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消费心理学“陷阱”,你中招了吗

发布于 2022-05-18 18:17

俗话说得好:"买家不如卖家精",当我们沉迷于购物的欣喜时,却不知我们已经甘心情愿的踏入了商家设计的消费陷阱。商家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购买过程中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原因,从而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消费陷阱,促进了消费者购买的速度。

下面揭秘商家常用的3个消费心理学陷阱:

心理账户

为什么女生在衣服、化妆品上总是忍不住买不买,就算价格昂贵也是毫不犹豫剁手,却对某些商家几毛钱的东西还挑三拣四?为什么男生对游戏、电子产品购买非常大方,但是身上的衣服穿了两三年却不舍得买上一件新的?

如同每个人拥有多个账户,如工资账户,投资账户,消费账户一样。心理账户是指我们会将金钱的来源以及金钱的花费进行心理分类,将金钱放在相对应的心理账户。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此广告抓住儿女孝顺的心理,脑白金则不再是一款保健品了,而被暗示成了维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代表,为了这份孝心,再贵儿女们也愿意在上面消费。

锚定效应

去理发店时有人问你,我们有59、89、149的美发套餐,你选哪一个呢?大多数人都会选择89的。59元的套餐怕它理不好,149元的套餐太贵,觉得没必要,于是便选个适中的。

我们总是把先接受的信息作为参照物,在新接受到信息的锚定作用下,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这是因为大脑决策时急需一个参照物,在没有参照物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不踏实,以至于难以决策,而当有参照物时,哪怕这个参照物有多么不靠谱,都会让我们做出一个安心的决策。

飘柔洗发水瓶上标明建议零售价9.9元,而在实际销售中只卖8.5元。当消费者先看到9.9元,内心已经把9.9元作为参照物,这种建议价和销售价的价差会让他们觉得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更愿意购买。

羊群效应

点开淘宝买东西,当商品出现同质化时,我们会陷入选择困难症,这时我们往往会对比两个数字,好评数和月销量,这两个数据往往决定了我们最终选择哪个商品。

当一头羊走动起来时,后面一群羊也会不假思索地跟随着前面的领头羊,不管前面是否有危险,生活中,我们往往不知不觉就会追随别人的购买行为。数字越大,我们认为购买的人越多,从众心理会发挥越大的作用。

如香飘飘广告词 “一年卖出三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加多宝广告词“连续几年销量第一”。各大品牌每年都豪掷万金办发布会,企图打造流行,只要有流行,就不缺乏追流行的人。

生活中处处充满套路,认清套路,最终选择权还是在你手里。


END


13599960415

西157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