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L中的对话如何理解、分析和设计?
发布于 2022-06-03 11:11
对话理论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早期奠定时期,都有先哲推崇和主张通过“对话”来探究真理和知识。
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对话是最核心的互动形式,提供了一种通过多视角实现理解的理论框架。
对话论强调对话中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声音,这些不同的声音相互交织、相互碰撞以产生意义建构。在CSCL中,“声音”可以被概念化为参与者、思想、观点和态度等。它们具有以下特征:
1.强调差异性
体现在对话中多个声音之间的分歧、谈判和辩论;
声音间相互碰撞产生的相互激发作用是对话产生意义的关键;
对话中的差异产生意义的过程称之为“对话空间”。
2.强调整体性
强调其中几个声音以不同的方式为整体作出贡献;
这些声音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这些声音在横向和纵向维度上进入一个发散后又收敛的序列(类似头脑风暴)
3.强调对话本身
把对话本身当作教育目的;
它是为对话的教育,也是通过对话进行的教育。
4.强调对话质量
对话不仅仅是新知识的构建,而是把学习者与过去的声音进行对话作为教育的一项关键功能。
5.强调扩展性
延伸到将“声音”视为更大社会背景的各个方面;
网络空间是一个对话空间,支持数十亿“声音”相互作用的对话空间(如维基百科、即时通讯对话、论坛讨论、微博等)。
苏格拉底被认为是对话教育的发起者,经典的对话方法为“产婆术”。
保罗弗莱雷的经典著作为《被压迫者教育学》,强调让学习者能够为自己说话。
维果茨基认为思维是一种中介的、内化的自我对话形式,是一种与自己的对话。语言是一种文化工具和心理工具。
米哈伊尔·巴赫金从哲学和文学的角度分析对话,认为"真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在一个人的头脑中被发现的,是在人们共同寻找真理的对话互动过程中产生的" 。
(一)复调模式
对话论强调对话中不同声音的相互交织、相互激发,在横向上并不重叠,在纵向上形成一个整体的序列,因此对话的设计模式称为复调模式。这借鉴了复调音乐的特征,需要分别跟踪每个声音,同时跟踪其对整个音乐作品的贡献。总体来说,对话的复调模式特点包括:
1.强调声音相互激发:CSCL中的知识构建对话是一个过程,在广义意义上意味着多个声音的相互激发。
2.发散和收敛的连贯序列:从整体上看,不同对话组成了一个发散和收敛的序列,最终产生连贯的话语。
3.收敛趋势:一系列引起紧张的不和谐/分歧,由和谐/收敛来解决,这反映了我们生活的一般特征:变化(新奇,避免单调)和统一的趋势。
4.多声音处理能力:即人类能够同时处理一个以上的声音,这也符合复调音乐的特点。
(二)复调分析法
复调分析法旨在揭示对话的协作过程,通过重复或语义相关的单词或短语链来显示不同声音之间观点的相互碰撞和发展。CSCL会话中的复调分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手工完成和使用计算机支持(如自然语言处理和社会网络分析等)。
下图为一个CSCL聊天会话的片段,包括3个概念线索(topic、reply、presentation),它们不断进行发散(Divergence)和收敛(Convergence)。在聊天开始时,参与者在三个概念语音(连接第18、23、27和30段语音)中发现了几个分歧:他们认为回复方法很麻烦,不喜欢回复是线性表示等。他们的对话在第24、27和28段的话语中出现了趋同,提出了“树状展示”的回答。
CSCL聊天会话的片段
(三)设计CSCL中的对话
1.设计主题辩论。通过给学生某个主题,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讨论,如让学生扮演销售代表来销售一种技术,学生被要求从不同立场来进行推销。
2.设计以对话为目的的教学目标。这里的意思是设计以发展对话空间为目标的活动,即设计的活动以促进不同声音、不同想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以产生意义的过程。许多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教育项目就是例证。
3.设计工具以促进对话中不同声音之间的碰撞。这类工具包括计划和反思工具、讨论地图工具、具体如活动阶段划分表、角色分工表、可用资源清单等。
文献:
Cress, U., Rosé, C., Wise, A. F., & Oshima, J. (Eds.).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21.219-237
编辑 | 王丽娟 吕子芸
审核 | 姚佳佳
微信 | 学习科学前沿研究与实践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