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红豆薏米祛湿好,为什么你吃没有效果?祛湿应该这样做
发布于 2022-05-18 16:07
只要是中国人,如果说起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小偏颇或者小问题,第一个说到的肯定是“有湿气”,所以各种平台上销售的、推荐的各种祛湿粥、祛湿茶、祛湿神器可谓琳琅满目。
其中最为大名鼎鼎的,应该就是赤小豆薏米粉,几乎每个人周围都有人在吃,可有的人吃了效果很好,有的人吃了反应湿气更重,这是什么原因?除此之外,茯苓、白术、白扁豆等,也是大家比较熟知的药食同源类祛湿材料,都是祛湿的,肯定有区别?怎样知道自己适合吃哪种?毕竟只有用对了,祛湿才能有效果。
“有湿气”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人体的湿是有类型区分的,上面的这些食材药材,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湿分别应用的。弄清楚了湿型,才能明白哪款适合自己。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湿,都和人体既能解决湿同时又最怕湿的脏—脾有关,脾为湿所困,人就会进入没精神的“湿困”状态。
湿困?先把湿兄湿弟的类型搞清楚
1、寒湿
常见表现:面色青白或暗沉、头身困重、食欲不振、口中粘不渴、脘腹胀闷、便溏而粘、小便清长、女性白带清稀量多、舌淡胖、苔白腻或水滑。
2、湿热
常见表现:身热不扬(身体自觉发热,但手捂在肌肤上,一开始不觉的热,而越按越热)、午后加重,寒出不解、脘腹胀闷、口腻纳呆、腹痛便溏黄臭而粘或夹粘液、头身困重、小便短黄、或肢体肿胀。女性带下色黄粘、舌红、苔黄腻或水滑。
3、脾虚生湿
常见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脘腹胀闷、口腻纳差、腹痛便溏而粘、头身困重、肢体肿胀、女性白带量多,舌淡胖、苔白腻或滑、病程长。
大家应该发现了,脾虚生湿和寒湿困脾很像,只是前面多了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这两个症状是气虚的表现,气虚加上湿困脾的表现,就是脾虚生湿。
二者区别:寒湿困脾是寒湿邪气阻碍了脾的运化,此时脾脏本身的功能没有太大的问题,是实证。而脾虚生湿是先有脾虚,导致不能运化体内的水湿,继而导致湿邪反过来困脾,是虚证,这也是为什么脾虚生湿会有乏力气短的虚性症状。
祛湿健将们,哪款才是你的针对品?
药食同源类的祛湿常食品有很多,但它们针对的湿的类型各有不同,所以不能觉的有湿就随便服用祛湿品,如果你是寒湿,却吃了祛湿热的,那么不但没有效果,还会导致症状更重。下面来认识一下常用的祛湿类食品:
1、白术、白扁豆
白术性味:甘、苦、温
功效:补脾健胃、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白扁豆:甘、微温。
功效: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这两种我们在煲汤时经常可以用到,白术和白扁豆在书中都归类在补气药篇,它们的味道中都有甘味,甘是脾喜欢的味道,所以它们对脾胃是有一定的强健作用的,而脾胃强健了,自然就能祛除湿邪,所以以健脾为主,兼带祛湿效果。
总结:脾虚有寒湿的人,平时想祛湿可以选择白术、白扁豆来化湿补气,其中容易自汗、出虚汗的人用白术更好,容易腹泻的人,则用白扁豆更好。
2、茯苓、薏米、赤小豆
茯苓性味:甘、淡、平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
薏米性味:甘、淡、凉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赤小豆性味:甘、酸、微凉
功效:利水消肿、解毒排脓
茯苓、薏米都可以健脾利湿,但茯苓的健脾利湿作用是5:5,薏米大概2:8,赤小豆就没有健脾作用,以通利为主。
所以薏米祛湿力强于茯苓,而健脾的力量则不如茯苓,同时薏米、赤小豆都性凉,祛湿力又较强,故赤小豆薏米汤只适合湿热体质的人用来祛湿热,寒湿体质就不适合吃,又因食材本身有偏性,所以不建议长期吃,湿热减轻了就要停下来,而茯苓相对更平和,又有健脾宁心的作用,所以没有明显的寒热,脾虚有湿的同时还有失眠、多梦的问题,就可以选择茯苓来祛湿。
人各有异,物亦迥别,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针对一个问题的,虽然同样是湿,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后,就会有寒、热之别,所以要想有效祛湿,一定要先区分你身上的湿是哪一种,然后选择针对湿型的调养食品。
我们是东西湖唯一的一家纯中医门诊,门诊设有中医儿科、内科等传统中医科室,内科涵盖各脏腑的病症,其中中医儿科、糖尿病专科、妇科为特色专科,拥有专业的中医专家团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采用最纯正的中医理念和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和各种不适症状,门诊药材以北京同仁堂为品质标准,精选地道药材,传承古中药各种剂型和炮制方法,根据患者病症需求提供不同的汤、散、丸、膏及浴方,以求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