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合兴)至余庆高速公路初步设计获批 将经过这些地方

发布于 2021-01-29 01:36

 昨天

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德江(合兴)至余庆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
黔交许可建字〔2020〕第005号

贵州中交德余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你司《关于报请审批德江(合兴)至余庆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请示》(德余办函〔2020〕87号)及两阶段初步设计文件收悉。根据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以及《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贵州省德江(合兴)至余庆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黔发改交通〔2020〕665号)批复内容,经审查,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一)项目起于德江县合兴镇,与已建沿德高速顺接,并设枢纽互通与已建杭瑞高速衔接,经思南县宽坪乡、胡家湾乡、亭子坝镇、杨家坳乡、青杠坡镇、香坝镇、长坝镇,凤冈县王寨乡,石阡县本庄镇、河坝镇,余庆县龙溪镇,止于余庆县小腮社区,设枢纽互通连接在建的遵余高速,路线全长103.996公里。全线设置合兴(枢纽)、胡家湾、杨家坳、青杠坡、香坝、长坝石林、本庄(枢纽兼落地)、河坝、小腮(枢纽)9处互通式立交,其中,经我厅与铜仁市石阡县交通运输局协商,按《惠罗线罗妥互通连接线延伸段及港区连接公路等四项设计方案专题研究会备忘录》,本阶段将本庄枢纽与本庄落地互通合设。同步建设6条互通立交连接线约64.972公里,其中,胡家湾互通连接线9.77公里,杨家坳互通连接线1.819公里,青杠坡互通连接线24.817公里,香坝互通连接线10.466公里,长坝石林互通连接线15.86公里,河坝互通连接线2.24公里。

同意设置服务区2处,停车区2处,匝道收费站7处。

(二)同意主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25.5米,分离式路基宽度12.75米。互通连接线原则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除青杠坡互通连接线路基宽度采用10米外,其余连接线路基宽度8.5米。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级,其余技术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执行。

二、工程地质勘察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结合本项目的特点,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挖探、物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对路线走廊及方案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等自然建设条件进行了勘察,采用勘察手段适宜、方法正确合理。下阶段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沿线的岩溶、采空区、软土、滑坡、堆积体、危岩等不良地质路段工程地质勘察及评价工作,重点查明K73+000~K78+300路段的堆积体影响范围,分析对工程的影响,完善工程处治方案。

(二)加强桥位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重点查明万福洞大桥、柏香岭大桥、马湾洞大桥、巴洛河特大桥、沙坝大桥等桥址区岩溶发育程度,为桥梁基础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加强桥位区岸(斜)坡稳定性评价。

(三)加强隧道地质的勘察和分析工作,探明隧道纵横断面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不良地质情况,合理划分围岩级别及涌水量预测,进一步采用综合勘探、测试手段,重点查明断层、煤系地层、采空区、岩溶、洞口堆积体、危岩等对隧道的影响。对穿越煤矿地区的隧道,应重点查清煤系地层中采空区位置和压覆煤矿范围,确定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等参数。

(四)工程地质勘察应全面、及时、准确,确保设计与工程地质勘察有效结合,紧密衔接。

三、路线

(一)初步设计在工可推荐线位的基础上,综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自然保护区、公路路网、城镇规划以及运营安全和工程规模等因素,共拟定20条路线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其中6段为同精度比较),同精度比较线占推荐线总长的63.4%。原则同意初步设计推荐的路线方案。

(二)初步设计路线平纵面设计基本合理。下阶段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贵州省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黔交建设﹝2017﹞134号)要求,对路线组合进行细化设计,减少高填深挖,优化土石方调配,减少弃方,合理控制工程规模。在保证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贯彻保护环境、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

(三)项目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下阶段应结合定测详勘成果,进一步优化路线平纵横设计,增加平面交点和变坡点,绕避不良地质,与地形相协调,减少高填深挖。

(四)初设弃方数量较大,下阶段应通过优化路线设计,并合理利用隧道洞渣,尽量平衡路基土石方,减少弃方数量。

(五)长坝至乌江段为连续长纵坡路段,下阶段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研究路线经长坝水库下游提前降坡,以减缓路线平均纵坡的方案。

(六)K25+500~K26+000段高填方占用天然河沟,下阶段应结合水文勘察情况,核查该段路线方案的合理性,确保排水顺畅、路基稳定。

(七)下阶段应对全路段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根据运行速度合理确定超高值,强化交通安全设计,确保运营期间的行车安全。

四、路基路面

(一)原则同意初步设计路基标准横断面形式、设计参数和一般路基设计原则。应按《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交办公路﹝2016﹞93号),统筹考虑路基安全、环保、耐久、节约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路基设计。

(二)下阶段应根据沿线地质条件,加强高填深挖、软土地基、不稳定边坡路段等路基稳定性分析计算,注意斜坡路基稳定性问题,进一步优化特殊路基设计方案。

(三)原则同意初步设计特殊岩土工程的处治设计,下阶段应依据软土、岩溶、危岩、堆积体等不良地质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成果,进一步做好综合处治设计,并加强动态设计。

(四)路基边坡防护设计基本合理,下阶段应进一步查明边坡的岩土结构和地质构造,优化边坡防护工程设计。

(五)项目土石方量偏大,下阶段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进一步优化路线平纵和边坡坡率,尽量平衡项目土石方;应加强弃土场选址工作,加强弃土场防护和防排水设计。

(六)原则同意主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结构组合设计,主线面层采用4厘米SMA-13细粒式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上面层+6厘米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8厘米AC-25C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互通立交匝道、桥面铺装和隧道路面采用与主线上、中面层相同的路面结构;隧道路面采用复合式路面,下面层采用26厘米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匝道收费广场采用26厘米钢筋混凝土。下阶段应根据沿线气候、材料特征、交通量、车型比例、平纵面设计特点及交通量增长率等情况,结合各结构层混合料及试验结果进一步优化路面结构方案。

(七)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方案基本合理,挖方边沟宜根据地形,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生态型边沟、浅碟形边沟、暗埋式边沟或盖板矩型边沟,并加强路基地下排水设计。完善路基排水设计中的应急收集处理系统设计。

(八)下阶段应加强车辆类型、轴载组成及轴载谱资料调查,进一步验算路面结构厚度和强度、加强路面原材料和混合料调查与试验、优化沥青混合料级配、提高沥青路面的服务性能和耐久性。

(九)结合贵州省高速公路基层摊铺和施工压实厚度经验,优化基层、底基层厚度,以方便施工。

(十)下阶段应根据《关于印发〈贵州省公路边坡养护检修通道设置技术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黔交建设﹝2020﹞60号)的要求,完善边坡养护通道设计。

五、桥梁涵洞

(一)全线共设主线桥梁27156.85米/84座,其中特大桥2543.5米/2座,大桥23677.85米/69座,中桥935.5米/13座;涵洞共42道。全线桥型方案及涵洞布置基本合理,原则同意全线桥梁、涵洞的初步设计方案。

(二)原则同意乌江特大桥采用1-475米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桥方案。下阶段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加强两岸拱座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桥梁抗风、抗震稳定分析和细部结构设计,确保结构施工和运营安全耐久。

(三)原则同意白家湾大桥主桥采用81+150+81米连续刚构桥型方案;后坪大桥56+100+56米连续刚构桥型方案;柏香岭大桥主桥采用81+150+81米连续刚构桥型方案;巴洛河特大桥采用95+180+95米连续刚构桥型方案;小乌江大桥主桥采用73+135+135+73米连续刚构桥型方案。

(四)下阶段应结合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受力特点,加强高墩稳定性验算,并优化连续刚构桥梁主梁腹板束、底板束等细部结构设计,确保结构安全。

(五)下阶段应根据《关于印发〈贵州省公路桥梁养护检修通道设置技术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黔交建设﹝2020﹞61号)的要求,完善特殊结构桥梁检修维护通道设计。

(六)下阶段应加强桥梁区危岩体、堆积体、卸荷裂隙等不良地质勘察和工程处置,确保桥梁施工、运营安全。

(七)下阶段应结合地勘成果,细化高墩桥梁桩基设计,合理确定桩基埋置深度,合理确定主墩结构型式,优化主墩承台尺寸及承台底标高,以减少承台施工对较陡边坡的开挖,降低施工难度,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诱发地质灾害。

(八)下阶段应充分考虑万福洞大桥跨越不良地质的影响,加强对桥址区的地质勘察和方案比选论证,择优选择本桥建设方案。

(九)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对沿线桥址区岩溶、落水洞、隐伏溶洞等不良地质物探工作,查明岩溶、落水洞等不良地质分布,加强桥梁基础设计,保证结构安全。

(十)原则同意互通立交桥梁的桥型布置方案。下阶段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充分结合地形地质资料,进一步优化调整部分桥梁的下部结构、基础尺寸及上部结构施工方案,核实平曲线要素相关参数,细化结构及匝道拼宽细部设计,减少预应力损失,确保桥下净空满足规范要求。

(十一)互通式立交区弯、坡、斜结构受力复杂,下阶段应结合互通式立交优化、交通量和路网代表车型,进一步加强桥梁上部横向稳定性验算,提高桥梁抗倾覆能力储备。

(十二)加强精细化设计理念,下阶段应进一步完善弯、坡、斜桥梁设计,根据计算结果,合理确定不同跨径桥梁的下部结构尺寸;对特殊桥梁桥墩结构应逐桥设计;对大跨径的匝道桥,应逐一列出控制因素并论证,加强墩身运营、养护受力分析,确保桥梁结构经济、安全。

(十三)下阶段桥梁设计应充分考虑运营、养护管理因素,按照《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有关规定,对特大桥、大桥须列专篇做养护要点设计及桥梁径流系统综合设计,并对运营安全做应急预案设计,以指导桥梁的管养工作,确保安全,并将相关要求载入本项目养护管理使用手册。

六、隧道

(一)本项目全线共设置隧道13257米/12座(整幅长度),均为分离式隧道,其中长隧道9229.5米/6座,中隧道3770米/5座,短隧道257.5米/1座。连接线隧道2座,长945米。原则同意全线隧道布置及结构设计方案。

(二)下阶段应根据地形、详勘地质资料,结合地表道路、输电线路、洞口段地表覆土、下穿槽谷、偏压情况等因素进一步优化隧道平、纵面线形,合理确定隧道轴线及轴线间距、洞口位置及洞门型式,优化隧道结构型式及衬砌支护参数确保隧道施工、运营的安全,并节省工程投资。

(三)推荐主线12座隧道中有10座穿越灰岩地层,下阶段应加强岩溶、隧底隐伏岩溶的综合勘察。

(四)下阶段应加强推荐线中石人坨隧道、岩上隧道、中寨隧道及青杠坡L1连接线隧道煤系地层瓦斯参数、采煤巷道、采空区与隧道平纵面关系调查、核实,补充瓦斯隧道判别的相关依据;核实通风系统是否满足运营期瓦斯泄露需风量要求。

(五)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上都坝、香树坪、四野屯等隧道井、泉的水量、水质监测、调查,并做好备用水源的应急预案。

(六)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观银坝、上都坝、香树坪、四野屯、石人坨、岩上、红岩寺、中寨隧道危岩体勘察、调查、分析,完善清除、监测、防护方案。

(七)下阶段应加强上都坝、香树坪、四野屯、岩上、红岩寺、中寨隧道地表堆积体、错落体的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完善堆积体D1的监测、防护方案及隧道施工要求。

(八)下阶段隧道照明设计应结合近、远期交通量以及交通量组成参数、LED灯具的性能等因素进行设计,同时为保证隧道行车的安全性,连接线隧道的照明亮度取值和分段设置应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九)下阶段应结合本项目隧道规模和相邻隧道距离优化隧道现场管理所的设置和隧道供电设计,同时为保证隧道运营安全,核实各隧道风机配置是否满足隧道火风压情况下的需求。

七、路线交叉

(一)全线互通式立交总体布局基本合理,立交选型和技术指标应用基本恰当。综合考虑交通量、路网、地形、地质等因素,原则同意设置合兴(枢纽)、胡家湾、杨家坳、青杠坡、香坝、长坝石林、本庄(枢纽兼落地)、河坝、小腮(枢纽)9处互通式立交。

(二)原则同意全线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8处,通道116处,人行、车行天桥14处。

(三)原则同意合兴枢纽、小腮枢纽互通采用T型立交方案;胡家湾、杨家坳、青杠坡、香坝、长坝石林、河坝互通采用喇叭型立交方案;本庄枢纽互通采用十字型+T型立交方案。

(四)下阶段,应对各互通式立交平纵面线形进行优化,以提高互通式立交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下阶段,应结合初步设计咨询审查意见对立交进行进一步优化,降低工程费用。

(六)下阶段,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现有道路网布局,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确定互通式立交连接线建设标准和规模。

八、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原则同意安全、服务、管理设施和通信、收费、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同意全线设置标志、标线、护栏、隔离设施、防眩设施、诱导设施、防落物网等交通安全设施。

(二)服务区、收费站、路政用房及交警营房建设规模应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要求进行设计,费用列入概算。

(三)全线管理、养护及服务设施总体布局基本合理。全线共设置路段管理分中心1处(与本庄收费站同址设置)、隧道管理站2处(分别与青杠坡、河坝匝道收费站合建)、路政大队、交警中队各2处(分别与青杠坡匝道收费站、本庄匝道收费站合建)、匝道收费站7处(胡家湾、杨家坳、青杠坡、香坝、长坝石林、本庄、河坝)、养护工区2处(分别与青杠坡收费站和本庄收费站同址合设)、服务区2处(长坝石林、河坝)、停车区2处(亭子坝、乌江)。收费站入口广场应按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称重检测业务规范和技术要求》(交办公路函〔2019〕1182号)要求预留场地。下阶段,全线服务区、停车区应按工可报告中明确的等级和《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规划》(2018-2030年)要求的标准建设。

(四)应对高边坡、桥梁路段,尤其是桥隧相连的桥梁路段、临崖路段、下坡及小半径弯道路段的外侧加强被动防护,提高护栏防护等级,确保行车安全。

(五)监控系统中视频监控应采用数字高清技术,技术要求按《贵州省交通行业高清视频联网技术要求(试行)》执行。道路沿线外场摄像机按照全程监控要求不大于2公里一对设置,完善雾天公路行车安全智能诱导系统及气象观测站相关设计。视频云设计按照交通运输部《全国高速公路视频联网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交办公路函〔2019〕1659号)执行。

(六)收费技术方案应符合《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建设方案的通知》(交公路函〔2019〕387号)的相关要求。超限检测车道应统一采用整车式计重设备。

(七)同意本路段通信系统接入OTN干线传输系统。通信管道设计应符合《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调整高速公路通信管道设计数量的通知》(黔交建设〔2013〕138号)要求。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按照等保二级设计,收费系统网络安全按照等保三级设计。

九、环境保护

(一)该项目初步设计结合沿线环境现状,提出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方案总体符合本项目要求,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恰当,原则同意该项目环境保护与景观绿化初步设计方案。

(二)下阶段应结合交通运输部《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贵州省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黔交建设〔2017〕134号)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贵州省公路水运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黔交建设〔2017〕317号)要求,把环保、水保的相关措施具体落实到设计中,并同步做好相关工作。

(三)应根据项目沿线敏感点的分布情况,结合噪声预测值确定声屏障设置的位置,设置的长度、高度,补充设计依据。

(四)应加强调查工作,进一步明确雨水收集池的设置位置。

(五)全线景观绿化应结合沿线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环境特色和旅游名胜等因素,统筹规划,充分推荐或展现项目沿线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景名胜区,但应因地制宜,避免高成本的公园式景观绿化。

(六)弃土场处理设计应结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要求,落实各项水保措施的设计,注重植被的恢复,明确选用的苗木品种。

(七)施工便道设计应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并在施工期结束后能作为农村公路路网的补充服务当地群众。特殊施工便道应进行专项设计。

(八)督促环评报告、水保方案编制单位加强与勘察设计单位的联系,保持环评报告、水保方案与路线勘察设计确定方案的一致性,防止出现因方案的不一致导致环评报告、水保方案发生变更,影响后续建设环节。涉及环评的事项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有关要求执行。

十、设计概算

本项目设计概算依据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3830-2018)、《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3831-2018)、《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3833-2018)以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颁布的有关文件规定进行编制。总概算核定为14,901,851,989元(含建设期贷款利息),审减2,611,077元,较批复估算总投资141.58亿元增加5.25%。

(一)核定建筑安装工程费11,154,403,641元。

(二)核定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1,780,977,130元。

(三)核定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95,039,536元(含交通强国试点费用500万元)。

(四)核定预备费676,521,015元。

(五)核定建设期贷款利息694,910,667元。

本项目总投资应控制在初步设计批复的概算范围之内,最终工程造价以竣工决算为准。

项目法人为贵州中交德余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机构负责人为王腊。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2015〕54号),按《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G G10-2016)和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规定组织监理工作。

请你司与相关的城镇建设规划、水利、环保、文物、林业、管线、电力电信及其它建筑设施的主管部门签订责任明确的书面协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与沿线环保和水保部门充分协调,深化环保、水保工程设计,保护沿线自然生态环境。

请你司督促设计单位认真按此批复要求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由你司负责组织审查,审查意见报厅审批后方可执行。施工图设计阶段要认真落实标准化施工的要求,并落实到设计文件中;做好农灌、通道、天桥设置的设计,以及涉及机耕道、水渠改造等与沿线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工程设计。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防止建设过程中随意变更设计和调整概算。若发生较大(重大)设计变更,必须严格按《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年第5号)的要求履行审查审批手续(具体操作可按《贵州省高速公路PPP项目建设管理手册》(20200305版)第6章要求执行),先申请,经同意后方能开展变更的施工图设计,设计完成后经审批才能实施。未经同意擅自实施的设计变更不补办手续,相关费用不得进入工程决算。

请你司抓紧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按照交通运输部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施工许可手续。贯彻落实我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平安工地建设”以及创建“品质工程”的相关要求,加强施工期间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项目建设工期(自开工之日起)3年。

附件:德江(合兴)至余庆高速公路初步设计概算审查对照表.pdf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2021年1月11日

热诚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  gszx618@163.com  

贵州高速资讯:ID:pingangaosu    

为您提供全方位的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情况和高速路况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