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肠内若有息肉,身体会有什么症状

发布于 2022-06-03 22:20

哆来咪咪


肠道作为人体内最大的消化器官,起着吸收食物营养物质与排泄食物残渣的重要作用,在人体消化系统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在人体的生命过程中起着如此重要的职责担当的肠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不一定都会尽职尽责地为我们服务。

稍有不慎,有的人的肠道就会被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困扰,这些肠道异常的问题,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之处,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肠道的一种异常状况——肠道息肉


息肉常常存在于我们的人体空腔器官内,是在空腔器官内的上皮或粘膜表面生长出的多余赘生物

息肉主要按照其生长部位的不同而被冠以不同的诊断名称,如鼻息肉、声带息肉、喉息肉等,顾名思义生长在肠道壁上的息肉就叫做肠息肉。

肠道内不仅爱长息肉,而且我们还常听到不少“过来人”的警告:肠道息肉可要小心了,那可是肠癌的前奏。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三十多岁的李先生就是因为肠道息肉而入院的一位患者,一开始李先生只是腹泻,腹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是太过常见的一种肠道不适症状,因为饮食不适或进食过冷等原因都会引起腹泻的发生,所以李先生一开始也并没有当回事,只是以为吃坏了肚子。


可是一段时间过去了,李先生的腹泻非但不好,又出现了便血的情况,这下李先生可着了急,这才紧急去就医。在医生的建议下,李先生做了肠镜,一根肠镜进去,肠道内居然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息肉几乎铺满肠壁。

那么肠道内为什么会长息肉呢?而且对于李先生这样的年轻患者,居然还长了如此多的息肉?人们在对李先生满怀同情之余不免又充满了诸多疑惑与好奇,自己的肠道是否健康同样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对肠道息肉的正确认识是我们防患于未然的前提。


肠道内为什么容易长息肉?

很多疾病的发病概率与我们的年龄通常呈正相关,肠息肉也同样如此。肠息肉的高发年龄多在五十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肠息肉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但是现如今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年轻病例却无情地打破了我们的这一固有认识,很多疾病的年轻化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困扰。

一、基因遗传


同样深受困扰的就有我们案例中的这位李先生,自己年纪轻轻,才三十多岁为什么就会长肠息肉,而且还长了这么多?原来啊,在李先生的家族中,李先生的爷爷和父亲均是罹患肠癌去世的。

在临床上发现肠息肉通常都会取活检去做病理分析,按照病理学类型的不同,肠道息肉可分为腺瘤性肠道息肉非腺瘤性肠道息肉腺瘤性肠道息肉即是一种恶性肿瘤性息肉,这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非常高,我们说的癌变的前兆多指这种类型的息肉,而这种腺瘤性息肉除了极高的癌变率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家族遗传性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这也就是说如果家族中的直系亲属中有患有肠癌的患者,那么该家庭成员患肠道息肉乃至癌变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而且多发生于青壮年。

二、非遗传因素

有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人群得肠道息肉、肠癌的概率会大幅度提高,但是并不是说没有家族遗传的人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肠息肉除了与基因遗产有关外,还与诸多因素息息相关。

①.不良饮食习惯

随着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脂、高盐、少纤维的不良饮食习惯是引起肠道息肉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肠道是人体微生物的“集大成者”,人体数以千万计的微生物都定居于此,在如此众多的微生物中,分布着有益菌、有害菌与中性菌三种类型的菌群,肠道健康的维系多亏了各个菌群之间的相互制衡,可是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肠道就会出现问题


不健康的高脂、高盐饮食会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有害菌群占了上风后就会分泌有害毒素作用在肠道粘膜上,日积月累就会刺激肠道粘膜产生息肉。

另外膳食纤维是一种不会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它会直达人体肠道,又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因此在肠道内可以帮助粪便吸收水分,软化粪便促进排便,但是当人体肠道内缺乏膳食纤维的时候,这一作用必然大打折扣,时间一长粪便就会变得干燥,使排便困难,缺乏膳食纤维肠道蠕动功能也将会减弱,从而形成便秘

粪便是人体废物,其中蕴含着很多毒素,当大量毒素堆积在肠道内,肠道粘膜也必将受到不利影响,使细胞组织异常增生产生肠道息肉。


②.其它疾病影响

原来就有肠道疾病的患者,如被轮状病毒、大肠杆菌等病毒感染的患者,肠道内会出现慢性炎症,肠道粘膜在炎症的刺激下也会引发肠道息肉的发生几率;

人体粘膜是人体的天然防御屏障,而糖尿病会破坏这一屏障,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肠道粘膜本身就处于防御脆弱状态,如果不加强日常注意的话,非常容易引发感染,生成肠道息肉。


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那么我们如何防患于未然,当肠道内有了息肉时,身体会给我们发出什么信号呢?


1)排便异常

本来正常的肠道粘膜上长了息肉,这对肠道来说就是一个异物,会对肠道产生刺激,在肠息肉的不断刺激作用下,肠道正常功能势必会受到影响,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最终引起大便次数的改变,在排便上直观地表现出来,发生腹泻或是便秘的情况。

另外如果肠道内有息肉时,也会不断地受到粪便的摩擦与挤压,时间长了肠息肉也会出现破裂出血,血液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即表现为便血,所以出现排便异常,无论是腹泻、便秘还是便血都应该受到重视,可能是肠道内长有息肉所表现出来的症状。


2)贫血

引发贫血的一种常见原因就是失血,而慢性失血又是引发贫血的最常见原因,贫血常常表现出头晕乏力、皮肤苍白等症状,而肠道息肉如果破裂出血的话,血液会溶入粪便随之排出体外,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导致出血量过多,引起贫血现象。

3)腹痛

当肠道息肉不断增大时,会对肠道功能产生更大的影响,造成腹部痉挛,引起腹部间断性绞痛;如果息肉增大到一定程度造成肠道梗阻,则可能表现为持续性腹痛


当出现以上这些症状时,有可能是肠道息肉,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可是除了这些肠息肉可能引发的症状外,对于绝大多数肠息肉来说,其实都是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的。

据临床统计,肠癌患者中有高达90%以上是由肠道息肉癌变而来的,而且因为其很强的隐匿性,绝大多数患者等到表现出身体不适症状去医院检查时,已经是中晚期肠癌了。

所以李先生算是非常幸运的,身体表现出的不适症状提前给了李先生预警,让李先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应对,而对于悄悄潜伏在患者体内而不发出任何警示的肠息肉,则更加危险可怕。


肠道息肉具有一定的癌变率,它的癌变率和病理类型以及数量大小都有关系,只有通过病理分析才能判断是否会发生癌变。

临床上多半肠息肉属于良性病变,不必太过紧张,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发现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这种容易恶变的肠息肉一定要及时切除,而对于超过两厘米的非腺瘤性息肉,一般也建议切除。

但是人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对于肠道息肉来说,也并不是“割以永治”,不管是对于切除肠息肉还是没有切除肠息肉的肠道,一定都需要按时做好复查,这个复查间隔通常为几个月到几年,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李先生经过手术切除后,身体恢复状况很好,像李先生这种家族性肠息肉患者,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在40岁以上癌变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那么对于肠息肉我们如何做好预防呢?

这种先天基因决定的因素我们无法干预,但是如果生活中还不加注意,那只会给肠道息肉雪上加霜,所以日常生活中的提前预防是必不可少的。

①.饮食健康


既然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引起肠道息肉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么对饮食的调节就是首当其冲的,要做好合理饮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注意减少高脂肪、高盐分食物的摄入。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对糖分的摄入严格把控,另外注意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适量补充水分,适量补充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效促进肠道蠕动,避免便秘发生,及时排出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同时健康饮食也可以增强肠道免疫力,抵抗病毒入侵,加强肠道安全。

②.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同时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人体消化功能,使粪便有效排出,有利于减轻肠道负担,对肠道息肉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运动也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有足够的抵抗力使人体免于一些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侵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使肠道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内,减少这些不利因素的刺激,降低身体的患病风险,从而保障肠道健康,免于肠息肉的生成。


肠道这个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脏器,作为存在着千千万万种菌群微生物的根据地,作为大量毒素的藏身之地,能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人们服务实属不易,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它呵护备至,做好安全防护。

对肠道发出的不适警告,一定要认真对待,就算没有不适症状,经常对其进行安全体检,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肠健康,才能常健康,谨防肠道息肉,守护肠道安全。


  -END-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