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一公:为什么又是王心凌?

发布于 2022-06-03 22:01


晚上好,欢迎回到北辰青年。  


转眼间,《乘风破浪3》已经开播2周。  


跟大家一样,编辑部对姐姐们的一公也是充满了期待,所以我们早早就守在荧幕前,掐着点看完了所有舞台的表演。  


不得不说,王心凌的表演让我有些惊喜,酷帅的国风元素,再加上清亮的戏腔,又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可当我点开热搜广场一看,发现网友对她的评价都是如出一辙的「甜酷」。  


好像在大家眼里,她就是离不开「甜」这个形容词,正如她这次翻红的原因之一——


王心凌是不会变老的甜心教主。  


而在这场甜妹回潮的狂欢中,只有我无动于衷,像个格格不入的怪人。


看到铺天盖地都是 #甜心教主# 的tag,我着实有些困惑——  


难道现在,「甜妹」已经是新的流量密码了吗? 



我实在没搞懂,

为什么大家又喜欢甜妹了?


第一期刚播完的时候,我并没有来得及马上去看,但王心凌时隔多年表演《爱你》的名场面,已经刷遍了我的首页。


即便不是粉丝,我也忍不住一边点开视频,一边感慨“爷青回”。


短短一分多钟的视频里,一切都是熟悉的味道:


39岁的王心凌,扎着跟十几年前MV里一样的高马尾,穿着相似的校服短裙,嗓音甜美清亮,笑容娇俏可人,时间仿佛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王心凌初舞台《爱你》)


在内娱成了一潭死水的当下,王心凌的甜美可人就像一阵及时雨,互联网的每个角落,都掀起了一阵「王心凌热」——


小红书、微博上,美妆博主和穿搭博主抓住了最新的流量密码,「甜美风妆容」、「甜妹穿搭」等帖子和视频被推上首页;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大家纷纷晒出自家老公看《爱你》的reaction,「王心凌男孩」轰轰烈烈地占领了网络舆论主场:


这些白天上班、晚上带娃,早已被生活磨平棱角的「老男孩」们,在王心凌出现在电视上的那一刻,仿佛看到了初恋般,不约而同地停下手中的活跟着舞步摇摆,脸上带着久违的灿烂笑容。



但奇怪的是,看着王心凌的热度一波接一波,我没由来地生出一些抵触之情,却只是隐隐地飘在我心头上,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直到在浏览话题广场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叫 #王心凌等于甜妹审美回潮吗# 的词条:


(微博话题截图)


看着这个话题的导语,心中那种无法名状的直觉得到了某种印证——


不是明明昨天还在追「大女主」吗,怎么现在大家都开始爱「甜妹」了呀?


我不由得想起前两季大热的浪姐:宁静和那英是说一不二的大姐大,走中性风的李斯丹妮、万茜更是成为了新晋的「姬圈天菜」……


当时,姐姐们都费尽心思地让自己的pose更酷、舞蹈更飒,因为好像只有这样,观众才会买账。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而如今王心凌不需要「帅」,不需要「飒」,只要够「甜」就能俘获千万网友的芳心,不由得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一次审美的倒退。


“可是看王心凌跳舞真的很治愈啊!”在得知我的不解后,朋友C忿忿不平。


C平日里「嗜糖如命」,酷爱小甜剧。在她看来,「甜妹」们元气满满、人畜无害,浑身上下充满了快乐因子,散发着刺激多巴胺生成的气息。


所以存在即合理、存在即正义。


“难道自带甜心属性就不能是大女主吗?”

“总不能要求世界上所有女生都是拽姐吧?”


面对C反问,我一下怔在原地,不知应该如何解释清楚「甜」等于「弱」的逻辑关系。



这个世上,

不是只有拽姐和辣妹


其实,王心凌也不是没尝试过摆脱甜妹人设的。


在早些年,主流舆论对女艺人的年龄包容度并没有现在这么高——


「甜美可爱」是少女的专属,而一个女艺人如果超过了25岁后,风格仍未走向「成熟优雅」,便会被诟病为扭捏造作,不思进取。


于是,爆红后几年后,公司便未雨绸缪地将王心凌包装成轻熟风。她将学生制服换成露背连衣裙,穿上黑色渔网袜,向性感风格进攻。



这些尝试的带来的热度和水花远不如前,反而让她的定位被模糊;可当她2011年重回甜美系时,又被嘲为「超龄少女」。


「成熟」与「甜美」间的拉扯,贯穿了王心凌整个演艺生涯。直到今年在《浪姐3》,面对节目组提问:


“你觉得这个标签(甜心教主)会跟你一辈子吗?”


她终于大方回应“甜心奶奶也不错”,与一直跟随她「甜美」标签和解。


(王心凌在节目中回应「甜心」标签)


说实话,我很羡慕她拥有这样的勇气,在万变中选择不变,当大众推崇女性「力量美」、「独立自信」时,依然勇敢展现可爱的一面。


记得小时候,家人总是会将我像洋娃娃一样打扮,穿蓬蓬的连衣裙,穿蕾丝边的白袜子,但代价是,我不能乱跑乱跳,要斯文优雅,要“像个女孩子一点”。


孩童爱玩的天性被压制,因此,当我的自我意识开始生长,我将粉色连衣裙扔在一边,换上牛仔长裤,头发一长就剪,不在有人的场合哭泣。



选择「更像男孩子一点」意味着更「不受拘束」,也意味着我选择与「传统女性气质」割席。


但我讨厌的是「甜美」本身吗?

我讨厌的是被束缚;

我厌恶的是「女性气质」吗?

我厌恶的是被规训为「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在被戏谑为「假小子」十几年后,同一片天空下,李宇春留着标志性的短发献唱《浪姐》主题曲;


刘雨昕穿着西装长裤在《青春有你》断层出道,我「离经叛道」的风格似乎也赶上了时代浪潮。



当女性有「力量美」、「真性情」成了新的政治正确,维持甜美清纯的形象便变得不合时宜。


即便再粗制滥造的肥皂剧,也上赶着拍摄大女主情场「手刃绿茶」、职场万人之上的戏码。


此时王心凌的翻红,犹如平地一声惊雷。


当节目上其他姐姐穿着帅气利落的套装,卖力唱跳Rap;或是着一袭精致的晚礼服,尽显成熟优雅。


她还是像从前一样,蹦蹦跳跳地散发着甜美纯真的气息。


格格不入,却脱颖而出。


(浪姐3初舞台,左为赵梦,右为阿雅)


即便我对「甜美」有天然抗体,也多么希望她能火得再久一些,一直甜下去。


因为这是好预兆——


她的翻红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是只能容下「拽姐」和「辣妹」。


即便「超龄」,只要你愿意,也可以一直可爱下去。



「标准」从何而来?

「正确」由谁定义?


有学者提出,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和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主体意识仍处于潜在状态的「自在自然阶段」

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和发现的「自知自觉阶段」

尝试去改造社会和自身的「自强自为阶段」


作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程度越高,我们似乎就越能够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去追求自我的价值,而不再沦为他人的附庸。


(电影《小妇人》截图)


但在向「自强自为」过渡、规避男性凝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陷入另一种矛盾和自省:


我化精致的妆、穿露肤度高的衣服,是无意识地想挣得异性好感吗?如果恋爱时太粘男朋友,是不是会丧失「主体性」?把粗重的体力活留给男性,会不会显得我很「柔弱」?


......


我们终于努力卸下「三从四德」的束缚、挣脱「贤妻良母」的宿命,却背上了新的道德枷锁,谨言慎行,只怕一不小心便被贴上「媚男」的标签。


自从「半藏森林」翻车后,「白幼瘦」的畸形审美被一致抵制,因为它代表着身材焦虑,代表着对男性凝视的迎合。



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有人甚至开始用「白幼瘦」作为罪证,给长相清纯、皮肤白皙的女孩们扣上「绿茶」、「花瓶」、「心机」的帽子,即使她们生来如此,即使她们什么都没做。


这无疑是另一种傲慢与偏见。


然后,「健康美」成了主流,女孩们为了优美的肌肉线条投入财力、时间和意志,成为了备受称赞的美德——


社交媒体上,健身博主们穿着Lululemon,体态轻盈,笑容灿烂,「15分钟快乐燃脂」、「高强度腰腹训练」等词条吸引着一次又一次收藏和播放。


我们买来瑜伽垫运动套装,跟着刘畊宏跳了一遍又一遍《本草纲目》,却依然没有摆脱焦虑,一但停下来,就开始责怪自己不够努力、不够自律。


(小红书上分享健身经历/穿搭的笔记)


可真的有理想的标准身材、标准长相吗?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熊欢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时,有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回答:


她说,从身体建构观看,所谓「理想的身体」是被消费文化、媒介话语所建构出来的,目的就是让人感到容貌焦虑、身材焦虑,然后迫不及待地加入健身、美容甚至整形的消费行列。


我们总是被各种「标准」裹挟着,步履不停地走在通往「正确」的路上,却从未停下来审视过「标准」从何而来,「正确」由谁定义。



作为女性,应该如何处世?


这不应该是一道答案早被拟好的客观题,而是一道见仁见智的主观题。正如尽信书不如无书,「感受」或许才是唯一的答案。


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有「要」的自由,也有「不要」的自由。



最后。


我很喜欢这一季《浪姐》的主题词:「三十而悦」。


从「三十而骊」、「三十而弈」再到「三十而悦」,火药味越来越淡,融入了更多温情与自洽。



女性什么样才算「好」?从来没有制高点,没有鄙视链。


无论来自舞台还是职场、无论长发还是短发、无论穿着裙子还是短裤,我们都值得被看见、被认可。


所以不要太过在意那些新规则、旧标准;少管一些「你应该如何」的bullshit,多去倾听心底正呼唤的真理。


愿你十八廿二也可以成熟睿智,愿你七老八十也依然可爱俏皮。


“任他们多漂亮,未及你矜贵”。



作者 | PP vincci
责编 | PP 塔希提
图片 | 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