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女儿得躁郁症,怎么能骂醒她?

发布于 2022-06-03 11:15


                                                            01

十五岁女儿得躁郁症,怎么能骂醒她?

有些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真是有点无语,15岁的孩子得了躁郁症,主要责任是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家长要做的时候自己怎么改变,怎么和孩子交流,怎么找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师,不断提升自己,在孩子逐渐康复的过程中,让家庭的环境越来越和谐,促进孩子提升自信心,提升安全感。

孩子患上抑郁症,家长想着用什么方法骂醒她?结果就是让孩子更加难受,更加自责,更加痛苦,症状会越来越重。

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在情理之中,有的孩子得了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比较常见的是躁郁症,家长认为是个性问题,觉得孩子是为了逃避学习,装病,延误了治疗,导致症状越来越重,真可能毁了孩子一生。

据说现在全国有一亿多各类的心理疾病患者,其中青少年的比例最大,这多么孩子出现问题,家庭教育出了严重的问题,很多家长确实是不合格的,所以推行科学,理性的家庭教育,先培养合格的家长,合格的家长多了,才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孩子。

有责任心,有感恩心,安全感好,勇于担当,不怕失败的孩子才可以走好自己的人生。

                                                            02

躁郁症,又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这种极端的情绪又被称作情绪过山车。
而2006年BBC有部叫《躁郁症的那点事》的纪录片,更客观具体地介绍了躁郁症。


纪录片的主人公是英国著名演员斯蒂芬·弗雷。

拍纪录片时,他已经受躁郁症困扰34年。

15岁时,躁郁症狂躁期发作,他偷了信用卡去伦敦闲逛,然后被抓进了监狱。

03

暴力能治好躁郁症吗?
不能!

把孩子送去某些强制改造的机构的家长,内心也是充满了无奈和崩溃的。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问题的原因所在。也不了解躁郁症的由来和危害性,他们只想让孩子听话做个好孩子。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式,导致孩子躁郁症最根本的原因是心理层面的一些障碍,还是需要通过心理干预从根本上解决的。通过打骂孩子,让孩子醒过来想得通变得好,都是一些对孩子改善症状不利的方式,只会让孩子的症状越来越糟糕,越来越严重。所以对家长来说,当务之急是尽快带着孩子去医院做诊断治疗,尤其要尽快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04

心理干预的理论基础

躁郁症治疗的核心目标是使其大脑中原有的产生消极情绪的S-E-R条件性情绪行为反射系统,改变为产生积极情绪行为和认知的S-O-E-R条件性情绪行为与认知反应系统。那么来访者的积极愉悦的情绪情感状态从何而来呢?对抑郁症来访者的心理干预,首先是协助来访者获得彻底治愈抑郁障碍所必须的元认知智慧。


四维一体心理干预模式之所以具有彻底治愈神经症的高效原因,在于它通过学习过程促进患者获得使其健康甚至是优秀的心理内容,以形成健康高效能的优秀人格系统。而智慧与优秀的人格系统能够使个体很好的适应环境,而长期地经常地产生成功、愉悦、幸福等积极情绪,长期体验积极情绪者必在用尽废退效应作用下,逐渐的发生身体上的生理变化,使之最终接近达到甚至超过健康人的生理指标,即产生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生理功能。所以心理干预模式过程的本质是来访者的学习过程。


大鸿厌学心理干预中心

中心简介



郑州大鸿厌学心理干预中心是河南省首家专业的针对学生学习问题的服务中心,主要致力于为中小学生的各类学习问题提供科学的、专业的、高效的、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针对家庭问题干预成人心理障碍。
该中心集中一大批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采用高效的四维一体心理干预模式针对学生和家庭各类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进行专业高效的集中干预,短期内快速恢复学习及生活功能,有效避免了传统心理咨询周期长、低效或无效的短板。


干预范围



1、针对学生学习障碍(如厌学、分心、马虎、偏科、学习低效、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
2、人际关系过敏(各类师生关系、父母关系、同学关系等人际问题);
3、优秀个性塑造(吃苦耐劳、抗挫折能力、换位思考等);
4、尖子生培养、焦虑抑郁情绪干预,青春期行为问题干预等;
5、家庭成人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障碍。

干预特色



1、在集中强化期每天1-2次心理干预,密集干预。从时间上保证孩子快速恢复正常学习生活。
2、家长全程参与到每次咨询中,家长和孩子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从家庭层面确保孩子整体干预的效果。
3、干预中心有强大专家团队支持,每个心理干预首次进行会诊(专家数量不低于三人),全程团队督导,确保咨询高效开展。
4、后期防复发指导,后期定期跟踪辅导,确保心理干预的稳定性。

工作模式



1、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一对一心理干预;
2、同质性问题团体辅导;
3、驻校服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4、家长课堂,家庭教育知识普及与指导;
5、学校、社区公益讲座等。

助力学生成才之路。

欢迎咨询及合作!

 联系电话:15136271553

(同微信)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