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性?谱系儿童社会性干预目标有哪些?

发布于 2022-05-19 07:31


本文将向家长们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① 社会能力到底是什么
② 社会性发展的顺序及最佳时期

③ 谱系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介入目标有哪些(PCI 生活化干预目标)

2013年5月,美国精神疾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发布了国际权威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之一的DSM的最新版本DSM-V。DSM-V 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不再强调语言发育障碍,强调社会交往和交流的缺陷及兴趣行为的局限与重复。


DSM-V 关于 ASD 的诊断标准



A:目前或过去在各种情境下持续存在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的缺陷,具体如下述描述:
  • 存在社交情感互动缺陷:轻者表现为异常的社会交往方式和不能维持正常的有来有往的对话,中度表现为缺乏分享兴趣、情绪和情感,重者则完全不能发起社会交往或对社会互动缺乏反应;
  • 存在用于社会交往的非言语沟通缺陷:轻者表现为存在整合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的困难,中度表现为眼神对视和肢体语言异常或存在理解和运用手势上存在缺陷,重者则表现为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语沟通;
  • 存在建立、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轻者表现为难以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不同的社交场景,中度表现为玩假扮性游戏或交朋友困难,重者对同伴缺乏兴趣。

B:局限、重复的行为方式、兴趣或活动,在目前或过去至少符合下述中的 2 项(括号内仅为举例描述,非详尽)

  • 存在刻板或者重复的肢体动作、物体使用或者语言(如简单的刻板动作、将玩具排成一列、反复弹物体、模仿语言、特殊语言);

  • 存在坚持同一性,坚持某些常规或仪式化地使用某些言语或者非言语的行为(如对细微改变感到非常痛苦、适应转变困难、僵化的思考方式、仪式化地打招呼、坚持走固定的路线或每天吃同样的食物)

  • 存在对感觉刺激的反应过度或者反应低下,对环境中某些感觉刺激表现出异常兴趣(如对温度/疼痛的感觉异常、对特定的声音和物质的质地出现不良反应、反复闻或触摸某些物体、沉迷于光线或旋转物体)



通过诊断标准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性缺陷是孤独症谱系人士的核心障碍,他们在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上存在明显困难。
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性?社会性的发展顺序是什么?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时期是什么阶段?以及 PCI 在干预谱系儿童的社会性时,有哪些干预目标?本文将给大家一一说明。


A

什么是社会性?



社会能力指的是一个人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实现个人目标的能力。社会能力的获得始于童年时期,是发展和习得的结果。
人是社会动物,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一辈子都离不开与他人相处。在社交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友情、鼓励和归属感,同时我们也更好地认识了在自己身上以及周围世界发展的一切。日复一日,我们的个人技能和与人交往的能力都在不断提升,我们也越发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所处社会的社会规范及文化传统。儿童需要在童年时代将很大的注意力放在学习怎样有效地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上。
社会环境是非常复杂且灵活多变的。如果希望与他人有效地沟通,我们应该懂得因人而异的道理,并且清楚哪些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友好得体的。在做出得体与否的判断之前,我们需要考虑对对方的了解程度、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与他的关系如何、以及我们互动的时间、场合和文化背景。只有在充分考虑这一切后,我们才能找到与别人相处的最妥当的办法。很明显,与一个人在婚礼上打招呼的方式跟在葬礼上肯定是不同的。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些不同的为人处世之道属于普通常识,已经内化到心中,但对于孩子而言,尤其是存在社会性缺陷的孤独症谱系儿童而言,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需要学习才能掌握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交常识和行为。


B

社会性发展的顺序及最佳时期



社会性发展是以递进的方式进行的,并且相对而言是可预料的。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一致认同与社会性发展和社会能力各方面相关的行为具有典型的顺序(Berk,2013)。
  • 儿童以自己的外在形象来评价自己(我个男孩;我的眼睛是黑色的)

  • 儿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来评价自己(我诚实;别人和我在一起很开心)

  • 儿童通过与他人进行对比来评价自己(我骑车兜兜骑得好;我比小新矮)

如果请你给上面三条与自我意识有关的社会能力按照发生顺序排序,你会怎么排呢?

对于谱系儿童而言,社会性发展在遵循普通儿童发展顺序的基础上又存在一定的迟缓,比如他们可能在 3-4 岁阶段的社会能力依然停留在普通儿童 1-2 岁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干预,他们的社会能力是无法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会出现到了十几岁依然是2-3 岁幼儿社会能力及心智水平的情况。(下文会详细介绍谱系儿童社会性干预目标)



C

谱系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介入目标



儿童通过与周围社会环境发生互动来理解和掌握与周围人、事、物相处的办法,积累自己的社会经验。他们借由观察、实操和与他人互动来实现这一切。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孩子们对周围的社会活动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比如,我说“请”,妈妈马上就会把水杯递给我),有时候孩子的想法会得到证实,但有时候孩子会遇到和他想的相反的结果(我说了“请”,但妈妈没有递给我水杯,因为这个杯子妈妈要拿去洗了)。在观察、实践并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反思后,孩子会逐渐调整自己的想法。

孩子们需要通过数百次的实操、互动经历才能构建起自己的行为模式和遇事应该采取的策略(Piget,1962;Vygotsky,1978)。他们需要许多机会去直接体验社会。与其让他们讨论关于分享的理念,不如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自体验与他人分享,他们会更清楚分享的意义。在点心时间怎么样分配饼干,两人怎么样合玩一个玩具,做游戏时怎么让另外一个人加入进来......

PCI 生活化介入强调:将社会性的介入目标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展开。游戏是儿童童年时期最主要的社会活动,并且始终陪伴他们成长。在丰富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开展游戏活动,将社会规则、文化传统等贯穿其中,儿童的社会能力将在家里、亲朋好友家、学校、操场、同伴小组、商场、书店、公交站等各个场景中习得,逐渐融入社会。

接下来,我们以 3 个月的 PCI 居家干预课干预目标为例,来看一下 PCI 四大社会核心能力对应的社会性介入目标。



心中有人(0-1Y 社会性感官游戏)
  • 能注意人、进行眼神注视

  • 能注意人的行动

  • 能寻找声音来源

  • 能在人与人之间自然转换注意力

  • 能模仿人进行玩具(或工具)的单一动作(立即模仿)

  • 能以伸手的手势来提要求

  • 能以指物的手势来提要求

  • 能以挥手的手势来表达拒绝

  • 能模仿成人简单的手势(如:飞吻)

  • 能用微笑来回应成人

  • 能模仿成人的发音

  • 能参与生活的例行活动

心有意图初阶(1-3Y 平行游戏、联合游戏)
  • 能用点头摇头来表达需求

  • 玩游戏时有目的模仿成人的行动与语言

  • 能理解活动中的沟通手势(含图像性手势与惯例性手势)

  • 能玩各种功能性游戏

  • 能主动做出助人行为(出力)

  • 游戏或生活中遵守成人的口语要求

  • 能理解单一步骤的规则进行游戏(延宕模仿成分)

  • 与成人进行协作游戏(共同做什么…)

  • 能用简单口语进行表达要求或抗议

  • 能用简单口语进行表达吸引人注意

  • 能够简单口语进行表达分享(实物、讯息…)

  • 能够简单口语进行表达自己的简单情绪

心有意图进阶(3-5Y 共同焦点游戏、初阶假扮游戏)
  • 玩简单的假扮性游戏

  • 理解规则游戏

  • 理解规则游戏中角色

  • 能在社会规范中进行适切的(惯例性)沟通

  • 执行连续性的指令并监控自己的行动

  • 在社会规范下适度地帮助他人

  • 与成人协商后,会遵守承诺

  • 理解他人复杂情绪,并做出表达

  • 会提醒他人遵守规范

  • 理解情绪背后是有原因的

  • 与人(简单)聊天,进行个人观点的交换

心中有心(5-9Y+ 合作性游戏、进阶角色扮演)

  • 了解他人的欲望或信念并做出应对

  • 了解他人的情绪并做出应对

  • 假扮游戏中发展有意义的剧情

  • 描述生活事件或叙述故事内容

  • 能与人聊天并自我监控

  • 合作活动中,接受他人不同的想法

  • 假扮游戏中,可以同时担任两个角色

  • 遵守社会道德的规范

  • 活动中,能协调两人冲突的观点

  • 活动中创造新的共同的社会规范

  • 做错事有罪恶感

  • 会玩合作又竞争的游戏(例如球赛、围棋)



上表较为详细、确切地把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按照年龄的顺序进行了条列,家长可依此框架来核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阶段,确定需要介入的社会性目标,制定有目的的生活化干预活动,帮助孩子在生活场景下发展出自然的社会能力。
社会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孩子们出生就生活在社会中,但他们并不天生具备社会能力,也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成熟水平。在整个学前期及小学阶段,儿童需要花大量的时候来了解社会观念、尝试各种与人互动沟通的方法,总结出那些能被社会接纳的技能。

后记: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他们自出生起就开始了对父母的观察、参照、模仿,并习得父母的为人处世方式。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沟通方式及带孩子参与家庭生活、社会互动的过程,都极大地影响到了孩子社会能力的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