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感动中国,你需要的素材都在这里(含点评、时文)

发布于 2021-01-29 10:02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茫茫人海,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愤慨,也总有人让世界温暖着、美好着。感动的力量,让我们面对茫茫人海,仍然相信,仍然热爱,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

樊锦诗:根入石窟蟠

人物事迹: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将大半辈子的光阴奉献给了敦煌石窟。1963年,北大毕业后的樊锦诗,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她还推动立法和制定莫高窟总体保护规划,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来规范敦煌保护。

2019年,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勋章和最美奋斗者称号。81岁的樊锦诗一直还在为敦煌忙碌着......

 

【颁奖词】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语言形象化,如说成“从北大到敦煌”,则仅为陈述事实,不够生动】,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对偶式整句】。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双关句】。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一”字连缀成文,一气呵成】,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物素描: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无怨无悔

她坚守大漠半个多世纪,把大半生心血都奉献给了敦煌石窟。

她用单薄的肩膀,扛起保护人类文化瑰宝的重担。

她祖籍杭州,生在北京,长在上海,却被称作“敦煌的女儿”。

她安排起草了《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把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等重要理念融入其中,1999年到2002年,敦煌研究院牵头制定的《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5)》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评价:敦煌研究院以非凡的远见形成了一个极好的旅游管理方法,为有效地保护莫高窟树立了典范。

为古老文化插上现代技术的翅膀 推动“数字敦煌”全球传播

“世人都希望莫高窟能够永存,但我们只能延缓,不能逆转。”怎样让脆弱的壁画得到永生,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敦煌绝美的艺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樊锦诗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构想。

经过近30年的不断实践,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数字影像拍摄、色彩矫正、数字图片拼图和储存等敦煌壁画数字化保存技术,制定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

2016年,“数字敦煌”上线,游客在电脑前,就宛若在石窟中游览一般,截至目前,“数字敦煌”的全球访问量已超过700万人次。

樊锦诗潜心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先后撰写了《莫高窟北朝洞窟分期》《莫高窟隋代洞窟分期》《莫高窟唐代前期洞窟分期》等论文,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揭示了各个时期洞窟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时代特征。

看着如今的敦煌盛景,樊锦诗很欣慰,她说:“很高兴,看到莫高精神在一代代放弃内地优越条件,奔赴西北大漠的有志青年身上得以延续发展。”

“我脑海里常想着季羡林先生的诗:我真想长期留在这里,永远留在这里。真好像在茫茫的人世间奔波了六十多年,才最后找到了一个归宿。” 

四川森林消防员:英雄归厚土

人物事迹:

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消防队员们每人负重30余斤,徒步行军8小时,在海拔3700余米处与大火搏斗。因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4名地方干部群众不幸壮烈牺牲。

痛失患难与共的战友兄弟,一起出征却没能活着一起回家。大队营区的笑脸墙上,每一张年轻的脸庞都笑容灿烂。牺牲指战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为有牺牲多壮志,为国捐躯重如山。让我们向这些可爱可敬的扑火勇士致敬!

 

【颁奖词】

  青春刚刚登场,话语犹在耳旁,孩子即将出生,父母淹没于泪水【四个镜头,概括消防员们牺牲时的情况】,青山忠诚的卫士,危难的永恒对手,投身一场大火,长眠在木里河两岸。你们没有走远,看那凉山上的秋叶,今年红得分外惹眼【最后一句借景抒情

 

人物评论:

央视网:平凡的英雄给我们最多感动

      4月2日(2019年)凌晨,在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遇难的30名救火英雄遗体已抵达西昌。四川广播电视台及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深夜有车辆排成长队缓缓前行。一些市民走上街头,泣喊“英雄一路走好”,部分路面摆放了菊花。

  从视频中可见,深夜的街头,昏黄的路灯下,市民们正在自发等待送行。当列车缓缓经过,多少感动涌上心头。街头摆放的一朵朵菊花,一声声“英雄一路走好”,道出了现场市民发自内心的感动,更体现出他们对英雄精神的敬仰与推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火灾无情人有情,30个救火英雄中包括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他们看似平凡,但又极其伟大。平凡的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为了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义无反顾献出了宝贵生命。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30名救火英雄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将“平凡”与“伟大”画上了等号。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故事也从未有过尽头。他们可能一身尘土、一脸朴实,他们可能不擅言谈、没有出类拔萃的成绩,但是他们却用感人肺腑的力量、牵动人心的震撼和挺身而出的选择,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们的英雄史诗。这是最感人的平凡英雄,也是最真实的超级英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救火英雄的事迹与近日正在广泛开展的“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交相辉映,映照出了永不过时的民族精神和英雄精神。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英雄永远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缅怀先烈、感恩前辈,是让我们饮水思源、赓续传统;缅怀先烈、感恩前辈,更重要的是传承英雄精神,争作时代先锋。

  英雄精神永不过时。30名救火英雄,正是用实际行动传承英雄精神的榜样,他们是新时代英雄精神的最美诠释。泱泱大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这种英雄精神融入血脉,不断激发前行力量。救死扶伤的医生、教书育人的老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无论我们的工作有多平凡,只要能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就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新时代成就一番新的英雄事业。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个清明,让我们在缅怀中传承,让我们将感动化为前行的力量,让我们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以英雄精神为照亮前路的灯塔,为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特约评论员 胡辉)

顾方舟:一丸济世德

人物事迹:

顾方舟,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1957年,他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疫苗问世后他以身试药,冒着麻痹、死亡的危险,没有犹豫,顾方舟和同事们首先把自己当作试验对象,试服了疫苗。1960年底,正式投产的首批500万人份疫苗推广向全国11座城市,脊灰疫情流行高峰纷纷削减。

顾方舟借鉴中医制作丸剂的方法,创造性地改良配方,把液体疫苗融入糖丸,糖丸疫苗的诞生,是人类脊灰疫苗史上的点睛之笔,发病人数逐年递减,上百万的孩子免于残疾。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从1957年到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这条不平之路,顾方舟艰辛跋涉了44年。

2019年1月,顾方舟在生命最后留下两句话:“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2019年9月,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颁奖词】

舍己幼,为人之幼【化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不是残酷,医者大仁。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不是……而是”和“是……更是……”句式,常用来升华主题】。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比喻】

 

人物评论:

身边的战疫|“糖丸爷爷”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他再次感动全国

 

5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已故甬籍科学家顾方舟上榜。去年,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央视新闻 昨晚为此发了一条微博,感动了很多网友——

2019年1月2日,92岁的“糖丸爷爷”顾方舟与世长辞,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仍然心系国家的卫生事业,当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探望他时,老人已几乎睁不开眼,他紧紧握住后辈的手,留下最后的遗言:“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

有网友说:“录音听得眼泪哗哗的。”“真的瞬间泪目。”

他和刚满月的孩子曾以身试药

糖丸不是糖果,而是针对脊髓灰质炎的活疫苗。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这种病多发于7岁以下儿童,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瘫痪而且无法治愈,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人们谈“脊灰”色变,无数家庭和孩子的未来因此蒙上阴影。

1955年,顾方舟取得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学位,回国报效。同年,我国暴发了脊髓灰质炎。1957年,顾方舟带领研究小组来到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1960年,第一期脊髓灰质炎疫苗试生产成功,1965年,全国农村逐步推广“糖丸”疫苗。从此,我国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

令人敬佩的是,在疫苗研发的临床试验中,顾方舟和同事决定自己先试用疫苗。冒着瘫痪的危险,顾方舟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一周过去后,顾方舟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常。

不过,成人本身大多就对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必须证明这疫苗对小孩也安全才行。望着已经进展至此的科研,顾方舟咬了咬牙,决定拿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做试验。

他不敢让妻子得知这件事,只能偷偷给孩子服用疫苗,独自承担可能面临丧子的巨大压力。但纸里包不住火,妻子还是得知了这一消息。她“质问”顾方舟是不是真的,顾方舟只好小心地承认了。让他欣慰和感动的是,妻子不但没有怪罪他,还宽慰他儿子一定会平安的。

在顾方舟的感召下,同事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这些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可能度过了一生中最煎熬的十天。

测试期慢慢过去了。面对着孩子们一张张依然灿烂的笑脸,顾方舟和同事们喜极而泣、相拥庆祝:努力没白费,疫苗是安全的!

为人低调,从未忘记自己的故乡宁波

顾方舟为人低调。2019年1月2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直至此时许多人才知道,原来“糖丸爷爷”是宁波人——他出生于上海,祖籍宁波,与宁波的交集主要在他的童年时期。

成年后,虽然时常奔波在全国各地,但百忙中,顾方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宁波。1998年6月6日,宁波大学医学院宣告成立,顾方舟曾莅临医学院指导工作并寄予厚望。

据宁波大学医学院执行院长周文华回忆,在宁波停留的几天里,师生们都感受到顾教授为人非常和善,对宁波大学医学院的发展非常重视,他的一些建议令创办初期的宁大医学院获益匪浅。

正是在顾方舟的提议下,宁大医学院沿袭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科室设置——临床八年制,一届只招生60人左右。同时定下发展目标:建立起一个协和医科大学那样“小而美”的医学院。如今,宁大医学院正向着顾方舟希冀的那样,蓬勃向上,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敬业勤勉的医护工作者。

——来自浙江新闻起航号“杭州发布”频道

 

 

朱丽华:光明溢天地

人物事迹:

43年前,浙江嘉兴人朱丽华因伤失明,受张海迪事迹所感动,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璀璨人生。她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嘉兴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工作30余年,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

1991年嘉兴福利院为她安排了一处诊所让她经营,她招收徒弟一律免收学费,免费安排吃住,先后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职位。同时,她坚持做慈善,从1991年到2019年,朱丽华捐助的资金已达373万元,帮助了480名孩子圆了上学梦。她说:只有奉献才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颁奖词】

 

人物评论:

       5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发布,嘉兴盲人中医师朱丽华名列其中。

  当晚,朱丽华抑制不住兴奋:“这些年,我能影响这么多人,真的没想到。”

       一名盲人中医师,能获得如此殊荣,缘于她一直以来的“追光”之路。40多年前,18岁的朱丽华因为意外伤害和手术失败而失明。然而凭着顽强的毅力,出身中医世家的她努力学习,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成为嘉兴唯一一名盲人中医师。工作30多年,她凭借过硬的技术,缓解患者病痛。此外,她还积极帮扶残疾人走向社会,以收徒帮徒的方式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创业,曾获得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一直以来,朱丽华热心公益事业,用行动温暖着他人。她常年资助寒门学子,主动为他们支付学费,几十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达389万元。她还一直为现役军人提供义务服务,如今已免费治疗3000多人次。

      “一度我曾在黑暗中摸索。自从中医给了我‘光明’,我就立志把奉献作为自己的事业。”朱丽华说。(记者 沈爱群 通讯员 何丽军)

 

张富清:初心自慷慨

2018年11月湖北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采集信息,一位退役老兵的物品震惊了现场所有人,红布包裹一层层打开,人们发现94岁的退役军人张富清,竟然是一位战功显赫的人民功臣。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

 

【颁奖词】

  都知道你朴实勤勉,却不知你曾战功赫赫【妙用转折,避免平铺直叙】。你把奖章深藏在箱底,对战友的怀念深藏心底【箱底、心底,形象生动】,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于国于民,你是忠诚伟大的士兵【后边几句,读起来很费唾沫】

 

人物评论

有感于张富清的“本色”初心

人民论坛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感悟和感恩,守心如初,才能历久弥坚,张富清同志在不同时期,变换了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唯一不变的是他那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本色”初心。

作为军人,他在战斗中不怕牺牲的决心彰显英雄本色。“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部队,张富清勇当突击队员,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无愧于“战斗英雄”“人民功臣”的荣誉称号。在从军之初,他就树立了“立志要为穷苦人去打仗,让老百姓耕者有其田、过上好日子”的初心,这颗初心犹如一粒种子深深埋藏于内心的土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和铁骨铮铮的誓言,使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勇猛、果敢和不怕牺牲。“心之所向,九死不悔。”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张富清一样立志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的英勇战士,才使得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作为干部,他在工作中勤勉尽责的忠心尽显了担当本色。“我是共产党员,哪里有困难,哪里条件艰苦,我就去哪里。”战场上战功赫赫的张富清,转业后重整行装再出发,不但没有向组织提任何条件,没有选择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大城市工作,而是主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偏远、艰苦、困难地区为党继续工作。到了地方,他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一如既往保持攻坚克难的干劲和激情,主动要求到苦中之苦、贫中之贫地区工作,与群众干在一起、战在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建设祖国的一线,从战功赫赫的英雄到为民服务的公仆,无论什么环境都能适应,无论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张富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作为党员,他在生活中艰苦朴素的初心凸显了清廉本色。“党把我培养成一个革命军人、一个国家干部,我就要努力为党、为人民做点事。”这是张富清作为党员对组织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生活上更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至今仍居住在上世纪80年的房改房里,墙体斑驳、家具陈旧、克勤克俭。他常说“比起当年牺牲的那些战友,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经好很多倍了,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给党添麻烦、提要求呢?”这也许是他60多年深藏功名,连家人都不告诉的主要原因,即使是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以及在妻子、儿女工作安排上,也从来没有去找组织“开后门”。始终以坚强的党性激励自己,以良好的家风教育子女,以务实的作风恪守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政治品格。

致敬老英雄,感恩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守初心、担使命,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不负新时代、开创新未来。 

    

 

杜岚、尤端阳:薪火传无尽

人物事迹:

       1949年10月1日,濠江中学老校长杜岚在校园中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1947年,杜岚接任濠江中学校长,她始终坚持爱国教育,赢得澳门各界的敬重。她说“我们的希望就在下一代身上。”澳门回归祖国当天,87岁的杜岚放下拐杖亲手升起国旗。

       后任校长尤端阳继承了杜岚的教育理念,每逢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他从幼稚园开始对学生进行国旗国徽国歌教育,将宪法和基本法纳入学校公民教育的课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时,尤端阳提议澳门的语文教材应该使用内地版本的教材,在他的努力下,濠江中学率先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他将爱国情怀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

 

【颁奖词】

       濠江上升起游子的梦【借喻,妙!】,凌乱中的骨气、志气,归来后的元气、锐气,你们为它养成了浩然之气【喜欢这一句,一“气”呵成。我们常说排比增加气势,其实,像这样用某个字词串联起来,也一样能生成语脉。樊锦诗的颁奖词中也有类似语句】。阳光下最有意义的工作,五星红旗下不灭的薪火,飘扬吧!这面旗留下澳门最美的记忆。

 

人物评论:

      老校长叫杜岚,是一位巾帼英雄,她有着传奇的一生。自从1936年执教澳门濠江中学,杜岚就决意为澳门的爱国教育事业贡献一切,决心将濠江中学改造成为一所以爱国主义为宗旨、以劳工子弟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新型学校。在学校最困难的时候,杜岚夫妇连结婚戒指都典当了出去,也丝毫没有动摇办学意志。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那天,时任澳门濠江中学校长的杜岚带着一台收音机,早早便来到学校。下午3时,当五星红旗在北京升起时,伴随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来自天安门的国歌,杜岚老校长带领着全校师生在濠江中学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那个时候澳门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升旗本身带有巨大的阻力。面对澳葡当局的百般刁难,杜岚老校长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新中国的成立,我们的国旗,我们要升起!”澳葡官员自知理亏,但也只答允升挂一天,而在杜岚老校长和全校师生的坚持下,五星红旗最终在濠江中学、在澳门上空高高飘扬了整整三天。从此以后, 濠江中学每年校庆和十一国庆日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70年来从未间断。

  为了能在这一天准时升起这面五星红旗, 杜岚校长在几个月以前就派人到内地联系此事并订购五星红旗。同时为了不影响按时升国旗, 杜校长甚至请人给五星红旗拍照,并以照片为样板, 买了10 多米红布, 自己亲手制作,后来这面五星红旗还曾被展示在濠江中学的荣誉室里。

       杜岚老校长多年不改赤子情怀。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的那天清晨,已经87岁高龄的杜岚老校长平时走路还需要拄着拐杖,而在升旗时,她把拐杖一搁,径直走向升旗台,兴奋地亲自拉动滑轮升起国旗,和孩子们一起迎来了澳门特别行政区阳光灿烂的第一天。澳门终于回归祖国怀抱,老人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她满怀激动地作诗道:“两情一国创新,又赖群贤齐献谋。昌盛繁荣应有待,故园可藉已无忧。”这其中饱含了她对澳门与祖国光明未来的无限畅想。2013年,享年101岁的杜岚老校长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故事和精神一直流传着,成为一代代澳门学子宝贵的爱国课。从1949年到现在的70年间,这一课从未中断。

       杜岚老校长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她对祖国母亲的爱则为此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内地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澳门与内地交流时的语言障碍,杜岚老校长从内地请来优秀教师,并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上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就这样,濠江中学成为在澳门率先推广普通话的学校。杜岚老校长曾在演讲中说道:“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现实的,是国际性的,我们要使大家认识到今天的人民中国才是自己的国家,才是可爱的,才是有前途的。

  杜岚老校长总说她做的是阳光下最有意义的工作,而她确实也像阳光一样照亮了千千万万澳门学子和教育工作者。直到88岁,她才放心传递手中的接力棒。现任澳门濠江中学校长的尤端阳是杜岚老校长的接班人,也是她的女婿。尤校长继承了杜岚老校长的教育理念,他将杜岚老校长的故事写进了濠江中学的校史读本,作为开学第一课教给孩子们。在澳门回归后的20年里,濠江中学每逢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爱国情怀也融入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学习国旗、国徽、国歌的知识,坚持学习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如今74岁的尤校长依然坚守在讲台给孩子们上书法课,他说:“虽然我74岁了,但相比杜岚老校长(致力于教育事业到88岁),我还很年轻。”杜岚老校长用自己的行动给一代又一代的澳门学子上了最宝贵的开学第一课,尤校长又将这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继续发扬光大。

 

伍淑清:山河澄正气

人物事迹:

伍淑清,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企业家。伍淑清一家人爱国爱港,改革开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创业,创办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

香港回归后,伍淑清致力于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积极增进香港青年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在往返内地和香港3000余次中,她亲力亲为帮扶贫困地区发展教育。

修例风波发生以来,她严辞阻止乱港分子发起的学生罢课,成为乱港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2019年9月,伍淑清现身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例会,向世界说出真实的香港,在这次演讲中伍淑清揭露了香港骚乱的真相,指出极端示威者举着“人权”大旗,破坏公物,使用暴力对警察及市民造成身体伤害。

 

【颁奖词】 

      四十年前,你说有件事值得做;四十年后,你说有些事必须做!【对偶式整句】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化用孟子名句】。超越港岛的远见,不让须眉的担当。爱青年,更爱香港;是美心,更是良心。【使用对偶式整句,是这则颁奖词的特点】

 

人物素描:

为香港好就应该发声,无畏攻击诋毁

面对连续发生暴乱的香港,伍淑清选择不再沉默,勇敢发声。但自从她公布行程后,就不断遭受各种攻击,甚至人身威胁。伍淑清已不再直接参与家族生意,但还是被轮番攻击,其家族经营的企业美心集团也被乱港分子号召抵制。伍淑清表示,香港很多学校的罢课是有幕后推手在操纵的,学生不应该罢课,这对他们的学习没有好处。伍淑清说,“有些事现在必须做,不然良心上过不去。”

有国家的支持, 相信香港会复原

       在准备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例会的发言之际,作为香港女性代表的伍淑清也去参观了正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的“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70年人权成就展” ,这让她非常骄傲。她感慨,我们是十几亿人口,不是几千万人的地区,能做到这种成就,我们国家很了不起,也希望有更多人去看看真正的中国。

       她说香港的事是中国自家的事,国家也会支持香港,给香港逐步复原的支撑。各界人士要顾全民生共建信心,同心协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香港市民去爱自己的国家。

        “虽千万人而往,爱青年,更爱香港”

         感动中国,实至名归!

 

黄文秀:兰谷遗芳远

人物事迹:

黄文秀是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硕士毕业生,面对精彩的世界,这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女孩作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她决定回到家乡支援建设,2018年担任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身患重病,重重压力之下,黄文秀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从进村开始,黄文秀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挨家挨户走访,学会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

黄文秀驻村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颁奖词】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对偶式整句,是颁奖词中常用的技巧。对比句启人深思。】。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对偶兼对比,读到这里,回头看看上一条伍淑清的颁奖词,就明白这是出自一位撰稿人之手】。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对偶式整句,这是一种很便捷的成文方法,但如果从头到尾都相同,则有些呆板,最好是整散结合】

 

【地评线】桂声网评:学习黄文秀精神 在扶贫一线书写华章

广西新闻网 作者:王学明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就是一股力量。近日,黄文秀获评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引发广大党员干部热议。看罢黄文秀的先进事迹,相信大家都会被她的精神所感动。黄文秀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坚定执着的信仰力量与忠诚担当的践行品格,是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人物,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眼下,人们的事业观念发生了转变,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大行其道,有的留恋城市里的繁华,不愿到基层吃苦创业;有的只考虑个人的理想,而不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现象在社会中普遍存在。

而黄文秀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放弃了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百色工作。这源于她骨子里对家乡的热爱,因为她明白家乡的发展离不开青年。黄文秀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民族和家乡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舍小我顾大家,精神难能可贵。她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帮村里引进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为农产品找销路,用实际行动在脱贫攻坚一线书写了精彩华章。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像黄文秀这样的优秀干部。让我们以黄文秀为榜样,主动向她对标看齐,大力弘扬黄文秀精神,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实干担当,勇毅笃行。只要人人争当奋楫争先的水手,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力。(王学明)

 

潘维廉:相知无远近

 

潘维廉1988年起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4年后,他申请永居资格,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老外。

在中国工作生活31年,他了解并热爱中国,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变化,先后帮助厦门、泉州等地获得国际花园城市金奖,他还荣获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中国“友谊奖”、“厦门市荣誉市民”等称号。

 

【颁奖词】

打开心扉,拥抱过就有了默契;放下偏见,太平洋就不算距离【对偶式整句】。家乡的信中写下你的中国,字里行间读得出你的深情【对偶式整句】。遥远来、永久住、深刻爱【排比】,我们都喜欢你这种不见外【口语化,很生动】

人物素描:

潘维廉:从据典话廉到感动中国

2020-05-1

“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则,这个规则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是桀的暴虐而改变,用合理的做法回应就会有吉祥的结果,用不合理的做法回应就会产生灾难。”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播出的微视频《据典话廉》第二集《天行有常》中,厦门大学教授潘维廉解释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句古语。

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如此深刻的教授潘维廉其实是一名美国人,他是福建省第一位持“中国绿卡”的外国人,也是第一个定居厦门的外国人,定居厦门源自他对中国的热爱,来华30余年,他两次驾车踏足中国广袤土地,感受各地风土人情,见证中国经济发展变化,撰写魅力系列丛书,2018年底,潘维廉的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出版,以一个长期在华生活的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

潘维廉曾获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正是怀揣着对中国深沉的热爱,才让潘维廉毅然卖掉美国的公司,来到中国学习并传播中国文化,以笔为犁,以独特视角向全世界展现出一个巨变的中国。

“遥远来”源自于对中国深沉的“挚爱”。作为一个外国人,潘维廉卖掉自己的公司,跨越太平洋,举家搬来中国,为了研究中国文化,他不惜自己花钱去收集相关资料,并无偿捐给博物馆和学校。

“深刻爱”体现在对中国客观的“推介”。潘维廉表示,西方的媒体对中国很有偏见,不能让老百姓客观的了解中国,而他的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汇集了他从1988年开始写给亲友的47封信件,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用更客观的笔触记录和传播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深刻反映出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

探索之灯,点燃中华儿女奋勇拼搏的力量,改革之光,照耀着民族的复兴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饱含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带领广大人民乘风破浪、与时俱进,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光荣使命。

中国女排:为国著功成

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五连冠,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三十多年来,女排魅力不衰,粉丝遍中华,纵跨几代人。

2019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战绩赢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这也是中国女排第十次荣膺世界大赛冠军,女排姑娘的成就,显露出祖国至上、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英者风范,也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动见证。

 

【颁奖词】

三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永不言败。你们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缩影,你们的脚步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这两句巧妙升华精神】。奏国歌,升国旗,你们超越了体育,是国家的英雄。

 

总有一些精神让我们热泪盈眶。

这些感动中国人物身体力行,

那是对一片土地纯粹的热爱,

是让文化瑰宝传承不息的责任,

是争取国家崇高荣誉的决心

.......

愿我们的年轻人能从故事中,

体会到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

指引成长的道路!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