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城市更新严控大拆大建!“十四五”,这些老旧小区、老旧楼宇改造更新——
发布于 2022-05-19 16:40
+
把城镇建成画 让日子过成诗
★
NEWS
★
北京城市更新迎来专项规划。
5月18日,《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由市政府印发。北京城市更新严控大拆大建,严守安全底线,严格生态保护,是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规划聚焦基础设施类系统保障,聚焦危旧楼房和简易楼,将通过街区统筹,实现公共服务、交通、市政、安全等设施更新改造,实现平房院落、老旧小区、危旧楼房和简易楼等居住类更新改造,实现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低效产业园区与老旧厂房“腾笼换鸟”等产业类更新改造。
据悉,本次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区域,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及地区、生态涵养区新城为主。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
城市更新坚持“留改拆”并举
北京的城市更新是千年古都的城市更新,是落实新时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城市更新,是减量背景下的城市更新,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更新。
规划明确,城市更新应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原则上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 20%。提倡分类审慎处置既有建筑,推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
数据显示,全市集中建设区内共有可更新建筑约2.45亿平方米。规划提出,依托《总体规划》确定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 结构,分圈层差异化明确更新方向,将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副中心作为更新重点,强调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修补。
其中,核心区强调保护更新,实现人居环境和谐共融;中心城区突出减量提质,推进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城市副中心承接功能疏解,塑造城市建设特色标杆;“两轴”优化首都功能,提升国际城市文化形象;平原新城及地区全面承接疏解,推动平原新城发展建设;生态涵养区探索绿色发展,优化涵养地区生态环境。
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
多渠道推动老城平房区改善、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全方位推动城镇棚户区攻坚,是规划立足民生保障提出的重点内容。
规划明确,探索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模式。持续推进平房区申请式退租、换租和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完善“共生院”模式,逐步拆除院内违法建筑,恢复传统四合院基本格局。同时,改善留驻居民住房和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推进平房住宅成套化改造。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恢复具有老北京味的生活场景。
朝阳区劲松北社区打造“劲松模式”、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北社区探索“先尝后买”……近年来,本市不断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微利可持续模式,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聚焦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作,要把握改造重点,重点推进基础类改造,着力保障房屋安全;持续推动住宅节能改造,提升建筑性能;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推进完善类和提升类改造,注重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危旧楼房和简易楼要优先解危排险,保障安全底线,做好危旧楼房翻建和简易楼有序外迁腾退。
规划明确,要严控范围、标准和成本,做好城镇棚户区改造工作攻坚。加强政策和工作机制创新,进行全过程管理,全力推进征收拆迁,尽快实现项目“拔点”收尾和逐步“销账”。
老旧楼宇纳入城市更新范围
在大红门地区,原先以服装批发零售为主要业态的福成大厦顺利完成改造,变身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成为全市首个实现政务服务与文化融合的项目。老旧楼宇的升级转型,已被纳入城市更新范围。规划提出,以福成服装大厦更新经验为示范,鼓励将传统的服务空间打造为开放的城市客厅,为周边群众提供休闲文化空间,实现功能叠加。
规划明确,鼓励老旧楼宇、传统商圈、老旧厂房、低效产业园区等存量资源升级改造,加快“腾笼换鸟”,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两区”政策叠 加优势,抓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机遇,聚焦高精尖产业构建和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推动低效用地转型升级。支持非居住建筑改建宿舍型租赁住房,促进职住平衡。
针对商圈商场,规划提出,核心区传统商圈更新应展示首都形象、体现古都特色,注重对社区商业设施短板的补充,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补充便民商业;中心城区传统商圈更新应以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补充完善欠缺设施,提升城市品质,顺应消费发展新趋势,形成一批成熟商业中心;副中心传统商圈更新应在“组团中心—家园中心”模式框架下,满足居民高品质和便利性购物需求。
针对老旧厂房,规划明确,五环路以内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老旧厂房根据规划和实际需要,引入产业创新项目,完善城市功能、补齐配套短板;五环路以外其他区域的老旧厂房聚焦打造高精尖科技创新空间,发展高端制造业。
塑造“两轴”沿线公共空间
凸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规划提出,推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塑造鲜明的城市风貌特色,打造丰富的城市开放空间,激发街区活力,实现高品质宜居城市。
其中,要塑造长安街、中轴线等城市重要轴线沿线的公共空间,开展街道环境整治和沿街界面风貌提升。提升温榆河、清河、通惠河、坝河、亮马河等河流沿线环境,形成空间连续、功能丰富的城市公共景观带,融合蓝线两侧的城市空间,打造可达、舒适的慢行体系。改善京张铁路、京秦铁路、京广铁路等铁路沿线的城市空间,缝合铁路两侧的公共空间,加强铁路两侧空间的联通性。
“十四五”时期,面向市民日常游憩需求,将提高各级公园绿地、小微绿地、附属绿地的品质和功能。例如,在现有公园绿地中适当增补景观化、智能化、节能环保以及适老适幼的休闲设施;整合利用城市零散闲地、边角碎地、街道胡同转角空间与建筑退线空间,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等。
八张清单统筹街区更新
体检评估找问题、多元协商问需求、整体策划配政策、制定计划推行动……此前,以回天地区为试点,北京创新提出“四步走”“八清单”的存量地区控规编制方法,为大型社区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本次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本市将坚持规划引领,以街区为单元,聚焦产业发展滞后、民生短板突出、环境品质低下、安全隐患风险大的街区,依托街区控规和更新项目实施方案,形成“规划加策划、策划转行动、行动推项目”的城市更新实施框架。根据街区问题和资源清单、需求和愿景清单、策略和政策清单,统筹生成街区更新任务清单、项目清单。
北京城市更新将形成“1+N+X”政策体系。其中,“1”是指推动《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立法,出台适应北京实际的地方性法规,为城市更新实施提供法律保障;“N”是指针对各类更新对象的管控政策,根据核心区平房(院落)、老旧小区、老旧厂房、老旧楼宇等更新对象的差异性、更新阶段的多元性,深化城市更新配套政策研究,细化操作路径,加强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X”是指各类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制定城市更新激励政策,统筹推进规划、土地、金融、财税、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及标准规范,研究制定城市更新相关标准、规程、指引、导则等内容,打通政策机制、标准规范、审批流程的瓶颈堵点。
“十四五”聚焦178个重点街区
对接《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规划提出,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院落)、老旧小区、危旧楼房和简易楼、老旧楼宇和传统商圈、低效产业园区和老旧厂房、城镇棚户区六大项目类型,明确“十四五”时期工作任务。
其中包括,完成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院落)10000户申请式退租和6000户修缮任务;重点推进本市500万平方米抗震节能综合改造任务、3100万平方米节能改造任务及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改造项目;实施100万平方米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改造;重点推动500万平方米左右低效老旧楼宇改造升级,完成22个传统商圈改造升级;有序推进700处老旧厂房更新改造、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等。
同时,根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备案的示范项目清单,分圈层进行引导,推动重点项目的滚动生成与动态更新。
例如,在核心区,促进中轴线申遗保护综合整治,持续推动钟鼓楼周边、大栅栏观音寺等平房区申请式退租;加快实施天坛东里中区等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光明楼17号等简易楼改建、百万庄和西便门外大街10号院等特色片区保护性复建;推动朝阳门站、崇文门站、平安里站、菜市口站等站点一体化改造。
在中心城区,优化北中轴奥林匹克中心区环境品质,强化南中轴地区发展统筹,推进南苑—大红门地区腾退产业空间改造提升;推进昆泰大厦、西南饭店、中苑宾馆、鼎好电子大厦、未来科技大厦(原硅谷电 脑城)、蓝润大厦、万利特苇子坑 138 号老旧楼宇改造。
在副中心,完成一批老旧小区和城镇棚户区改造,推进古城南大街十八个半截胡同保护更新;以家园中心建设为抓手,着力实施玉桥街道等老旧小区公共空间 治理提升整治的重点示范项目;加强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利用,推进张家湾老旧厂房改造。
内容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智美城镇
免责声明:
— END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