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情感支持和人格培养~
发布于 2021-10-17 23:59
一个小小的错误,对孩子来说,要经过7次犯错,7次纠正才能纠正过来,而家长只给了他两三次机会。
——摘自沈奕斐IEIC大会演讲
10月17日,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海峰会,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浦东新区花木路1388号)隆重举办。
本次大会以“守望教育初心·成就孩子梦想”为主题,集聚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国际视野探讨教育话题,直击当下教育的痛难点,共话未来教育蓝图!
大会线上线下累计2500万流量,现场众多学生和家长慕名而来,与教育大咖、专家学者等面对面交流教育理念,探讨升学困惑,很多家长表示受益匪浅。
在本次大会上,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沈奕斐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为什么父母陪伴写作业一定会爆》的演讲,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她分享的精彩内容——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
复旦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大会上,沈奕斐的主题演讲主要围绕以下5个方面——
1.“双减”后,家庭教育的挑战!
2. “温和而坚定”真的有效吗?
3. 为什么父母那么重视成绩?
4. 如何陪伴孩子学习?
5.“双减”后,家庭教育怎么做?
“双减”后,
家庭教育迎来什么样的挑战?
今天特别想跟大家聊聊“双减”以后家庭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
图片来自嘉宾演讲ppt
因为“双减”以后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取向,大家可能会感觉,培训没有了,学习任务好像更重压地到了家庭身上,家长更焦虑了。
但如果大家仔细去阅读“双减”的整个政策,其实这个政策的取向并不是这样的。
这个政策前半段反复在强调的是学校如何去承担学业的功能,没有强调过家长也要承担孩子的学业功能,希望大家对政策的转向有一些耐心。
我觉得这个政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的确会有更多的挑战,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天的家长要把孩子的全部学习功能都承担起来呢?
其实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过去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在家庭生活里,“不谈作业,不写作业,家里很和谐,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了,一陪伴作业就会爆掉,妈妈在那边发脾气,爸爸说你态度能不能好一点,妈妈说你来,爸爸也撑不了多久,也会爆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
图片来自嘉宾演讲ppt
我们做了一个研究,这是一个硕士生的研究,研究得到了一些结论——父母是怎么爆掉的。
这是一个关于“小学生家长陪读情绪与行为调查及引发因素分析“的研究,研究将儿童不良作业行为类型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依赖型:此类型的孩子的习惯主要体现在他们缺乏主动性,只有当父母督促他们做家庭作业时才会有所行动;
第二类敷衍型:敷衍了事型的儿童,作业习惯往往是作业完成的既快又乱,充满错误。他的目标就是完成作业,把作业本填满,对于内容的质量并没有要求;
第三类磨蹭型:该类型的孩子作业的习惯是拖延。完成作业的时间往往很长,并且写作业时不能专注,一边写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
对照自己的孩子去看,很可怕,大家可能会发现,你们家不是属于其中的一种,而是三种都有,推一推才动一动,磨蹭到最后一刻,心态是最后把作业做好就可以了。
这三种情况都存在的时候,父母很容易崩溃,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们总会觉得等不及,也不理解孩子为什么是这样的。
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也在考虑,什么样的情况下父母更容易爆掉,我们去测试家长的陪读愤怒指数,然后发现,父母在陪读的指数上没有差异,也就是说,无论是妈妈陪还是爸爸陪都没关系,都会爆。
但是陪男童还是女童会有差异,陪男童会更容易爆。男女两性在早期的学业里面会有差异,输入和输出同步型和输入输出不同步,男生的后者比例在我们的统计里是更高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陪男童会更焦虑。
我自己有两个孩子,两个孩子有很大的不同,女儿很有女孩的性格特征,她总是觉得自己考得不好,对自己非常不满意;但是我的儿子觉得自己混到中游就很好了,他很满意。
愤怒的指标体系在年级上没有差异,不要指望着一年级愤怒一下,管好了两年级会好一点,其实整个小学阶段都没有差异。
另外,我们也会发现,愤怒的指数和父母的收入情况无关,但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有关联。
我经常安慰我的朋友们,如果你觉得陪读特别愤怒,唯一能降低你愤怒指数的,就是父母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学历,去考硕士、博士,这样你会发现你的愤怒指数是下降的。
我们的统计是讲相关性,不是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如果孩子觉得这个题目很难,父母也觉得很难,其实父母是不太容易爆掉的,特别容易爆掉的是孩子觉得很难,父母觉得很容易的作业。
这也是为什么陪伴写作业到初中,大家就不那么容易爆的两个原因,一个是孩子真的不听你的了;第二个是你也发现这些作业很难,这才是核心的原因。
大家会发现,到了初一、初二那两年,我们很多时候在孩子的作业上就帮不上忙了。
因为这个年代,他们的作业模式跟我们当时是不一样的,而且他们很多问题是我们解决不了的,不是说你学历高就能帮助他,你会发现作业的难度不是以家长而定,可能你觉得很容易,但是对孩子来讲就是难的。
就像有的孩子你教他点数他都会点很久,不同的认知差异会导致你对陪写作业这件事特别愤怒。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非常普遍的发现,也是大家的常识,就是喜欢跟别人家孩子对比的父母,特别容易爆。
这里面有一些问题相关性非常显著,家长总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是怎样的,你就容易爆。
“温和而坚定”真的有效吗?
家长陪写作业会爆的背后原因
对于家长陪伴写作会爆,这几年很多人也提到了一些所谓的解决方案,大家都说“温和而坚定”,你们能做到吗?
我们的研究发现,家长们能做到回家前15分钟“温和而坚定”,但是陪伴写作业时还是会爆掉。
“温和而坚定”是美国提出的一个逻辑体系,但是你要知道,为什么美国提这个“温和而坚定”是有用的,而在中国是没用的,因为在美国家庭教育不包括陪伴写作业这一项。
下面还是想详细地跟大家讨论一下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跟你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我经常讲到,我们家两个孩子,老大老二截然不同,他们的量变和质变也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道理,父母觉得孩子的写作业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你认为这道题目很简单,但是对很多孩子来讲,这道题目很不容易。
我们在研究里发现,一个小小的错误,对孩子来说,要经过7次犯错,7次纠正才能纠正过来,而家长只给了他两三次机会,可能就觉得已经到位了;
另外,孩子的标准和家长的标准不同,聪明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也是有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家庭教育,成年人的教育常常是追求效率的,不会给孩子那么多时间去找自己的规律,家长追求效率。
但是为什么一旦追求效率就会出现问题?因为一追求效率就可能会不允许孩子去探索自己的道路,家长就会觉得不应该有7次的机会,就是这样的冲突,带来了问题和焦虑。
老师和家长的身份,是冲突的。这也是为什么陪伴写作业这件事情我一直比较反对,因为我们在研究里反复发现,我们今天的学校和家长都在做一件共同的事情,就是如何培养一个有完整社会人格的人,能够各方面成长得很好,这是学校和家长的共性。
但两者也有一些差异,学校教育有一个很核心的,叫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不管这个学校是怎么样的,它总是有一定的教学大纲,以及要完成的任务,总是要培养具有一定能力的学生,总是有选拔机制,学校不可能永远不考试,就算不考试,也会需要知道谁回答问题比较好,一定有一个选拔机制,一定是集体化教育。
那么,家庭教育是什么?是传授知识吗?不是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情感支持和人格培养。而且它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不需要选拔机制,要的是爱育机制,“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比别人表现好我才爱你。”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小舍得》这个剧里面,我们讲妈妈只是喜欢成绩考得好的孩子,这个跟家庭教育是相违背的。当我们情感支持和人格培养孩子的时候,追求效率就很难追求情感教育。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那么重视成绩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那么重视成绩,在我们社会学里这不是家长的问题,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因为这叫现代性的焦虑。
图片来自嘉宾演讲ppt
什么叫现代性、叫不确定性,如果大家比较过去的传统社会,什么时候结婚、生孩子、生活是怎样的,一眼能望到头,很枯燥,但是它很稳定,进了一个单位不会担心被单位解雇的,一直做到底。
然而,今天的现代化社会,人们每时每刻要做出自己的决定和选择,你要承担选择的后果,这个就叫不确定性。
人在不确定的社会里面有一个本能的安全感获得,就是会去追求那个确定性,什么东西有确定性?量化指标。
我们培养一个孩子,情商很高,那又怎么样,我怎么确定这个能保障他未来的发展呢?大家不知道,但是他成绩好,这个量化指标就比较有确定性。
就像培养孩子音乐爱好,是为了陶冶情操,享受音乐的美,但是它很抽象,所以,你会发现在中国学音乐必须考级,为什么呢?因为考级是一个量化指标,能让你看到孩子的成长。当你追求这种量化指标的时候,你就一定会去追求家庭教育、学习成绩、做作业效率等等的问题。
为什么那么重视成绩,因为在这个不确定的社会,我们对于自己孩子的成长,对于自己,我们自信心不足,我们不知道这个不确定性怎么办。
所以,大家要去抓那些让我们有安全感的东西,大家会把学习成绩放在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位置,然后就会忽视其他的问题。
追求效率成了习惯,你会发现,这个跟教育节奏就不再匹配了,你要追求效率就要指出他的错误,指出错误就跟情感支持培养逻辑不匹配了。
我有一本书就专门讲纠错教育会带来多少问题,在今天这个时代,在不确定的时代,你只要用纠错教育,你的孩子出问题的几率就很大。
错误的陪伴方式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情感支持缺失导致心理问题等等;
另外是天才的减少,我们经常说男孩子到初中他会有更多的成长,其实这种现象现在不会再有了,因为在他往上升之前家长就把他打垮了。
那么不陪伴孩子学习,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吗?其实,陪伴孩子学习并不是根本问题所在,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家长要意识到,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学校教育是完全不同的,父母要给孩子力量,他在每一次失败的时候如何给他力量,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时代学习的重点
最后我们讲学习的重点,就是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教育是不同的。
比如,以前如果我们中国出现牛顿,苹果砸在了脑袋上,那时的家长可能会马上跟他讲远离苹果树;阿基米德躺在浴缸里水漫出来的时候,家长会跟他说不要把水弄得到处都是,家长总是去纠错,天才是不可能出现的。
图片来自嘉宾演讲ppt
我们陪伴孩子的重点,不是回到跟学校一样的步骤——追求效率,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动力机制,写作业跟家庭教育并不对立,对立的是方法。
今天父母陪伴写作业很焦虑,这个焦虑,主要是来自家长自身的焦虑,以及父母在现代社会里不确定性的焦虑,跟孩子的表现其实没有那么紧密的相关。
第二个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如何跟孩子在学业上探讨的良性方式。
“双减”后家庭教育应该要怎么做
所以,“双减”后家庭教育应该要怎么做?其实今天教育时代的变化也是一个时代的变化,它强迫我们或者推动我们的家长,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要重新去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
所以,这几年我一直在做讲座,叫后喻时代的父母该怎么做。以前的时代,老年人的知识经验很管用,今天这个时代,年轻人走在了前面了,我们要向年轻人学习。所以时代的变化对整个的教育机制打出了一个巨大的问号,这推动我们要不断改变,要学会怎么为孩子减压;遇到问题,在后喻时代需要去问孩子有什么解决方法,思考如何能帮到孩子。
《做对懒爸妈养出省心娃》这是我写的一本书。
我特别想跟家长讲的是,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一点都不焦虑,因为我的两个孩子都让我很满意。我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就发现我女儿身边有一些有心理创伤的孩子,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能做的是齐心协力,一起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为我们的后代去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这个非常重要,这也是我每次愿意到家庭教育来继续做讲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到最后的时候,我想说,爱是需要学习的,幸福是需要练习的;另外,你要让他将来幸福,必须时刻练习幸福,不能说成绩好了,考上大学再幸福,他幸福不了了,怎么让他在日常生活中有幸福,这很重要。
这是我今天的演讲,谢谢大家!
如果你错过了本次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海峰会,也可以报名参加11月13日,远播国际化学校升学咨询会·上海站,一站式解决你的升学难题!
报名方式
国际化学校开放的教学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多元化的文化氛围等,能够帮助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中,走得更好更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