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知多少?麻黄去节有门道

发布于 2022-06-03 06:06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是临床常用的发散风寒药。麻黄最早被称为“龙沙”为名,规格包括“去节”和“不去节”两种,两种炮制品功效不同,适用于不同的病证,今天我们便来认识麻黄的传统炮制工艺“去节”。

      古代传统炮制工艺“去节”一般指的是除去麻黄的茎节和根节,如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凡用麻黄,寸锉令理通”。又有《雷公炮炙论》明确记载:“用夹刀剪去节并头,槐砧上用铜刀细锉”。《伤寒论》中使用麻黄的方剂大多要求“去节”,张仲景在治疗正气未虚、外感风寒之证时,多使用“去节”生麻黄先煎,而在治疗内伤杂病兼有外感者,或有内虚时,多用“不去节”麻黄。

      民国时期西鹤年堂生麻黄炮制具体工艺为: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去掉木质茎及残根,用水喷洒均匀,闷润至髓内润透,取一根麻黄切约一分长短段,遇节切掉不入药,切后晒干、过筛。

      研究发现,鹤年堂“去节”过程省时省药,如果人工挑拣去节,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也会浪费大量药材。所以,鹤年堂将麻黄茎切成约一分长的小短段,切时遇到节会移动切刀和药材到另一位置将节切掉,不混入麻黄短段当中,省去挑拣去节的人力和物力。因为麻黄的颜色是黄绿色的,而3mm小短段的长度跟鱼子相似,所以被业内称之为“麻黄鱼子样”。这样也有利于煎出饮片成分,如果不去节或切较长段都会导致煎煮时水很难渗透进去,即使煎煮时间较长,茎内成分仍不易溶出。

     “去节”不仅去除了节的阻隔,也使麻黄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降低纤维黏度,增加扩散系数和渗透力,有利于充分煎出有效成分。用量仍可依据古训,无需加大药量就能保证疗效,又进一步节省了药材资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案:张翼飞

编辑:张翼飞

参考文献:

[1]李恒阳,丁笑颖,张丹,安琪,金艳,詹志来,郑玉光.经典名方中麻黄的本草考证[J/OL].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10.

[2]尉捷,吴婷婷,王育林.北京西鹤年堂生麻黄“去节”和“九转南星”传统炮制方法的优势——与北京市中药炮制规范的比较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6):2510-2513.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