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纺织企业如何抓住RCEP红利

发布于 2022-06-02 15:42

作为全球染化行业的“风向标”,由中国染料工业协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主办的国际染料工业及有机颜料、纺织化学品展经过21年培育,目前已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染化专业展。是首个获得国际博览联盟UFI认证的染化展,先后并评为中国长三角地区优质会展项目上海市优秀展,已成为染化行业每年必打卡活动。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染料工业及有机颜料、纺织化学品展览会将于2022年举办,本届展会将移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国内外知名企业悉数参展,展出总面积4万平方米。展品涵盖各类先进的环保型染料、有机颜料、助剂、中间体、仪器环保设备、配套服务等。展会规模升级,展馆升级,全新起点,拥抱崭新机遇。

纺织企业如何抓住RCEP红利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今年初正式生效以来已近半年时间,然而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尚未用足用好政策带来的红利。相关政府部门与行业专家为企业提供思路与参考,帮助纺织企业深入了解RCEP对外贸生产与经营带来的机遇与变化,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

建立产业高效协同合作体系

达成自贸协定最重要的目的是获得尽量多的零关税与市场开放,从而形成统一的大市场。据海关统计,2021年,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为987.6亿美元,占行业对外贸易比重为28.7%。RCEP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东盟间的纺织产业分工与合作。

2021年,我国对RCEP成员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为870.4亿美元,占我国纺织业对全球出口比重为28%;进口额117.2亿美元,约占我国从全球进口额比重的42%。东盟是我国化学纤维、纺织纱线、纺织织物的最大出口市场,其中越南占比最大。2021年,我国向东盟出口纺织纱线26.1亿美元,同比增长31.7%,出口纺织织物223.2亿美元,同比增长27.6%。2021年,我国自东盟进口服装36.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其中,自越南、印尼和泰国进口服装同比增长均达到20%左右。RCEP协定使我国纺织业与东亚、东南亚地区纺织产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区域内投资、资源、技术的流动进一步加快。

用足用好原产地累积规则

对于企业而言,原产地累积规则是RCEP最大亮点,也最有利于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中小企业。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一级巡视员陈宁表示,企业要充分认识原产地累积规则的商业价值,深入研究原产地累积规则,积极扩大中间产品生产规模,吸引更多有竞争力的投资者开展合作,将企业生产和服务推向价值链的高端。企业需要强化培养掌握原产地规则的专业人员,熟悉证书申领、自主声明、经核准出口商认证等各项业务。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国际贸易办公室副主任刘耀中认为,RCEP采用区域累积原产地规则,不仅有利于我国扩大纱线、面料等纺织中间品向东盟等RCEP成员出口,强化我国对纺织服装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力,而且也有助于我国纺织企业主动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建立有效联动的产能合作体系,更好地推动形成以我国为核心的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制造基地和消费中心。纺企加强学习研究,用足用好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十分必要。他建议,对RCEP关税减让表中的产品,应积极申领签发原产地证书,及时享受关税优惠和通关便利。纺企还应掌握熟悉原产地证书的流程和手续,申领使用电子原产地证书,方便出口货物原产地相关电子数据跨境交换及信息共享。特别是中小纺织企业要充分利用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更好地融入区域供应链产业链,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加大技术研发和标准建设

RCEP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推进国际标准合作和转化,提升标准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袁波认为,RCEP会产生综合效应,特别是在竞争政策、知识产权和透明度等领域引入更高标准的规则,能够引入更加充分的竞争,从而促进各国加快改革,并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减少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对于在区域内进行投资的企业而言,也能拥有一个更优的制度性合作的环境,从而促进彼此的贸易投资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国际贸易办公室副主任刘耀中提出,纺织服装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和投入,补齐短板,突破瓶颈,利用部分产品逐步降税的时间窗口,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技术水平。他还建议,相关龙头企业需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共同努力,推动新型纺织纤维材料、功能型纺织品、智能纺织品、高技术产业用纺织品以及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制定,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应加强与RCEP成员国,尤其是东盟地区纺织企业在产业领域的合作。要充分开展行业交流,利用企业间贸易往来、投资合作等多种机会,加强与东盟纺织行业沟通,鼓励和引导东盟纺织企业认同及使用我国纺织行业标准体系,提升我国纺织业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引领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报


参展征询


联系人:王薇娜 女士  陈颖 女士  顾捷 先生

               过正栋 先生  张柯 先生  张敏 先生

电话:021-62792828

传真:021-65455124

邮箱:chinainterdye@siec-ccpit.com

染料展官网:www.chinainterdye.com 

左侧

掌握最新展会动态

了解最前沿行业信息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