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电动化背景下汽车售后维修行业发展分析
发布于 2022-05-20 10:38
◎ 许书权,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研究中心副主任
3月27日,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最后一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共同主办的“新能源与智能电动汽车后市场论坛”在线举办。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研究中心副主任许书权先生出席并发表了演讲,以下为发言原文。
主持人及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受李斌院长的委托,由我代表他参加本次会议,感谢大家对智能电动汽车后市场的关心,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智能化电动化背景下汽车售后维修行业发展分析”。
汽车售后维修行业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行业,是我国汽车工业快速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保障汽车运行安全和节能环保具有重要作用。
我报告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智能电动汽车售后维修市场的发展背景
近年来,在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我国电动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了784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64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2%左右。按照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及有关的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将达到六、七百万辆,203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5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科技革命和双碳战略的共同作用下,智能电动汽车将会加速发展。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领域,智能电动进程明显加快。在《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力争到2025年,在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到72%、35%和20%。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车道偏离警示系统(LDW)、前向碰撞预警系统(FCW)、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等智能辅助系统在道路客运车辆、货运车辆、牵引汽车等部分车型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系统的市场渗透率也不断提高。
从目前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来看,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一类企业为基础,二类企业为骨干,三类企业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业态互为补充,服务供给充足、社会保障有力”的汽车维修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截止到2020年全国的汽车维修业户达到了36万户左右,年维修量2.78亿辆次。
当前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市场结构不断处于动态调整和优化中,从图中可以看出,千车维修企业的配备率从2014年的3.0调整到2020年的1.44,也就是说每一千辆车目前有1.44个维修企业提供维修服务,基本达到了国际公认的一个合理水平。但从维修业务来看,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汽车维修的频次逐年在降低,从2014年每车每年的2.26次下降到2020年的0.99次,也就是说现在每年的汽车的维修频次不足一次,行业维修业务的总量下滑较大。但从维修行业的规模和长期以来行业的技术储备,为国家智能化电动化战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电动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对售后维修行业的影响和变革
众所周知,传统的汽车形成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由于智能电动汽车的结构和技术的特殊性,对维修行业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技术模式和社会协作体系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面对智能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可以说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智能电动汽车维修作业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传统的机械修理向电子维修转变。智能电动汽车的维修更像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维修,因车辆结构的差异和作业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燃油车以发动机、变速器、底盘的机修为主,作业的项目比较多、零部件的种类也比较复杂,维护的频次比较高,而智能电动汽车是以维修电控系统为主,整车及零部件的集成度相对较高,维护的频次相对于汽、柴油车较低。
二是智能电动汽车的维修技术和维修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车辆的故障诊断对大数据和云平台更为依赖,远程线上对车辆进行故障诊断和系统升级,车辆无需进修理厂就可以排除故障,这些技术的出现对维修行业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而且随着智能网联的发展,我认为远程维修将成为必然。其次是维修工具和维修竣工质量检验也有很大不同,对专用的诊断设备,特别是针对AEBS等控制类的辅助驾驶系统的专用标定的设备目前非常欠缺,对行业的技术发展影响比较大。
三是智能电动汽车的维修经营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市场的格局有较大影响。传统的汽车维修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实现了很好的社会分工,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独立的维修商是市场的主体,但从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推广相关的政策来看,很多文件都要求汽车生产企业是售后维修的责任主体,目前智能电动汽车的售后维修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4S店模式,第二种是直营,第三种是授权,三种模式。而社会化的独立维修商基本没有参与到智能电动车维修市场的竞争中,特别是在关键核心部件的维修,独立维修商很少参与,我认为面对智能电动汽车的大面积应用,需要有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竞争,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
四是智能电动汽车的维修盈利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初步统计,目前纯电动汽车的维护费用比传统的汽柴油车的维护费用要低40-50%。传统燃油汽车的常规保养周期比较短,一般5000公里左右,保养的项目也比较多,费用较高,而纯电动汽车的常规保养周期相对更长,通常1万公里左右。保养的项目主要是以系统的安全检查为主,更换的易损件和易耗品相对较少,保养的费用比汽柴油车低50%左右,这对于维修经营者来说影响是巨大的,行业的结构可能会加剧调整。
五是智能电动汽车售后维修的安全要求升级,对行业的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是电安全,电动汽车的电压相对较高,高达600-700V左右,高压部件带有B级电压,若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发生电击、火灾事故,维修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其次是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大数据、云诊断、远程升级等技术的发展,维修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尤为重要,亟需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相关的责任进行界定。
六是智能电动汽车对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要求更高更严,传统的汽车维修分为机修、钣金、电气、涂漆四大类工种,随着智能网联和电动化的发展,传统的“四大”工种的分类、人员技能以及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传统的机修工将大幅减少,电气工将增多,动力电池诊断师、远程故障诊断师等新兴的工种可能会产生。因此智能电动的发展,售后维修人才培养需要引起重视。
交通运输部作为主管部门对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所开展的售后维修行业的支撑保障工作
一是持续地优化完善售后维修相关的政策法规,研究发布了一系列的行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的政策文件;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有关要求,及时修订调整了《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取消维修许可改为备案管理,鼓励电动汽车的维修发展,激发维修市场的活力;从破除行业技术垄断、增进维修消费透明和数字化管理角度,构建了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汽车维修电子档案等多项制度。
二是建立完善智能电动汽车相关的标准体系。从推动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水平角度,我们积极制定了道路旅客运输车辆、货运车辆有关安全的技术条件和车道偏离警示系统(LDW)、前向碰撞预警系统(FCW)、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等智能辅助系统的性能测试评价标准,推动了“安全系统上车”“安全车辆上路”。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制定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的维护、检测、诊断标准,针对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制修订维修企业能力条件标准和相关的一些技术标准,做好维修行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三是推动建立了全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从2015年起,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在新车型上市后6个月内向社会公开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包括保养手册、维修手册、零部件目录、专用诊断、检测和维修工具及相关的一些信息。我院作为此项工作的技术支持机构,目前已经备案的汽车生产企业有529家(其中新能源汽车有210家);备案的车型有6.9万个(新能源车型有9500个左右),我院建立了信息公开索引平台,为广大的汽车维修经营者提供访问的便利。目前针对智能电动汽车相关的维修技术资料公开质量还不高、维修作业指导性还不强,我们计划对《信息公开目录》进行修订,进一步强化智能电动车相关的内容。
四是推动建立全国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采取“1+31”的模式,建立了省部级平台,采集汽车历次维修保养相关的信息,包括维修企业信息、车辆基本信息、维修项目信息、配件信息等,为了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特别增加了燃料类型相关的信息。目前系统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实现了二类以上的维修企业全覆盖,为超过1.4亿辆汽车建立了档案,累计采集了汽车维修电子档案数据6.3亿辆次,已初步建成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基础性、资源型的数据中心。按照今年四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化汽车维修数据综合应用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实现汽车综合类小修经营者,以及从事发动机、变速器等六大专项的维修经营者,要实现系统联网和数据上传。同时要突出公益原则,深化汽车维修数据的综合应用,向车主提供免费查询服务,让消费者明明白白修车;积极探索开发与汽车产品设计、二手汽车交易、质量缺陷管理、以及汽车金融服务等相关的关联应用场景;要依托电子档案系统加强行业运行情况的监测,摸清底数、汇总相关的问题。
未来智能电动大规模应用对维修行业发展的工作思考和建议
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相关的规划,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的占比要达到50%,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面对这一目标,智能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可能是上亿级规模,汽车维修行业应全面适应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不光是对维修技术、市场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对行业监管提出了新要求。要优化调整汽车维修有关的政策法规,提出智能电动汽车维修的能力条件、配件管理、质量管理等新要求,明确动力电池和智能系统维修有关的作业安全、车辆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相关的职责边界和法律责任,要解决“当前动力电池不敢拆、不敢碰”的问题,要解决“AEBS等控制类辅助驾驶系统汽车售后维修后事故责任认定”等问题;同时,要做好行业的网点规划,提升老百姓维修的便利化水平;要鼓励动力电池和智能系统供应商、社会投资者等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售后维修的市场竞争,鼓励行业多元化多种经营模式发展,让车主有更多的维修选择权。
二是要强化标准引领作用,要完善标准体系。要在现有的标准体系下,加强动力电池的修换原则和技术条件、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故障诊断和性能检测的标准,以及ADAS系统的维修、检测、标定相关的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检验规程。
三是要强化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要提高维修技术水平。要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究智能电动汽车远程故障诊断技术、智能电动汽车维修竣工性能检测和标定技术、BMS和ADAS等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动力电池的健康度评估、基于汽车电子健康档案大数据的智能电动汽车故障规律等研究,要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也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研究中,共同推动相关的工作。
来源:电动汽车百人会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