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 大国担当、风雨磨砺,青春出彩、别样春运,一样坚守

发布于 2021-04-06 12:58

高中语文作文
“高中语文作文”,每天为您分享:高中作文素材、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考作文素材、高考满分作文、高中作文写作方法和技巧等。
5篇原创内容

风雨之后花鲜艳 磨砺人生分外香

来源:地平线

2020年的高考是一场特殊的的高考,因为疫情延期,因为这是疫情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活动;你们必将有不一样的收获,经历了疫情,经历了风雨,经历了高考,必然有更厚重的人生所得。风雨之后花鲜艳,磨砺人生分外香。【引题,结合时间背景写观点。“风雨之后花鲜艳,磨砺人生分外香。”可以积累】



【观点3,经历过磨难的你们更有信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信仰在风雨中更加坚定,践行在磨砺中更加强力。经历疫情磨砺的高考学子,经过高考洗礼的你们,必然能够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你们经历了曲折,赶赴这场青春之约,更有力量;你们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收获满满的民族自豪感;你们经历一次伟大的斗争,必然沉淀出无比坚强的意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磨炼,也必将铸就你们这一代人的辉煌,一代人的传奇。【从使命,到磨难,再到辉煌,这部分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使命延伸开去,并且和主题、分论点之间搭桥,看起来真有道理。】【这段也是标准论证结构。写法上也基本上都是排比、类排比增强气势】

致敬2020年考生:风雨之后花鲜艳,磨砺人生分外香。为你们加油,祝你们成功!【结尾展望】
风雨磨砺,青春出彩

吴  月

2021年01月29日05: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2020年“最美大学生”李莎

  【故事】李莎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生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她翻山越岭,走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去家访;关心班上每一个孩子,打开留守儿童的心扉……2020年5月,李莎在回支教学校途中遭遇意外事故,年仅21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支教路上。前不久,李莎等10名大学生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评为2020年“最美大学生”。

  【点评】

  李莎的家乡在四川大巴山脚下,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她自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深信“知识改变命运”的她,在毕业之际决定到山区支教,点燃更多孩子们求知、求学、成长的火种。

  “越是痛苦的东西越会让人更快地成长,坚韧是我最骄傲的品格。”这是李莎生前对自己的评价,坚韧的品格点亮了她短暂的人生。在支教学校老师们看来,李莎总是倾尽全力把每件事做到最好:去家访,就去最偏远的学生家;做工作,就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选择更难走的那条路,才更能激发青春风采,把汗水洒在深爱的土地、把精神镌刻于奋斗的征途。

李莎曾把前往山区支教视为“终生难忘的事”,她说,“我们的内心需要一个方向,要找到自己心的所属,才能更加坚定地向前走”。的确,选择所爱的事业,坚定所选的方向,坚守所持的信仰,青春之花才能在栉风沐雨中绽放更大光彩。包括李莎在内的“最美大学生”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必将激励更多青年大学生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勇担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彭国华

2021年01月29日05: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即将走过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

  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虽然饱经磨难,却自强不辍、生生不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建构了“小康社会”“大同世界”的理想愿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信念。这一坚定信念,凝聚成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在建党百年时解决困扰中国人民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大同世界”的传统理想,则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这里转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和实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奋斗在新征程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必然风华正茂、朝气蓬勃。

  植物的根扎得越深,向上伸展得就越高;根系越广,枝叶的覆盖面就越广。中国共产党人深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党才能带领最广大人民创造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正是因为深深扎根人民、广泛团结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成长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460多万基层党组织的“参天大树”,呈现昂扬向上、枝繁叶茂的蓬勃生机。

  历经百年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今日之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正统筹“两个大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伟业、铸就新的辉煌。



这是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朱一梵  段星宇

2021年01月29日08:19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就业,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保就业,就是保住千万家庭的“饭碗”;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发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是我国就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从就业人数看,202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900万人的目标任务;从城镇调查失业率看,2020年2月达到6.2%的历史最高点,之后稳步回落5.2%,与2019年同期持平;从重点群体看,2020年全国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3243万人,超过2019年水平。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顶压前行、担当作为,以空前力度应对空前冲击,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强力政策对冲,创新实施28项突破性政策,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组合拳;聚力就业扶贫,对贫困劳动力优先组织外出、优先留用稳岗、优先转岗安置;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个体经营、非全日制用工和平台就业等多渠道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史无前例的政策力度,构筑起稳就业的坚固防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受益于经济企稳向好,就业将延续总体平稳态势。但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我国劳动力供给仍处高位,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只有不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遵循“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突出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权益,优服务、强培训、防风险、兜底线,才能实现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肖立辉

2021年01月29日05: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和道德都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规范体系。法治重在他律,具有强制性、威慑性,可稳定人们的预期,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重在自律,具有调节性、劝导性,滋润社会成员的心灵。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的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的践行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运行得好需要有内容完备、有效实施的法律。德治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优势和优良传统,德治发挥作用需要道德的教化与践行。在一些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道德可以发挥作用,而对于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可以给予引导和惩戒。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法治和德治两手都要抓。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大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将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实现良法善治,离不开道德作用的发挥。道德是制定法律的重要依据,为法律创制提供思想基础,为法律正当性提供评判标准,为法律实施提供道义支持。因此,道德教育要突出法治内涵,培养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认同和信仰法律,明是非、知荣辱,以道德伦理滋养法治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法律实施的文化氛围。



把好疫情流调信息安全关

彭  飞

2021年01月29日05: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流调”一词频频进入公众视线。流调即流行病学调查,是指疾控人员对病例暴露接触情况、活动轨迹、就医情况等展开的调查,能够为判定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及划定消毒范围等提供依据。

  流调信息是如何泄露的?一些泄露流调信息的行为人可能未必存在“恶意”,他们或是想提醒周围人注意防护,或是本身缺乏法律意识,无意中泄露了他人隐私。这意味着,仅靠惩戒的方式,还不足以达到最理想的隐私保护效果。流调信息泄露,一方面是由于流调涉及个人基础信息、病情健康信息、社会关系信息、行为轨迹信息等多方面内容,涵盖范围广、参与人员多,增加了信息泄露风险;另一方面,流调从现场调查、信息收集,到信息传递、分析,再到信息发布,流程多、环节复杂,容易出现信息泄露的“缺口”。因此,堵住流调方式和程序上的漏洞,进一步完善规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

  流调工作遇到的问题也给人以启示。近年来,从人脸、指纹等生物信息被过度收集,到手机应用软件窃取用户个人数据,再到信息泄露引发侵权、欺诈案件……事实证明,在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享受便利的同时,必须把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无论哪个行业和领域,无论将数据和信息运用在什么地方,都必须明确相应的规则和限度,既不能过度收集信息,也不能随意滥用数据。

  当前,我国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不减,扎实做好流调工作是应对疫情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流调的程序与规则,我们才能在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的同时,及时阻断信息泄露的传播链条,保障好群众切身利益。



无论在哪过年,安全防疫都应为先

——过个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节

信丰

2021年01月29日08:02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年关将至,在外打拼一年的人们,都想着回家过年。在中国人心中,过年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不仅意味着团聚的温馨,也承载着朴素的心愿、平凡的希冀。

然而,这个中国年并不寻常。从2020年12月份以来,一些地方相继出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在此背景下,减少不必要的人口流动,进而减少疫情传播风险、降低扩散可能,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益选择。

为此,中办国办印发通知,合理有序引导群众就地过年。各地区各部门也纷纷推出倡导就地过年的“红利政策”,引导人们少流动、过好年。

倡导是建议,不是硬性要求,充分考虑了选择返乡过年群众的个人意愿。对于决定回乡的人来说,必须要提前了解好当地防疫政策,比如如何核酸检测、如何社区报备、如何居家观察等等,准备充足,践行得当。遵守家乡防疫规定、不添乱,严格落实防疫要求、不逾矩,既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对家乡人民负责。毕竟,病毒不过春节,防疫特殊时期的健康安全容不得丝毫怠慢。

就地过年也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有些人或许在想,家乡团聚原有的热闹要就地找回来。这种想法需要警惕。一方面,过年期间,适度热闹,营造欢快氛围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不能忘乎所以,频繁聚集聚餐聚会要不得,特别是人员规模较大的聚集都应该尽量杜绝。此刻,最好的关爱恰恰是少约、少聚,过一个健康年、平安年。

其实,无论在哪过年,都要以安全防疫为先。聚会控制规模,吃饭用好公筷,外出戴好口罩,排队保持距离,商场避免扎堆,影院请勿进食,快递注意消杀,回家一定洗手,出城记得报备……这些基本要求,对每个人都适用。在防疫大局面前,没有任何旁观者、局外人,我们都应该成为自觉践行者、积极响应者、主动拥护者。只要把点滴做好,年味不会变,健康、平安也不会变。

疫情是考验,需要人们并肩承受;疫情是硬仗,需要人们携手作战。要知道,在疫情面前,你我命运相连,唯有彼此负责,才能共克时艰。

祝加油,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愿平安,喜乐祥和的中国年。



别样春运,一样坚守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1-01-29 18:11

作者:娄国标

  1月28日,全国春运大幕拉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2021年的春运之路不同以往,尤为特殊。可以说,这将是一个让国人刻骨铭记的春运。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春节临近,人们心中的思乡之情、团圆之念愈发浓烈。然而,当前国内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不少地方相继发出通知,倡议“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鼓励员工在工作地休假。“就地过年”,迅速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上线”的春运,必然面临更多挑战。

  倡导“就地过年”,这是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举。国人经历了去年春节的疫情阻隔,今年回家团圆的愿望更加迫切。但目前情况下,严防死守仍是现实之选,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聚集,就是在尽最大努力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减少流动,就地过年,从个体说,事关自身安全,降低被病毒侵袭的风险概率;从整体看,事关防疫大局,能减轻疫情防控压力,争取战“疫”早日胜利。

  春运的首要任务,从保障人员“走得了”转变为“走得安全放心”,需要相关部门、人员更多的付出。以铁路系统为例,上至国铁集团,下至铁路基层单位,都把疫情防控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上下同心筑牢疫情防控防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许多铁路人通宵达旦坚守在岗位上,疫情防控、卫生消毒、维护设备、重点服务……一个都不能少,不容丝毫马虎。

  面对疫情,留守成为一道风景,如何保障好、服务好“就地过年”,考验着春运战线的责任担当。在确保客运安全的同时,必须在加强货运组织上做足准备、精准发力,确保电煤、节日供应、应急物资等重点运输畅通高效,为人民群众安心过年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让这个别样的春节同样欢乐祥和。从这个意义上说,春运工作者的坚守更具意义。

  今年春运,对于习惯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群众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心理考验。在回家团圆的执念与响应国家号召、加强疫情防控之间,我们看到了更多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一面。对每一个你我而言,留守当地,减少流动,亦是一种坚守。

  平安才能过好年,平安才有大团圆。无论留守还是坚守,我们都会记住这个别样的春运。(娄国标)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丁小强

2021年01月29日05: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找准坐标、谋划全局。运城自觉把市域经济发展放在大局中定位、谋划和思考,鲜明提出了“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强建优晋南市域中心城市为牵引,奋力拓展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的工作目标;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深入研究运城的资源禀赋、发展定位,高标准编制了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以系统化、项目化、工程化方式推动示范区建设。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打牢生态保护基础。运城牢牢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一体推进,围绕生态修复治理、湿地保护、国土绿化等,谋划实施了十大生态保护工程,包含生态文明理念培育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土壤污染治理工程等,共计134个项目,2020年开工建设85个,完成投资69亿元。7个国考断面、4个省考断面水质达标、全部退出了劣Ⅴ类,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如今,沿着黄河岸线,从河津禹门口到垣曲小浪底,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奏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运城是中华农耕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让历史文脉不断延续。2020年,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运城举办;第五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精彩纷呈;大型民族交响乐《关公颂》亮相国家大剧院;积极推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认养,黄河文化遗产在运城得到全面系统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运城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地将绿色与创新嵌入发展基因,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常  钦

2021年01月29日05: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一重要指示再次表明,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保障粮食安全必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从中原粮仓到东北黑土地,再到江南鱼米之乡,新农机、新技术扎根田间,希望的田野发生着深刻变革:从“人扛牛拉”到“机器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各地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0%,让农民种地用上“金扁担”,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化肥农药零增长、绿色科技染绿田畴,促使更多农民搭上增收致富的科技快车。

  事实证明,五谷丰登,不仅仅来自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离不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迈过了“新冠肺炎疫情关”“洪涝关”“台风关”“病虫关”等多个关口,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喜获十七连丰,抗灾夺丰收靠的就是农业科技的保驾护航。然而,也应该看到,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业生产成本攀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通过科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才能持续稳住国家的“粮袋子”,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落实“藏粮于技”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据测算,在生产条件相同、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仅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便可达10%以上。一方面,要通过农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方式,把实验室搬到地头,把论文写在田间,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新品种、新农艺落地生根,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真管用,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要引领和带动更多小农户挑起“金扁担”,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汇聚起现代资源要素的合力,将人才、资金、技术等拧成一股绳,让新农人带动形成更多的“科技共同体”,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抓好粮食生产,稳住“三农”基本盘意义重大。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定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霍  巍

2021年01月29日05: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体现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以往的文献记载至多只能将中国历史上溯到5000多年前,我们平常所说的中国是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古国,大约是指从黄帝时代以来的历史。考古学层出不穷的新发现,已将中国历史的远古时代上溯到距今1万年左右。比如,我国考古学者从河姆渡文化中发现距今约6000年的古稻遗存,随后又相继发现湖南城头山、彭头山和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等多处遗址,将我国新石器时代稻作农业的起源上溯到距今1万年前后,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稻作文明起源地。

  展示中华文明的创造力。从蜀地三星堆青铜文化到汉唐长安,从三国曹操墓到西汉海昏侯墓,从玉器、青铜器、丝绸到漆器、瓷器、金银器,一次次重大考古发现都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物之精美,无声地述说着一个民族伟大的创造力。今天,中国人民通过与这些千百年来遗存下来的文物进行“对话”,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到自信和骄傲。世界各国人民也通过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华文物,钦佩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彰显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影响力。考古学上的大量证据显示,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精神文化、艺术创造还是物质文化,都曾与其他文化有过密切交流,而且这种交流是双向的,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影响力。比如,汉唐以后,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瓷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物质文明成果不断西渐,西方的一些奇珍异宝和建筑艺术也不断东进。



天下一家彰显人类文明 中国方案凸显大国担当

来源:中青在线作者:张登峰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1-01-29 14:200

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习近平强调,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凸显大国情怀。环境问题关系子孙后代,加强环境治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中国成效显著。生态环境不是一国之事,“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封闭行不通,也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目前,中国正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向世界传达中国经验,展示中国答卷。无论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还是打响蓝天保卫战,治理大气污染,抑或是倡导抓住后疫情时代机遇,推动世界经济“绿色复苏”,中国都是着眼长远,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而坚定前行。

用好互联网这个“开放的智库”

来源:新华网作者:马若虎 杨宽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1-01-29 15:570

近日,《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全国发行。在书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出这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为各级领导干部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指明了努力方向。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在哪里,领导干部就要到哪里去,群众工作就要做到哪里。互联网时代,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互联网已经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网络理政也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需要在线上为走好群众路线开渠引流,在线下为完善治国理政添砖加瓦。

近年来,网络问政平台已经成为倾听民意、征集意见的重要渠道,网络群众路线成为服务群众、社会治理的新抓手。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网上意见征求活动来说,去年8月16日至29日,这项活动通过互联网广泛开展,社会反响热烈,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01.8万条,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总结相关经验做法,用好互联网这个“开放的智库”,有利于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有裨益。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练好新形势下的基本功,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必将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亿万人民的伟大梦想凝心聚力。(文字:马若虎 海报:杨宽)

高中语文作文
“高中语文作文”,每天为您分享:高中作文素材、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高考作文素材、高考满分作文、高中作文写作方法和技巧等。
5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