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疫情之下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反思

发布于 2021-04-09 17:57

编者注:这次疫情确实暴露出国内城市在规划和设计中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直面和反思这些不足,提出解决方案或思路,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出现。通过疫情的相关报道,我们发现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反思目前的城市规划。

一、为什么疫情会从华南海鲜市场扩散开来?

新闻报道主要批评它脏、乱、差、鱼龙混杂,离汉口火车站太近,导致疫情快速传播。但对于城市规划而言,它反映出的是城市老旧功能载体没有尽快进行更新或转型带来的问题。

根据有关数据,全国如华南海鲜市场这样的农贸农批市场总面积约有8700万平方米,诸如此类的老旧的功能载体、老旧居住和产业片区混杂在城市的老城区中,大多存在功能形象及安全隐患等方面问题。这一数据说明城市规划中老旧功能载体已经到不能不改造的程度。

鉴于疫情带来的危害,城市更新需要加快速度。其意义在于,在空间上为城市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域释放更多空间;在形象上新旧交融,成为区域新的形象地标;在功能上全面升级,满足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需求;在安全上大幅降低安全生产、疾病传播隐患。与此同时,中国的城市更新仍处于探索阶段,操作上还存在产权归集周期长、成本无法控制;无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支持;经济效益不确定性高等难点。

二、社区封闭后为什么没法保持生活质量?

社区周边商业设施少,功能不足,或不能将物资及时送达,都会导致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有所下降。对城市规划而言,这是社区生活圈规划有所不足带来的问题。

从现有情况看,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国内医疗卫生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城镇大中医院,社区卫生资源仅占20%。此次疫情表明,尽管电商已经相当普及,大型购物中心也遍地开花,但15分钟社区生活圈依然非常重要。未来城市规划中有必要积极探索以绿色、健康、智慧、民生为核心的未来社区发展路径,打造既能自我造血又能融入城市血液循环的新型社区。

三、物资供应和医疗资源提供为什么那么难?

疫情期间,物资供应短缺、医疗资源不足的新闻让人揪心,在城市规划的角度,是外部资源输入与内部资源分配的通道有限带来的问题。

目前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是化整为零,即基于TOD的都市圈模式,将超大及特大城市分解为一个中心城市和若干个专业周边城市,借力高铁、地铁、海港、空港将这些城市的经济、产业、功能联系起来,以满足周边城市居民同时获得大城市工作机会和教育、医疗等资源的需求。

这种模式下,一旦发生类似特殊事件,可以将危机快速控制在城市群中一个或者几个中,受到影响的人口可能降低一个数量级,物资和各类资源供应就不会那样紧张。

四、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等城市临时功能模块的规划、建设科学吗?

严格来说,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属于城市空间规划的预留或者功能弹性问题,方舱医院属于公共建筑规划的预留或者功能弹性问题。

对于前者而言,改进方式是在城市规划时,需要建立具备前瞻性的片区发展战略,有明确的片区发展顶层设计、细化的战略发展路径和短中长期的战略发展计划,最终达到增强城市发展韧性的目标。

对于后者而言,在公共设施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时不仅考虑正常运营需求,也考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功能转换,提前预留空间、软硬件条件,以满足突发性事件引起的功能置换的需求。

五、超大型城市管理及时性、有效性和控制力怎么提升?

此次疫情暴露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是信息系统存在空间、体制、行业的壁垒和阻碍数据共享。新兴的智慧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例如用于无接触派送的机器人所需的5G网络;统筹力度不够,各自为战,系统建设分散。发展的不均衡,多数是围绕着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管廊等方面进行建设,医疗、教育等其他公共服务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效率与质量和借鉴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

总结

设立智慧城市“整体政府”的管理框架,统筹规划、建设、管理。要把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布局与不断更新。重视搭建城市数据库系统,推进数据共享开放,打造丰富的可视化模型。

土地综合运营新趋势

全领域、全流程、综合化

华地行集团 邀您携手共行

全国土地综合运营实战培训会

课程每月举办,接受全国范围报名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