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泽祥摄影系列作品-----剩山

发布于 2021-04-05 00:05

    人的认知有三个层次,初始看山是山,到了一定的层次,看山不是山,最终依然要回到看山还是山。

    抽象的山,意象的山确要表现出坚挺的山,硬朗的山。

     泽祥兄穿梭于街头巷尾,公园湖畔,范围大致就在生活圈内,徒步游走,视线的余光总是能发现精致,抬手就是一张。到底是景物发现了他,还是他看见了景物,鬼才晓得。我估计这个问题他自己也回答不上来,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天份,天才。

    我相信有句名言,拍得好的照片那都是上帝把着手拍的,拍得不好的照片确实是自己拍的。

    滇东北最不缺的就是山,但要发现不一样的山,个性的山,好难啊!不过,有灵性的人总能看见有灵性的景致!

    简单强烈是一切艺术的极致追求。

    一个终极的问题,你要拍什么样的风景?远方的美景还是心中的风景?

  摄影艺术的高度整体看依然还是早期胶卷冲洗出来的黑白灰图像,你要问为什么?回到前面的答案,因为简单强烈,因为相机握在少数专业人士的手里。而现在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中配置的照相功能使得所有人都能随手拍,图片的泛滥反而让专业的,个性的纯粹的摄影图片鹤立鸡群!

     泽祥兄个性温和,使得他能静下来看到自己,追问自我追求的表达,也能感知世界与自己的联系,发现纷繁世界中的亮点。

    花开见人,是境界也是悟性,你看到了自己,也就能看到世界。

    我要说,相机是手的延续,更是心的指向。

    心灵的感应远比看到更为要紧!

    我心固我在!

    2021年1月刘雷写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