工作室带瓶陈年茅台酒出来,与他小酌,新平先生告之,他平时就少有饮酒,看他的情况也与我差不多。那我们就不喝酒,我自带一泡老枞水仙茶,叫老板帮泡一下,以茶代酒。

这顿饭让我们谈资更为广泛,时间也更长,足足吃了几个小时。最后起身返回工作室楼下停车场送别新平先生。

新平先生告知我,今天他非常开心,人生又识知音,我则回复他,与君同有此感。说实话,我设工作室近十年了,接待过的不管是新朋,还是故交,还从来没有过独自陪来访者这么长时间的,今天算是破例了。

张新平先生(笔名希言),1970年出生于江西临川茶溪。张氏一脉,乃当地望族。祖上皆为读书人,书香传家。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平先生,自幼饱读诗书、兼习书法。

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国开放大学,就读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后应聘到淅江杭州,入职位列全国500强大型企业、全国民营企业50强的中天建设集团公司工作,近十来年又到西南分公司任部门经理。

工余勤于写作,常在国家和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诗词作品。他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得到不少高校专家、教授的肯定。

被吸收为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歆叶文艺》杂志社、《奉天诗刊》签约作者、乐山市诗词学会会员、《奉天诗刊》编委。

他近几年又开始创作现代诗歌,而我在读过他的现代诗歌作品后,觉得与他的古典格律诗不分高下,甚至造诣还要更高些。

古典格律诗,因有其严格的平仄韵律要求,对作者的自由创作有所限制,而当代诗体裁相对自由,可以发挥作者的更大的创作想象空间。

前年秋,我曾画的一幅水墨《风竹图》,并在微信上晒了此作。没过几天,收到新平先生发来的微信,他为我此作题了一首五言绝句诗:

瑟瑟寒风起,千山百艳凄。
萧然独兹竹,上与绮云齐。

《风竹图》局部 胡霜桥  

读完诗文,感触颇深。一是他有心留意我的艺事,这是情;二是能兴致为此作诗,而又能作得这么好,这是才。除此两者,很难达到。


自我赠送了他一本我在2000年出版的《一寸光阴》书画集不久,又收到他专为我写的一首五言排诗:

《寄好友霜桥先生》

自幼承家学,耕耘数十朝。

临池寻圣迹,论道访渔樵。

不懈荆棘路,激扬翰墨潮。

挥毫龙摆尾,闲与凤吹箫。

笔秃苍颜瘦,樽空玉桂娇。

桃红斜雨落,雪白大风飘。

银汉辉群影,草庐结半瓢。

人间多好景,霜上寒月桥。

这让我非常感动,也非常自豪。感动是新平先生的深情厚义;自豪是能有这样如此优秀的文友。人生不会感到落寂的原因,是有人懂你。


常受君惠,应有回赠。去年中秋节他发了一首自作七绝诗予我分享:

《秋月夜》
香消碧落西风瘦,秋尽野塘月似钩。

渔火依稀舟更晚,棹歌幽远送乡愁。

《月夜归舟》局部 胡霜桥  

读后觉得文词精彩,意境甚美,决定根据他的诗作,创作一幅诗意画回赠他。画意大致为:深秋时节,在芦苇塘边有一户人家的院落,天上云层边挂着一弯新月,夜已深了,房间里的灯光还没熄灭,似乎是家人还在等待打鱼迟归的亲人。


新平先生的现代诗,十分出彩。唯美的词汇里包含着极深的哲理,营造出唯美的语境,给读者启迪和遐思。这首《偶遇》,是新平发表在《歆叶诗刊》上的诗作:

《偶遇》
此一刻我痉挛的面容

融化于阳光的灿烂

融化于旖旎的过往

人世间最美的音乐和诗句

都成为你最朴素的名字

都成为清晨里你最简陋的问候

在我的内心蝶泳

于唇际于眉间

于每一寸肌肤华发恣意流淌

浅浅念淡淡欢

都是一种幸福的等待

在每一个清晨里

你来与不来我都在这里

不悲不喜不离不弃

人生的偶遇,时常都会发生。只是有的偶遇,只是清晨荷叶上的露珠,停留的时间不会太长;而有的偶遇,亦如多年分别的亲人重逢,一见如故,成为一生之交。


记得他还有一首《怀念》诗作,也让我特别喜欢,是他参加作家联合出版中心主办的《2018中国优秀作品年鉴》入选作品:

《怀念》
就这样吧

就这样看你深遂的光里

沉淀了你的美你的笑你的一切

于是我也沉寂在美的海洋里

在秋风秋雨过后

一片枫叶停在我的心尖火

红的的烫烙在记忆深处

任凭年华逝去不再褪色

在新平的情感世界里,珍藏着许多美好的记忆。远去的人事,过眼的风景,亦或是直击到心灵的痛,都会触动他的灵感,进而化作笔下的诗作。这是他的心路所遇,又何尝不是我们大家的心路所遇呢?只不过,我们没他这方面的诗情才艺,无法表达出来而已。那么读他的诗,也是在读我们自己。

作为诗人的新平先生,亦通晓音律。他善弹古筝,造诣极深。有时大家相约去舒馨女士创办的舒心堂茶文化体验馆雅集,听新平先生弹筝是绝对不能少的节目之一。

一曲《高山流水》叙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的典义,一曲《渔舟唱晚》叙事唐代王勃所著文学名篇《滕王阁序》中所述之景,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归航,水面歌声四起,响彻彭蠡湖滨之美景。


近几年,他又忙里偷闲,重拾笔墨,写字怡情。新平的书法,由于基础夯得扎实,上手极快。书风从《曹全碑》得其功力,从赵孟頫《洛神赋》得其形体,加上他学养深厚,故书法秀逸朴美,很有书卷气。

新平先生品性儒雅,诗才横溢,爱好广泛,情商也极高。无论是舒馨女士为我在她建的群里,偶尔搞的书画小品微拍会,还是我自己的书画艺术作品个展,他一定会,竞拍必争,鼎力捧场。这在文友之间,尤其难得。

他曾引用流传下来的一句话,来表明他的观念:自古文人相亲。由此可见,在他身上保留和传承着文人的气节,风骨和豪情。


文到此处,我想暂时搁笔了,他的诗作丰富,人生精彩之处太多,不是一篇短文所能体现的,我只能概述一二,如冰山一角。与他交往数载,把各自领略之所得互为补益。前人所谓,良师益友,我想应是如此。

艺无止境,永在路上。这是我自己写来励志自己的,今天把这句话拿来与张新平先生共勉,企望在今后的岁月里,共同勇猛精进,友情也历久弥新。


2020.5.15于棘园

张新平

笔名希言,号希言堂主人,网名渔舟唱晚

江西临川茶溪人

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

歆叶文艺杂志社、奉天诗刊签约作者

中国作家联合出版社签约

乐山市诗词学会会员

古体诗师从嘉州半缘君先生

现代诗歌,则发于心性,自成风格

爱山川河流,喜琴诗书画

诗词作品散见于国家级、省级文学刊物

书法|绘画|设计|文创

文:胡霜桥

书画:胡霜桥

封面设计/摄影:张小盖

编辑:晴朗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致力原创  感悟美好

注:文本所有文字、图片、图片元素均为原创

版权归半瓢庐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