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仰研究所 | 成渝城市群的消费优势
发布于 2022-05-20 06:25
2021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相较于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沿海三大城市群而言,消费是成渝城市群的比较优势。2021年,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突破1万亿元,分别位列中国第三、第六位;而GDP分列第六、第七。增速方面,重庆全市增速高达18.5%,主城都市区增速为17.3%,增速与苏州并列前20大城市首位;而成都同样录得14.0%的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统计数据显示,相较于产业而言,成渝双城的消费能力在全国范围更具竞争力。
那么,为什么成渝城市群的消费实力如此突出呢?经济学认为消费者的“消费力”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消费能力,二是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取决于经济发展基本面、居民收入、物价水平等因素;而消费意愿则受零售物业市场消费触点、消费场景、消费内容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对于消费的分析离不开对决定消费能力的经济因素和触发消费意愿的零售物业市场的分析。
2021年中国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Top20
图示来源:仲量联行
首先,从宏观经济和人口视角分析城市消费能力。消费能力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目标消费客群基数,二是个体边际消费倾向。
基数方面,在重庆直辖以前,四川省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过去十年,成渝双城的常住人口持续增长,人口增量分列中国第三、第六位。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成渝城市群,不断扩大消费客群基数。此外,伴随成渝城市群的高速公路网加密、高铁里程不断攀升,城际之间的当日往返让中心城市的节假日消费辐射范围显著提升,使二三线城市居民成为中心城市的特定时期目标消费客群。
消费倾向方面,四川盆地被称为“天府之国”,物产丰富,生活闲适,居民用于储蓄的预防性动机低于同等经济水平的省份,因此消费欲望更高,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更强。“少不入川”,这一民间口口相传的俗语凸显出川渝地区宜居舒适的生活氛围。
综上,成渝城市群的消费客群基数大,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强,且居民消费意愿强烈。良好的消费市场基本面是成渝城市群消费数据持续增长的源动力。
其次,从零售物业市场发展现状解读“将消费力转化为实际消费”的转换能力。依据仲量联行“消费3.0”提出的“消费循环模型”,解构这一转换能力,需要从三个视角进行分析。
消费循环系统
图示来源:仲量联行
第一,消费载体与消费场景。《纲要》提出要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首先即需要打造高品质的消费空间,这里的空间即是消费载体。消费3.0时期,消费进入一个无界性的消费时代,消费载体以购物中心、百货、商业街区等传统优质零售物业为主,但又不局限于传统载体,文娱剧场、运动场馆都可以成为新型载体。
传统载体方面,依据仲量联行数据,成都和重庆是中国优质零售物业存量第三、第四大城市,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超越广深两大一线城市。
第二,消费内容。《纲要》提出构建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从零售品牌渗透率分析,成都仅次于京沪,位于中国大陆第三。成渝城市群也是零售品牌西进中国的首选开店区域,成都在过去数年引进大量国际品牌首店,甚至中西部唯一门店。首店经济是过去两三年是拉动成渝城市群消费市场的消费内容破局之策。“引进来”与“走出去”两者相辅相成,推动成渝城市群合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使之成为具有鲜明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