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四梁八柱三基”,系统实践单机产品化模式与路径

发布于 2022-05-18 16:30

2022年5月17日,集团公司以视频会形式举办第一期产品化培训。吉峰所长、李东宁书记、产品首席(产品负责人)、型号(副)主任设计师等人参加了培训。朱新忠副所长代表八院作了《单机产品化模式与路径》的产品化工作经验交流。


通过本次培训,电子所各负责人对产品化工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产品化是高性能、高可靠、高质量要求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与管理模式,是科研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航天系统从以型号研制为中心型号与产品并重转型优化的重要基础。深入推进和践行新时期产品化,是实现集团公司“三高”目标的战略性工作。本次培训对于我所探究产品化实现模式与路径,推动产品化工作落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八院电子所是从事制导雷达、有效载荷、测控通信、综合电子等分系统及各类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的专业技术研究所,产品研制具有“三多一少”的特点,即应用领域多,产品种类多,配套用户多,产品批量少。“十四五”期间,随着航天装备的加速推进,企业面临任务量激增、研制进度压缩、质量风险加大、更新换代加速等多重压力,产品化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实现“三高”目标和科研生产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之一。

在八院和总体单位的指导、牵引下,电子所以系统工程思维,综合运用工程实现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组织管理技术,探索实践单机产品化模式与路径,建立了“一顶四梁八柱三基”的产品化工作体系,构建型号与产品双驱动管理模式,推动新型科研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存量沉淀增量规划

统型需求牵引培育

采取 “一部一策”,开展“准通用->通用->货架”的通用产品转化过程,具体采用“三维一体”统型需求管理模式,从时间维、专业维、逻辑维三个维度管理需求,制订短期和中长期规划,开展型谱研究,牵引存量产品沉淀。



针对载荷数据处理、星座组网互联、任务自主协同等迫切任务需求,结合SIP、SOC、ASIC、AI芯片等新一代自主可控器件推广应用,推动高性能处理算力、网络化数据交互、自主化任务协同、跨域信息支援等技术规划,开展综合智能信息系统等增量产品的型谱规划。



组批研制驱动转型

以通用化设计为基础,遵循“A+X”设计原则,根据产品特点设置软件级、电路级、模块级等不同层级配置参数,兼顾多用户需求。采用基于CBB库的“敏捷开发”模式开展具体设计工作,提升设计效率与一次成功率。



按照“九个1”方式贯穿组批选用、组批研制、组批交付、基线升级的科研生产流程。其中,用1份产品规范和1份采购订单指导组批选用;用1个产品代号、1套生产文件、1次目外审批和1组研试文件落实组批研制;用1个数据包模板和1份验收细则完成组批交付;用1次技术状态更改实现基线升级。通过流程化组批研制,实现定制产品向货架产品批量供货的转变,大大提高研制效率。



问题导向重点发力

精益产保提升质量

建立面向产品、面向流程、面向组织的“五大过程”产保体系,包括设计管控、过程控制、调测规范、试验充分、数据判读,提高标准、精准施策,实现对共性问题集中管控,对个性问题差异化管控。通过深入一线,研究分析寻找差距,细化量化各项要求,强化标准要求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落实在生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中,不断提升产保的精益化水平。



依托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助力精益产保。构建含通用投产管理、自动化/半自动化产品测试、产品状态实时监测、远程数据采集分析、数据包一键生成为一体的“云端”综合信息系统,提升产品组批研制效率,积累地面测试、试验、联试及在轨飞行试验数据,建立产品成功包络线。



结果导向全面落地

树立典型推广示范

树立天地一体化应答机、TSC695管理单元、10Gbps数传终端机等典型产品,落实通用产品管理模式与路径,打通科研生产管理体系堵点。通过产品工程专项奖交流评比等方式方法,总结典型产品经验,带动存量通用产品的快速转型,及增量通用产品的快速培育。



充分提炼领域技术经验、管理经验,推进相关标准应用和横向一致性评估整合,深化领域标准制定与实施。作为通信与电子标准专业组组长单位,联合集团内多家单位,固化成功经验,推广有效做法,实现经验共享,有力支撑经营管理提质增效和科研生产模式转型。



电子所遵循“三个惟有”的科学发展理念,落实“三高”全面发展要求,以系统工程思维,通过全方位措施举措,实践了单机产品化模式与路径,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获得了用户、集团、八院等上级机关和各方认可。2021年,天地一体化应答机被列为航天系统部首台货架产品,产品化研制模式和成效通过评价认定。2022年,电子所同时入选集团产品化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产品化工作经验在集团产品化集中培训中展示推广。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