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胃部不适,服药1年多,竟被查出胃癌,咋回事?要吸取教训
发布于 2022-05-19 08:28
在二十来岁的花样年华里,不少人面临着毕业、就业、创业的事情。每天非常忙碌,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习惯,也让很多人年纪轻轻就被胃病缠上了。南京的陆女士就总觉得胃部不适,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自觉胃部不适,自行服药1年多,结果令人意外
陆女士在1年前总觉得胃不舒服,自己对照着网上的症状,“诊断”自己可能是胃溃疡,于是自己买了一些胃药,坚持吃。但是在用药后1年左右,却因为腹胀、腹水就医检查,被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
在她的身上,其实出现了一个很常见的错误。这在非常多的胃癌患者身上也是很常见的,那就是忽视早期胃部病变给出的暗示。
胃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发展而成的,在癌症出现之前,也会给出很多的暗示。陆女士在1年前出现的胃部不适,其实就是胃癌到来前发出的警报。而陆女士的做法则是大错特错。
不仅在未就医的情况下,擅自用药,还完全依靠症状是否缓解来判断是否需要停药。当胃部的病变,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时间久了,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诱发癌变的风险。
被胃癌盯上的人,多半有4个共性,自查你是否中招?
那些被胃癌盯上的人,其实也都有一些共性,如果你能提前了解,或许也能采取措施,及时应对。
共性一:存在慢性胃病
对曾经出现过胃病的患者来说,胃黏膜更容易因为炎症、损伤等长期存在,而不断地处于修复、受损的状态中。在不断合成新细胞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生突变,诱发癌变。尤其是慢性胃炎等病变,长久不愈更容易诱发癌变。
共性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对国人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接近半数,而不少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这种病菌。在这种情况下,病菌会持续地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并且还可能增加胃黏膜发生癌变的风险。
共性三:饮食习惯差
能够被胃癌盯上的人,在饮食上大多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喜欢吃大鱼大肉、油炸食品,经常吃腌制食品、烧烤等食物的人,也可能因此面临更高的伤胃风险。食物中的一些致癌物也可能给胃黏膜带来损伤。
共性四:家族中有胃癌病史
上亿国人面临胃癌威胁,如何预防?
根据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来看,胃癌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第三的恶性肿瘤,约有39.7万人深受胃癌的威胁,而这并非无法逆转。在了解胃癌的诱因后,也能采取对应的方法来解决,预防胃癌。
预防方法第一招是保证健康的饮食模式。想要养胃,饮食上要多下功夫,前面提到的一些伤胃的食物应该敬而远之。并且在吃饭的时候应该牢记“食不过饱”、“细嚼慢咽”的原则,对预防胃病恶化也有帮助。
第二招是重视既有的胃病。对自身存在胃病的患者来说,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慢性胃炎而言,能够及时地改善胃炎,并且在生活中注重养胃。而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来说,接受根除治疗,才能避免病菌影响健康。
第三招主要是针对存在胃癌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尽早开始胃癌筛查。
胃癌早期筛查,记住1个方法
事实上,非常多的胃癌患者一发现癌症,就已经到了中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胃癌早期筛查,能够在早期发现病变,及时采取治疗。而筛查胃癌比较好的手段就是胃镜。
通过胃镜能够直观的看到胃黏膜和食道黏膜是否存在病变,相比于B超、CT等,检查的结果更为直观。而且还可以在胃镜检查的过程中,通过内镜检查取出部分病灶,进行病理性的活检,这也是诊断胃癌的一个金标准,对发现早期胃癌有更大的帮助。
对陆女士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原本并不属于胃癌的高发人群,但受到慢性胃病长久未愈地影响胃黏膜发生病变,并且滥用药物也加快了胃黏膜发生病变的进程,这才诱发了胃癌中的“王者”,胃印戒细胞癌。
如果人们都能够在胃癌发生之前察觉到异常,对胃癌的高危人群能够提前预防胃病的发生,保护胃部,或许也能降低发生胃癌的风险。建议胃癌高风险人群都能定期接受胃癌早筛,对健康更有好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